泥鳅的饲养管理

一、泥鳅养殖技术的四要点

泥鳅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鱼类,深受人们的青睐,市场前景看好。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太严格,池塘、稻田、水沟和田头坑塘都能养殖,在农村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一、池塘条件

池塘要靠近水源,以便定期加水,面积一般以200~400平方米为宜,不要过大,最大面积不得超过1亩。水深在40~50厘米即可,水质要求中性略偏酸。池底要平坦淤泥少,池埂要夯实坚硬,以防泥鳅钻洞外逃。为方便捕捉,可在排水口附近挖一个6~8平方米的集鱼坑。

池塘最好用生石灰和漂白粉混合清塘消毒,一般水深在10厘米左右,每亩用生石灰50公斤加漂白粉15公斤溶水全池泼洒。

二、苗种放养

池塘养殖成鳅,一般每平方米水面投放鳅种40~50尾,鳅种要求规格整齐,大小差距不能太大,以免大鳅吃小鳅。苗种规格以3~4厘米为宜。鳅种下塘时用孔雀石绿8毫克/公斤浸洗5分钟,以防水霉病发生。

三、饲养管理

1、施足基肥

泥鳅的食性较杂,水体中的小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都是它的食物。苗种下塘前要施足基肥(畜、禽粪均可),以繁殖饵料生物。一般每平方米施有机肥10~15公斤。

2、饲养方法

人工养殖泥鳅,也要投喂一定的商品饲料,如米糠、豆饼、豆渣、麦麸、酒槽等。投饵量一般为鳅体重的4%~5%,当气温在25~28℃时,泥鳅摄食最旺,可适当加大投饵量,促进其生长。投喂方法应定点设置食台投喂,投喂时间以傍晚投饵为宜。

3、日常管理

当水温超过30℃时,泥鳅大部分钻入泥中避暑,易造成缺氧窒息死亡,此时要经常加注新水,以调节水温和增加水体溶解氧,同时还要采取遮阳措施,可用水葫芦和浮萍等水生植物遮阳。此外,要经常巡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捕捞方法

1、冲水捕捞法

在靠近进水口的地方铺上一条特制的鱼网,鱼网的长度可依进水口的大小而定,预先将网设置好,再放微流水刺激,泥鳅就会逐渐聚集到进水口附近,观察到有一定数量时,迅速将网提起,此法捕获效果较好。

2、食饵诱捕法

把炒香的小麦粉放在一种特制的竹笼内,将竹笼沿池塘四周放置,引诱泥鳅入笼。此法一般在晚上进行,水温在25~28℃时诱捕效果最佳。

二、成鳅的饲养管理

1 .水质管理

静水饲养泥鳅,水质要清新。水质以黄绿色为好,透明度 20 一 25 厘米;当水色开始变成茶褐色或黑褐色时,必须换水,以免夜间溶氧不足。流水养泥鳅时,以微流水为主,流速、流量均不宜过大,水流过大过急,不仅使饵、肥流失,最不利的是使泥鳅体能消耗过大,增重较慢。

2 .消毒防病

养殖用的水体在放养泥鳅种苗以前,要严格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在日常养殖管理中,要将食台上的残饵及池中的死亡个体捞出,以防水质恶化和疾病传染。在发病季节,应定期用生石灰按每平方米 30 一 50 克的量,化水泼洒。

3 .防止敌害

在饲养地四周清除害兽易潜伏之地,并撒上杀鼠剂或安放捕鼠器具;要有驱赶鸟兽的设备;同时防止野杂鱼,特别是肉食性鱼类进入池内。

4.防逃

遇梅雨季节或暴风雨,要做好防汛防洪工作。要检查防逃设施的安全,进出水口的栅拦是否通畅。防止泥鳅在溢水时逃跑或从漏洞逃跑。

5.防浮头

夏季高温阴雨天要注意防止泥鳅浮头,特别是静水养殖,要不时加注新水,若发现浮头,应及时加注新水或采取增氧措施。

三、饲养泥鳅有妙法

泥鳅素有“水中人参”之美誉。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饲养泥鳅成为了现实,但普通村民如何在简单的条件下饲养泥鳅呢?

饲养泥鳅的关键在于繁殖。泥鳅自然产卵期较长,通常为每年的4~8月份,5月下旬至6月下旬,当水温达到20~25℃左右时,是产卵盛期。用作繁殖的亲鳅要选择二龄以上、成熟度较好、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泥鳅。雌泥鳅最好选取体长15厘米以上、体重20克以上、腹部膨大和胸鳍宽而前端圆的个体;雄泥鳅选取长和体重略小于雌泥鳅、胸鳍狭窄而前端较尖的个体。

由于条件所限,村民最好采取人工授精的方式,如果轻压雌泥鳅腹部有卵粒流出、雄泥鳅腹部有精液流出,即可进行人工授精。将挤出的卵子和精液混合在一个搪瓷盆中,加水后再打两个鸡蛋轻轻搅动1~2分钟,使其进入正常孵化阶段,一般2天左右可孵出鳅苗。鳅苗孵出后,水中的鸡蛋就成为了它们的食物。这样,鳅苗的成活率极高。

3天后,可以将鳅苗转入池中饲养。放养前先铺肥泥20~25厘米,并施足基肥(牛、猪、鸡、鸭粪均可),水面上养藻类、水浮莲等水生植物,或用树技、禾草等遮荫。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0万~20万尾。放养后开始投饵,初期投喂蛋黄、大豆粉、焙干的的蚯蚓等,以后投喂配合饲料。投喂量开始占种苗总体重的2%~5%,以后增至10%,每天上下午各投喂一次。体长达10厘米时,进入成鱼饲养阶段。

成鱼饲料阶段一般在水田里进行,时间选在插秧后投?牛磕锻斗帕吭嘉?20000尾。同时,要注意水田的水深最好不要超过10厘米。在水田中,还要多养鸭子,鸭子吃掉水中的害虫和杂草,其粪便还可以成为泥鳅的食物,一举多得。

四、泥鳅人工养殖全攻略

泥鳅的生命力很强、繁殖快、饵料杂,是一种最易饲养又可获得高产的鱼类。泥鳅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还含有脂肪、核黄素、磷、铁等营养成份;在医药上,对面疔、腮腺炎等均有一定的疗效,也是外贸出口的主要水产品之一。它已成为庭院养殖、坑塘等小水面养殖的主要品种。近日编辑接到讷河市马德君来信询问泥鳅的养殖技术,现请专家介绍如下。

1、专池养鳅

一般为专门从事泥鳅养殖的生产者所采用的养殖方式。池塘以泥底为好,如果是水泥池,则应辅泥土15~20厘米深。池塘面积不宜太大,以一亩左右为宜,每亩可放3~4厘米长的鳅苗5~10万尾。在放苗前应铺施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培育大量的浮游动物作为泥鳅的饵料。放苗以后,逐步加强饲料投喂,并追施有机肥料,投喂的饵料主要种类有米糠、豆饼、麸皮、豆渣、蚕蛹粉、蚯蚓及食品加工废弃物等。肥料有人畜禽粪、农作物禾秆堆肥等。如水温高于 30℃或低于10℃时,投饵量应减少。一般饲养8~10个月可以捕获,高产的每亩可达250~400千克。每尾体长15厘米左右,体重10~15克达到商品规格。

2、家庭养鳅

即利用房前屋后或菜园坑摇和蓄水池进行泥鳅饲养。一般可按每亩投入长3~4厘米的鳅苗4000~5000尾放养,也可与黄鳝、鲤鱼放在一起混养。平时注意投饲和施肥,如剩饭菜、畜禽粪、菜叶等,饲料要植物性与动物性配合使用。同时控制好水质,当发现泥鳅窜出水面“吞气”时,表明水体中缺氧,应停止施肥,并更换新水。泥鳅个体长到15~20厘米时即可捕获上市。经8~10个月的饲养,亩产可达100千克以上。

捕捞方法

由于泥鳅个体小,具有钻泥的特性,所以捕捉有一定难度。根据泥鳅的其他特点,可采用以下几种捕捞方法:

冲水捕捞:即在靠近进水口的地方,铺上密眼渔网,再从进水口放水,由于泥鳅有逆水逃逸的习惯,从而聚集到进水口处,然后适时将先铺设的网具提起,使泥鳅被捕获。

食饵诱捕:把带有香味的米糠或其他适口的饵料置于网具内,待泥鳅诱刁觅食时,将网具适时提起而捕获。也可以将诱饵装入鱼蒌或麻袋,放入水底,能使大量泥鳅进入蒌、袋之中,往往于傍晚放入,第二天清晨取出,能捕获一定数量的泥鳅。

干池捕捉:当秋后水温降低到15℃以下,泥鳅便逐渐钻入池塘底泥之中。可采取排干池水捕捉。一般先将塘水抽干,后把池底泥挖若干小沟,泥鳅会集中到排水沟内而进行人工捕捉,或将含鳅淤泥挖入铁筛,用水冲去泥土而捕获。

病害防治

泥鳅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做好病害防治工作,常见的病害有赤鳍病、水霉病、气泡病、曲骨病、车轮虫病、舌杯虫病、农药中毒及其它生物敌害等。主要防治方法如下:

1、微生物引起的疾病防治赤鳍病:此病对泥鳅危害大、发病率高,由杆菌引起。症状为,先是鱼鳍或体表部分表皮剥落,呈灰白色,肌肉开始腐烂,肛门部位发红,继而在这些部位出现血斑,并逐渐变为深红色,严重时出现鳍条脱落,不摄食,直至死亡。主要流行于夏季。防治方法:应避免鱼体受伤,苗种放养前应用 4%的食盐水浴洗消毒;发病时,可在饲料中拌入氯霉素投喂。

水霉病:鳅卵防治用每立方米水放食盐400克加小苏打400克的溶液洗浴1小时。病鳅可用3%的食盐溶液浸洗5~10分钟。

打印病:病灶一般呈椭圆形,圆形,浮肿有红斑。患处主要在尾柄基部。流行于7 8月份。可用1克/立方米的漂白粉或2~4克/立方米的五倍子进行全池泼洒。

2、寄生虫引起的病害防治车轮虫病:寄生于鳃部和体表。患病后摄食量减少,离群独游,严重时虫体密布,如不及时治疗,会引起死亡,流行于5~8月份。预防措施是用生石灰清塘;防治方法为按池水每立方米用晶体敌百虫0.7克全池泼洒。

舌杯虫病:寄生于泥鳅的皮肤或鳃上,平时摄取周围水中的食物作营养,对泥鳅没有多大影响。但若大量寄生在鳅苗上,会造成呼吸困难,严重时导致鳅苗死亡。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以5~8月份较为普遍。预防主要是在鳅种放养前用8克/立方米水硫酸铜溶液浸洗15~20分钟,发病后治疗则用0.7克/立方米水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

五、鳝鳅养殖的秋冬管理

进入秋冬季节,气温开始逐步走低。8~9月气温降至25℃~22℃之间,是鳝鳅生长的黄金季节。10月~11月气温降至13℃~15℃时,鳝鳅掇食量开始减少直到停食。11~12月气温降至8℃~10℃以下后,鳝鳅进入冬眠期。实践证明:加强鳝鳅的秋冬饲养管理,利于安全越冬,保证鳝鳅元旦、春节上市,获取较高利润。

1、催料长膘

秋季前期,气温在23℃~28℃之间,鳝鳅活动极为活跃、进食量大增,是催肥增膘关键时期,尽量投喂营养全面的新鲜饵料。

2、防寒保暖

鳝鳅足变温动物,秋末池水温度下降时,其体温也随之下降,生长逐渐减缓甚至停止。人工防寒保暖可相对延长它们的生长期,即在养殖池上面用透明塑料薄膜搭设人工保暖棚,既可保证正常光照,又能有效减缓热量散失,可延长1个月左右生长期。

3、安全越冬

每年11月气温降至10℃以下时,鳝鳅即停食进入休眠期。对当年达不到上市规格或准备囤留至春节期间价高时上市的鳝鳅,都涉及到安全越冬。一是干池越冬:在鳝鳅停食后,将池水放干,待鳝鳅钻入池底泥土中,上面覆盖15~20厘米厚的草包或农作物秸秆等,保持底泥湿润不结冰。覆盖物不要堆积过密,不能用塑料薄膜覆盖,以防鳝鳅窒息死亡。二是深水越冬:进入越冬期前,将池水升高到1米左右,让其钻入水下泥中冬眠。越冬期间,若池水结冰,应及时人工破冰,以防长时间缺氧导致窒息而亡。

4、适时诱捕

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简易诱捕方法,既操作简便,又不伤鳝鳅,效果极好。其操作方法是:将较厚的新草,最好是当年收割的稻草或草包以5%生石灰水浸泡一昼夜消毒,然后用新鲜清水冲洗干净,晾置2天备用;将草垫一一铺入底泥表层,撒上厚5厘米消过毒的稻草或麦秸草,再铺上第2层草垫,然后再在2层草垫上撒上10厘米厚的干稻草;当水温降至13℃以下时,逐步将池水放至6~10厘米深。当温度降至10℃以下时,再彻底放干池水,此时由于稻草层的"逆温层效应"作用,其温度高于泥层,可有效地将鳝鳅引入草下和2层草垫之间。收取鳝鳅时,不要一次性揭去稻草,收取多少揭去多少。先将一塑料薄膜铺于旁边,揭去干草,揭草时,如稻草中藏有鳝鳅较多,可将湿草连同草垫一起移至塑料薄膜上进行清理,同时将泥面的鳝鳅用小抄网捞起。此法可长时间保证鳝鳅群居泥草之间和草垫之间而不逃掉。

六、泥鳅(苗种)的运输

( 1 )运前准备

泥鳅苗种在运输前需先拉网锻炼 1 一 2 次,运输前一天停止投喂饵料,装运前先将苗种集中于网箱内暂养 2 一 3 小时,令其排出粪便,减少体表分泌的黏液,以利于提高运输成活率。

( 2 )装运泥鳅的规格与密度

运输时装的水量为容器的 1/2一 1 / 3 。每升水体的装鳅数量要按鳅体的规格大小而定 。

( 3 )运输管理

运输中需注意容器内水体溶氧情况,如鳅苗浮头则应及时换水。每次的换水量为总水体的 1 / 3 左右。换水的温差不要超过 3 ℃ 。如途中换水有困难,应用可击水的物件在水面上下推动。运输中还应及时捞出死苗,还需用虹吸法以塑料管虹吸排尽水体中的鳅粪和剩饵。

七、泥鳅(成鳅)的运输

因成鳅的皮肤及肠道均有呼吸功能,运输较为方便,按运程及运时可分别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 1 )无水湿法运输

常温 25 ℃ 以下,运输时间在 5 小时以内的,可采用无水湿法运输。方法是:用水草置入蛇皮袋子或容器(一定要透空气),再放入泥鳅后泼洒些水,使其能保持皮肤湿润,即可运输。

( 2 )带水运输

水温在 25 ℃ 以上时,运输时间在 5 一 10 小时,需带水运输。其运输工具同苗种运输工具。运放密度为每升水体 1 一 1 . 2 千克。还可用塑料袋充氧运输,运载用的塑料袋规格为 60 厘米 ×120 厘米,双层,每袋装 1 /2一 1 / 3 清水,放 8 一 10 千克成鳅,装好后充足氧气,扎紧袋口,再放入硬质纸箱内即可起运。

( 3 )降温运输

① 在运输中加载适量冰块,慢慢融化、降温。可保持泥鳅在运输途中的半休眠状态。

② 把鲜活泥鳅置于 5 ℃ 左右的低温环境内运送。一般采用冷藏车控温,可长距离运输。

八、暂养泥鳅需要准备哪些事

夏秋两季泥鳅大量上市,价格偏低,这时收购一些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泥鳅,利用池塘设置网箱或建池,或用桶、盆等进行泥鳅暂养,到元旦、春节期间价格高时上市出售,差价效益相当可观。暂养方法有以下几种。

1、鱼篓暂养

可将一只口径25厘米、底径65厘米、高24厘米的鱼篓放入静水中,每篓放泥鳅7-8千克。如在微流水中暂养,可放养10-15千克。鱼篓置于水中时要有1/3露出水面,以便泥鳅进行正常呼吸。

2、网箱暂养

网箱的长、宽、高可按2:1:1.5的比例制作,网箱应放在水面开阔、水质良好的河道或池塘中。暂养密度视水温高低、网目大小而定,一般每平方米可暂养30-40千克。

利用以上两种方法暂养泥鳅时,要做到勤检查,一旦发现鱼篓及网箱的孔眼被塞,要及时刷洗,以防鱼篓及网箱内的水质不清新;发现死伤泥鳅要迅速捞起。

3、木桶暂养

各类木桶或胶桶均可暂养泥鳅。如用35升容积的木桶,可放养泥鳅5-7千克。暂养开始1-2天每天换水4-5次,第3天后每天换水2-3次。每次换水仅换去桶内水体的1/3左右。

4、水泥池暂养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规模的中转基地。场地要选择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清新且无污染的地段,水泥池应有排污、增氧等设施,进排水方便。水泥池规格不一,一般为8米×4米×1米,蓄水量20吨左右。采用流水形式,暂养密度为每平方米40-50千克,若建成水槽型水泥池,每立方米水体的流水槽可暂养100千克泥鳅。泥鳅进入水泥池前应严格挑选,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游动活泼,池中的泥鳅规格要一致,可一次性放足,也可随收随?牛徘耙欢ㄒ?3%食盐水浸泡3-5分钟。另外,要注意夏季须在池子上面搭遮阳棚防晒,每日换水两次;秋季每日换水一次;冬天每两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水体的1/2。在暂养期间,还要适当投喂饵料。泥鳅食性较杂,天然饲料有小型甲壳类,水生昆虫、螺蛳、蚯蚓、动物内脏、大豆、米糠等。

九、网箱育鳅养鳝方法

在水质良好的池塘设置网箱育鳅养鳝,泥鳅上下游窜有利于增氧,并能防止黄鳝相互缠绕发生死亡。这种养殖模式管理方便,见效快,效益高。

1.环境条件

要求池塘水质无污染,水位稳定,水深保证在1米以上,面积1亩~20亩均可。

2.网箱设置

选择网眼密的聚乙烯网片制作网箱。网目大小以不跑鳝、鳅且利于网箱内外水体交换为原则。单箱面积不超过20平方米,规格一般为长5米~7米,宽2米~3米,高1.5米~2米。网箱沿池边用竹竿固定,箱口高出水面0.5米~0.6米,箱与箱之间相距1.5米,网箱总面积不超过池塘面积的10%。放养苗种前7天~10天,将新网箱放在水中浸泡,让网衣表面附着一层藻类生物膜,以免擦伤鳝体。将经曝晒或消毒处理的泥土投入网箱,厚约0.2米,以便鳝、鳅冬季潜入泥土中越冬。在箱内移栽水花生,覆盖面占网箱面积的70%~80%。

3.种苗放养

池塘在放鳝养鳅前按常规养殖要求放养苗种。鳝、鳅4月~11月均可放养,鳝种规格为20克/尾左右,同一网箱的黄鳝尽量规格整齐,以免互相残食。尽量提早放养,以利于提高出箱规格。每平方米网箱放养规格为25克的黄鳝2千克、泥鳅0.5千克;或者放养规格为50克的黄鳝3千克~4千克、泥鳅1千克。放养苗种前3天~5天,箱内水花生及水体用漂白粉水溶液消毒。鳝、鳅苗种消毒可用10ppm的亚甲基蓝水溶液浸泡10分钟~15分钟或用20ppm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5分钟~10分钟,也可以用3%~4%的食盐水溶液浸泡3分钟~5分钟。

4.饲料投喂

以小鱼、小虾、蚯蚓、蝇蛆、蚕蛹、猪血以及动物内脏等鲜活饲料为佳。泥鳅饲料可通过培肥水质解决一部分,并需要适当投喂。开始投喂量要少,以后逐步增加。每天喂两次,上午8时~9时喂一次,下午5时~6时喂一次。养殖期间日投喂量一般为鳝、鳅总体重的8%~10%,饲料要新鲜,质量要相对稳定。每10平方米网箱设1个~2个食台,食台距水面0.2米,饲料应投在食台上。

5.日常管理

坚持早晚检查箱体,防逃、防鼠、防盗、防汛,及时除去箱内生长过旺的水花生,防止其长出箱外致使鳝、鳅逃逸。11月以后,箱中没有设泥土层的,可以将水花生加厚到0.3米,然后用重物压沉,让鳝、鳅潜伏其中越冬。

十、泥鳅养殖有技巧

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但被农药污染或化学药物浓度过高的水域不能作为养殖用水,应选择在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养殖。为了预防病害,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苗种消毒 苗种放养前,最好用2%~3%的食盐水浸浴5~10分钟,以杀灭其体表的病原体。

放养密度 一般放养体长3~4厘米的夏花按照100~150尾/平方米的密度,体长在5厘米以上的苗种放养密度为50~80尾/平方米,条件好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放养量,反之要适当减少放养量。

饲料管理 一般动物性饲料不宜单独投喂泥鳅,否则容易造成泥鳅贪食不消化,因肠呼吸不正常而“胀气”死亡。腐臭变质的饲料绝不能投喂,否则泥鳅易患肠炎等疾病。

水质管理 泥鳅放养后,要根据水质情况适时追肥,以保持水质一定的肥度,使水体始终处于活、爽的状态。

十一、成鳅的饲养管理--防逃、防浮头

遇梅雨季节或暴风雨,要做好防汛防洪工作。要检查防逃设施的安全,进出水口的栅拦是否通畅。防止泥鳅在溢水时逃跑或从漏洞逃跑。夏季高温阴雨天要注意防止泥鳅浮头,特别是静水养殖,要不时加注新水,若发现浮头,应及时加注新水或采取增氧措施。

十二、泥鳅养殖方法

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但被农药污染或化学药物浓度过高的水域不能作为养殖用水,应选择在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养殖。为了预防病害,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苗种消毒 苗种放养前,最好用2%~3%的食盐水浸浴5~10分钟,以杀灭其体表的病原体。

放养密度 一般放养体长3~4厘米的夏花按照100~150尾/平方米的密度,体长在5厘米以上的苗种放养密度为50~80尾/平方米,条件好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放养量,反之要适当减少放养量。

饲料管理 一般动物性饲料不宜单独投喂泥鳅,否则容易造成泥鳅贪食不消化,因肠呼吸不正常而“胀气”死亡。腐臭变质的饲料绝不能投喂,否则泥鳅易患肠炎等疾病。

水质管理 泥鳅放养后,要根据水质情况适时追肥,以保持水质一定的肥度,使水体始终处于活、爽的状态。

十三、反季节养殖泥鳅技术

在塑料大硼水泥池中,实行反季节养殖泥鳅,特别是在元旦、春节期间销售价格高时上市,差价在3-5元,效益相当可观。现将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建池条件。依各自庭院而定,水泥池面积以100-150平方米为宜。养鳅池建成地上式,地下式、半地下式皆可,并有进排水口,池深1.2-1.5 米,距池底30厘米处设排水口,并安装防逃设施,池水深0.8-1米。放鳅前,事先放入20厘米厚的肥泥,在放养前10-15天对鳅池进行清整消毒。7天后,加水20-30厘米,每平方米放入畜禽粪肥0.3-0.5千克,然后加水至40-50厘米。数天后当水色为黄绿色,透明度15-25厘米时放养。

二、温室安装。按蔬菜大棚搭设方法搭建,有单层或双层结构,材料可选用竹竿,有条件者可用钢筋结构,另外需备适当稻草席或帘,冬季覆盖在塑料大棚保温。

三、放养泥鳅。泥鳅放养前通常采用3%-5%的食盐水浸浴3-5分钟,防止水霉病,消除体表寄生虫。密度为每立方米水体放养25千克左右,随放养量增加,鱼体增重,池水可加深至0.8-1米(有条件者可保持池内有微流水,效果更佳)。泥鳅入池时,还要防止温差过大,以免造成泥鳅感冒而引起死亡。

四、饲养管理。泥鳅为杂食性,天然饵料有小型甲壳类、水生昆虫、螺蛳、蚯蚓、动物内脏、藻类、米糠、豆渣等。投喂时注意动、植物饵料合理搭配,投饲应做到四定。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可不投。在饲养中,应注意施肥,每隔4-5天向鳅池泼洒粪肥1次,每平方米50-100克,保持水体透明度15- 25厘米,并及时换水,鳅池每周换水2次,每次换水30厘米(若池内有微流水条件者,无须常换水,但要防止水质恶化)。晒水池要经常蓄满自来水,以便水源充足。

五、大棚管理。按照农技要求,参照蔬菜大棚管理要点进行。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