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台湾泥鳅养殖方法,属于泥鳅养殖技术领域。所述台湾泥鳅的养殖方法包括:1)选地、建池;2)放养前准备;3)苗种放养;4)饲料投喂和5)水质调控等。本发明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养殖方法充分根据泥鳅的生长特点和生长习性建设养殖池和做放养前准备等,并根据泥鳅的月龄大小投喂不同的饲料,且对饲料中各原料的优化调配,最终不仅大大提高了泥鳅的成活率和产量,还提高了泥鳅的抗病能力。

A breeding method of Taiwan loach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cultivating Taiwan loach,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loach culture. The breeding methods of Taiwan loach include: 1) land selection and pond construction; 2) preparation before stocking; 3) seed stocking; 4) feed feed and 5) water quality control. The culture method used in this invention is to build the culture pond and prepare the breeding pool according to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 and the growth habit of the loach, and to feed the different feed according to the month old age of the loach, and to optimize the raw material in the feed, which not only greatly improves the survival rate and yield of the loach, but also improves the loach. Resistance to disease.

全部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台湾泥鳅的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泥鳅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台湾泥鳅的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台湾泥鳅属于鳅科副泥鳅属大鳞副泥鳅中的一种,俗称大泥鳅。这种泥鳅已经有多年的人工养殖历史,是我国最适应人工养殖环境的泥鳅。该泥鳅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的规模养殖证实,该泥鳅繁殖的苗在当年可达单条100克左右的规格,是当前较具竞争力的泥鳅品种。引入我国以来,因该鱼生长速度快、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冬天进补的首选鱼种之一,因此养殖者越来越多,经济效益较高。然而目前采用的台湾泥鳅的养殖方法中,台湾泥鳅的成活率并不是很高,经常出现有患病现象,造成其最终的产量并不非常理想。因此在台湾泥鳅的养殖过程中,仍需探索更佳的养殖方法,以提高台湾泥鳅的成活率、抗病能力及其产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台湾泥鳅的养殖方法,不仅大大提高了泥鳅的成活率和产量,还提高了泥鳅的抗病能力。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台湾泥鳅的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选地、建池选择水源充沛、排水方便,通透性良好,土壤湿度维持在45%-80%、土壤PH为中性的场地,建出深1-1.5米、面积为1.2-2亩的养殖池;(2)放养前准备在鳅苗放养前10-15天,对养殖池内撒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消毒彻底后,往养殖池中注水,水深为养殖池深度的1/2至2/3;在鳅苗放养前一周,对养殖池内施腐熟发酵的有机肥1.2-2.3千克每平方米;为了防止养殖过程中飞鸟对泥鳅的捕食等,同时结合泥鳅喜阴、怕热的生活习性,以提高泥鳅的成活率,还在养殖池上搭设棚架,并在棚架上铺设黑色透气薄膜;(3)苗种放养选择3-5厘米长、无伤病的泥鳅作为鳅苗放入养殖池中,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养殖池放70-80尾,以提高泥鳅的成活率;(4)饲料投喂每天对泥鳅喂食,其中:1-3月龄泥鳅,每次投喂量为在池泥鳅体重的1.5%-3.8%,每天投喂3-4次;4-5月龄泥鳅,每次投喂量为在池泥鳅体重的8.7%-10.6%,每天投喂2-3次;针对1-3月龄的泥鳅,所喂养的饲料主要由如下原料制成:鱼粉50-70份、发酵豆粕25-35份、小麦面粉20-30份、大豆秸秆粉15-20份、蛤肉提取物5-10份、磷酸二氢钙2-10份、胆碱1-5份、维生素1-5份和诱食剂0.5-2份;针对4-5月龄的泥鳅,所喂养的饲料主要由如下原料制成:鱼粉50-70份、发酵豆粕25-35份、小麦面粉20-30份、大豆秸秆粉15-20份、玉米秸秆粉15-20份、磷酸二氢钙2-10份、胆碱1-5份、维生素1-5份、诱食剂0.5-2份和抗病剂0.2-1份;(5)水质调控通过通入热气体或冷气体将水温维持在23℃-26℃,每天增氧2-2.8小时,每周换一次新水,且每隔10-15天对养殖池中泼洒一次生石灰,每平方米水面洒生石灰30-40克。

优选地,步骤(2)中还包括在养殖池的边缘上设置一倾斜伸入池内的投料槽。优选地,针对1-3月龄的泥鳅,所喂养的饲料主要由如下原料制成:鱼粉60份、发酵豆粕30份、小麦面粉25份、大豆秸秆粉18份、蛤肉提取物6份、磷酸二氢钙5份、胆碱3份、维生素3份和诱食剂1.5份;针对4-9月龄的泥鳅,所喂养的饲料主要由如下原料制成:鱼粉60份、发酵豆粕30份、小麦面粉25份、大豆秸秆粉18份、玉米秸秆粉18份、磷酸二氢钙5份、胆碱3份、维生素3份、诱食剂1.5份和抗病剂0.5份。优选地,所述诱食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二甲基-β-丙酸噻亭7-15份、甘草3-8份、陈皮2-6份、谷氨酸钠1-3份、组氨酸1-3份、鱿鱼膏2-6份和芝麻油1-3份。优选地,所述诱食剂的制备方法为将甘草和陈皮洗净、晒干后制成粉末状,得到甘草粉和陈皮粉,将甘草粉和陈皮粉通过乙醇提取,得提取液和粉渣,将提取液冷冻干燥、粉碎后加入二甲基-β-丙酸噻亭中搅拌均匀,再加入上述谷氨酸钠、组氨酸、鱿鱼膏和芝麻油,混合均匀,制粒,即得。优选地,所述蛤肉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为取新鲜蛤肉洗净、沥干后绞碎,放入装有丁醇溶剂的提取罐中提取30-60分钟,提取2至4次,合并提取液,再通过减压蒸馏除去丁醇,即得蛤肉提取物。

优选地,所述丁醇溶剂与所述蛤肉的重量比为1:0.05-0.2。优选地,所述提取的温度为2-8℃,所述减压蒸馏的温度为3-10℃。优选地,所述抗病剂为大豆异黄酮、叶绿素、大蒜素和寡聚糖按2:1-1.2:0.5-1:0.2-0.6的重量比混合而成。优选地,所述台湾泥鳅的养殖方法还包括在养殖过程中每周于白天掀膜1-2次,每次掀膜的时间为2-3小时。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养殖方法充分根据泥鳅的生长特点和生长习性(如喜阴、怕热)建设养殖池和做放养前准备,并根据泥鳅的月龄大小投喂不同的饲料,月龄较小的泥鳅生长所需的蛋白质含量较高,而月龄较大的泥鳅所需的蛋白质含量则相应减少,故对月龄较小的泥鳅投喂包括富含蛋白质的鱼粉、蛤肉提取物等原料的饲料,且对饲料中各原料的优化调配,最终使本专利技术不仅大大提高了泥鳅的成活率和产量,还提高了泥鳅的抗病能力。(2)本专利技术所投喂的饲料中通过添加包括二甲基-β-丙酸噻亭(DMPT)、甘草、陈皮、谷氨酸钠、组氨酸、鱿鱼膏和芝麻油的诱食剂,其中二甲基-β-丙酸噻亭可刺激泥鳅的嗅觉神经,对泥鳅的摄食行为和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将提取后得到的甘草和陈皮粉与二甲基-β-丙酸噻亭混合可以改善饲料口感的同时还可提高饲料的药用价值,降低泥鳅的患病率,此外,谷氨酸钠、组氨酸、鱿鱼膏和芝麻油的添加还提高了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使本专利技术饲料不仅能提高泥鳅的食欲,增加了泥鳅的产量,且还可为泥鳅增加营养同时降低泥鳅的患病率。

(3)本专利技术所投喂的饲料中还通过添加包含有大豆异黄酮、叶绿素、大蒜素和寡聚糖的抗病剂,由于寡聚糖是植物抗毒素的激发子,极微量的寡聚糖就可以激发细胞内发生强烈抗病反应,产生并积累抗病性物质,将其与具有抗病作用的大豆异黄酮、叶绿素、大蒜素混合使用,在改善口感、提高适口性的同时,大大提高了饲料的抗病效果。将该抗病剂与上述诱食剂优化复配,两者之间产生的协同作用,不仅提高了饲料的口感,还大大降低了食用该饲料的泥鳅的患病率,使台湾泥鳅得以健康成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1一种台湾泥鳅的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选地、建池选择水源充沛、排水方便,通透性良好,土壤湿度维持在45%-55%、土壤PH为中性的场地,建出深1米、面积为2亩的养殖池;(2)放养前准备在鳅苗放养前10-12天,对养殖池内撒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消毒彻底后,往养殖池中注水,水深为养殖池深度的2/3;在鳅苗放养前一周,对养殖池内施腐熟发酵的有机肥2.3千克每平方米;在养殖池的边缘上设置一倾斜伸入池内的投料槽;在养殖池上搭设棚架,并在棚架上铺设黑色透气薄膜;(3)苗种放养选择4-5厘米长、无伤病的泥鳅作为鳅苗放入养殖池中,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养殖池放80尾;(4)饲料投喂每天对泥鳅喂食,其中:1-3月龄泥鳅,每次投喂量为在池泥鳅体重的3.8%,每天投喂3次;4-5月龄泥鳅,每次投喂量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台湾泥鳅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选地、建池选择水源充沛、排水方便,通透性良好,土壤湿度维持在45%‑80%、土壤PH为中性的场地,建出深1‑1.5米、面积为1.2‑2亩的养殖池;(2)放养前准备在鳅苗放养前10‑15天,对养殖池内撒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消毒彻底后,往养殖池中注水,水深为养殖池深度的1/2至2/3;在鳅苗放养前一周,对养殖池内施腐熟发酵的有机肥1.2‑2.3千克每平方米;在养殖池上搭设棚架,并在棚架上铺设黑色透气薄膜;(3)苗种放养选择3‑5厘米长、无伤病的泥鳅作为鳅苗放入养殖池中,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养殖池放70‑80尾;(4)饲料投喂每天对泥鳅喂食,其中:1‑3月龄泥鳅,每次投喂量为在池泥鳅体重的1.5%‑3.8%,每天投喂3‑4次;4‑5月龄泥鳅,每次投喂量为在池泥鳅体重的8.7%‑10.6%,每天投喂2‑3次;针对1‑3月龄的泥鳅,所喂养的饲料主要由如下原料制成:鱼粉50‑70份、发酵豆粕25‑35份、小麦面粉20‑30份、大豆秸秆粉15‑20份、蛤肉提取物5‑10份、磷酸二氢钙2‑10份、胆碱1‑5份、维生素1‑5份和诱食剂0.5‑2份;针对4‑5月龄的泥鳅,所喂养的饲料主要由如下原料制成:鱼粉50‑70份、发酵豆粕25‑35份、小麦面粉20‑30份、大豆秸秆粉15‑20份、玉米秸秆粉15‑20份、磷酸二氢钙2‑10份、胆碱1‑5份、维生素1‑5份、诱食剂0.5‑2份和抗病剂0.2‑1份;(5)水质调控通过通入热气体或冷气体将水温维持在23℃‑26℃,每天增氧2‑2.8小时,每周换一次新水,且每隔10‑15天对养殖池中泼洒一次生石灰,每平方米水面洒生石灰30‑40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台湾泥鳅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选地、建池选择水源充沛、排水方便,通透性良好,土壤湿度维持在45%-80%、土壤PH为中性的场地,建出深1-1.5米、面积为1.2-2亩的养殖池;(2)放养前准备在鳅苗放养前10-15天,对养殖池内撒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消毒彻底后,往养殖池中注水,水深为养殖池深度的1/2至2/3;在鳅苗放养前一周,对养殖池内施腐熟发酵的有机肥1.2-2.3千克每平方米;在养殖池上搭设棚架,并在棚架上铺设黑色透气薄膜;(3)苗种放养选择3-5厘米长、无伤病的泥鳅作为鳅苗放入养殖池中,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养殖池放70-80尾;(4)饲料投喂每天对泥鳅喂食,其中:1-3月龄泥鳅,每次投喂量为在池泥鳅体重的1.5%-3.8%,每天投喂3-4次;4-5月龄泥鳅,每次投喂量为在池泥鳅体重的8.7%-10.6%,每天投喂2-3次;针对1-3月龄的泥鳅,所喂养的饲料主要由如下原料制成:鱼粉50-70份、发酵豆粕25-35份、小麦面粉20-30份、大豆秸秆粉15-20份、蛤肉提取物5-10份、磷酸二氢钙2-10份、胆碱1-5份、维生素1-5份和诱食剂0.5-2份;针对4-5月龄的泥鳅,所喂养的饲料主要由如下原料制成:鱼粉50-70份、发酵豆粕25-35份、小麦面粉20-30份、大豆秸秆粉15-20份、玉米秸秆粉15-20份、磷酸二氢钙2-10份、胆碱1-5份、维生素1-5份、诱食剂0.5-2份和抗病剂0.2-1份;(5)水质调控通过通入热气体或冷气体将水温维持在23℃-26℃,每天增氧2-2.8小时,每周换一次新水,且每隔10-15天对养殖池中泼洒一次生石灰,每平方米水面洒生石灰30-40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湾泥鳅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还包括在养殖池的边缘上设置一倾斜伸入池内的投料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湾泥鳅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1-3月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斌,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平南县平原农牧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全部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我是这个专利的主人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