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守护两个家,一个和妻儿的小家,一个有山石屏村麻风康复者的大家;他带着家乡人搬出大山,一起建设小桥流水的彝家 ;他试种重楼轰动全村,从穷汉子变成带领全村致富的小老板;她走出大山读书,学成归来回乡创业,带着诺邓火腿闯荡市场;他和乡亲们见证了没有一分水田的家乡,变成了“中国美丽田园”;他在巍山种下一个梦想,要把这里变成柠檬之乡……

大理这十年|在巍山种下一个梦想,把这里变成柠檬之乡(开屏新闻记者 杨维琦 摄)

6月16日下午,“大理这十年”——大理州喜迎党的二十大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我家这十年”群众代表媒体见面会在大理举办。见面会上,来自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云龙县、永平县、巍山县的群众代表,分别讲述了这十年来他们的故事、分享他们的收获和感受。

一生守护两个家

李桂科,洱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退休职工

李桂科有两个家,一个小家,有妻女儿孙、其乐融融;一个大家,有山石屏村的所有麻风病人及其家属,他倾尽全力为患者治病、治心、治贫。

大理这十年|在巍山种下一个梦想,把这里变成柠檬之乡(开屏新闻记者 杨维琦 摄)

李桂科和村民用14年时间,修路架桥,为麻风康复者打通了一道融入社会,走向外界的大道,还在麻风院办起了小学,培养出6名大学生、1名研究生。退休后,李桂科放不下山石屏村这个家,去学了驾照,和村民一起努力种地,让这个曾经让人闻之色变的小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大理这十年|在巍山种下一个梦想,把这里变成柠檬之乡(开屏新闻记者 杨维琦 摄)

李桂科说:“我在山石屏村这个家承担起了‘代儿女尽孝、替父母尽责’的分外职责。生、老、病、死,我都为他们考虑好了。每年组织康复者清明节集体扫墓、过中原节、民族火把节、中秋节、春节、康复者生日活动等等,使村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搬出穷山窝 开启新生活

杨福才,剑川县老君山镇新和村第五村民小组组长

新和村彝族社86户323名彝族群众世代分散居住在海拔3200米的老君山内,但连绵不断的大山将幸福生活挡在了山外。

大理这十年|在巍山种下一个梦想,把这里变成柠檬之乡(开屏新闻记者 杨维琦 摄)

2016年,新和村被列入了国家易地搬迁计划,从此彝族群众和“赶羊放牧叉叉房,火塘洋芋麻衣裳”的生活告别。9个月的时间里,村民小组长杨福才来来回回奔波在山箐中,车子轮胎换了3次,鞋子穿坏了十几双,最终动员了所有彝族群众同意搬迁。如今在索玛新村,新和村彝族群众现在的生活状态是:小桥流水人家,窗明几净彝家;读书看病邻家,养老找钱在家。

大理这十年|在巍山种下一个梦想,把这里变成柠檬之乡(开屏新闻记者 杨维琦 摄)

杨福才说:“现在我们大山上的彝族群众搬下来了,日子也越来越好过了,我也总算放心了。在山沟沟里,穷窝窝里,永远看不到希望、找不到出路。如今搬下来了,我相信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从穷汉子变成小老板

寸双福,鹤庆县西邑镇西邑村乔仁甸自然村村民

2013年,寸双福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村上给了政策上的扶持和帮助。但如何才能够脱贫呢?寸双福下定决心试种重楼,第一年就收入了23000元,轰动全村。从那以后家家户户都开始种植重楼,如今,重楼成了村里的新兴产业。

大理这十年|在巍山种下一个梦想,把这里变成柠檬之乡(开屏新闻记者 杨维琦 摄)

大理这十年|在巍山种下一个梦想,把这里变成柠檬之乡(开屏新闻记者 杨维琦 摄)

再后来,寸双福有了开农家乐的想法,经过半年多的张罗,农家乐正式开业了,食材以马耳山上的野菜、中药材、野生菌为主,深受游客的喜欢。经营3年多来,接待了来自上海、昆明等地的游客,收入一年比一年高,寸双福实现了“贫困户当老板”的梦想,也被评为了云南省光荣脱贫户。

大理这十年|在巍山种下一个梦想,把这里变成柠檬之乡(开屏新闻记者 杨维琦 摄)

寸双福说:“如今,我儿时吃穿不愁的梦想已然实现。十年巨变,乔仁甸村从‘穷人甸’变成‘幸福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坚信乡村旅游会发展起来、产业会兴旺起来、群众们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大学毕业生的火腿梦

张晶洁,云龙县诺邓镇朝胜火腿加工厂副总经理

酒香也怕巷子深,过去诺邓火腿一直小有名气,但未曾声名远播。

大理这十年|在巍山种下一个梦想,把这里变成柠檬之乡(开屏新闻记者 杨维琦 摄)

农家孩子张晶洁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云龙,与丈夫开始创业,创办了云龙县诺邓镇朝胜火腿加工厂,投身于家乡的农业产业发展。加工厂从最初自己加工火腿,到现在带动农户共同加工腌制,企业年产值突破1000万元,累计帮扶农户600多户,实现农户户均增收3000多元,已是带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带头人”。十年来,她从一名农业小白,在不断摸索中历练成长,凭借着执着的干劲和敏锐的市场嗅觉,打开了一方新天地。

大理这十年|在巍山种下一个梦想,把这里变成柠檬之乡(开屏新闻记者 杨维琦 摄)

张晶洁说:“从小吃着诺邓火腿长大的我,终于用自己的力量将这份美味推荐给更多的人。回到家乡创业、建设家乡品牌、帮助家乡振兴,是我十年来不变的决心、不悔的决定!”

满山栽下致富茶

杨育志,永平县龙门乡大坪坦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守着金山受着穷”是大坪坦村当年的现状,这个典型的高寒冷凉山区村森林覆盖率达78.6%,村里没有一分水田。而大坪坦村这十年的变化,可以用“0到2万”和“500到1万”两组数据来总结。

大理这十年|在巍山种下一个梦想,把这里变成柠檬之乡(开屏新闻记者 杨维琦 摄)

“0到2万”是从没有1分水田到有了2万多亩茶园;“500到1万”是从人均纯收入不足500元增加到了1万多元。依靠一株小小的茶树,全村人过上了幸福生活,村里也先后获得了“中国美丽田园”“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等桂冠。如今,大坪坦村走上了茶文旅融合的路子,“离天空最近的茶园”有了全新的含义。

杨育志说:“大坪坦村这十年,是我们与全县其他74个村共同奋斗的十年,是我们与全县其他74个村一起发展的十年,作为见证大坪坦村发展历程的一份子,我感到十分自豪和骄傲。”

种下“酸柠檬”过上“甜日子”

柴进增,坤元(巍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

巍山县柠檬种植从无到有,能有今天的规模,离不开柴进增的努力。

大理这十年|在巍山种下一个梦想,把这里变成柠檬之乡(开屏新闻记者 杨维琦 摄)

2018年,土生土长的山区青年柴进增,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萌发了新型农业创业的思想。于是,他创办了坤元(巍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香水柠檬作为主要种植产品。聘请专家做评估、高标准现代化经营管理、组织种植技术培训和实际操作展示……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技术才干,最终带动和引领乡亲们参与,共同致富。截至2022年5月,他的基地种植面积达4500余亩,带动成立新型农业主体3家,新增柠檬种植面积500余亩,为当地群众趟出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

大理这十年|在巍山种下一个梦想,把这里变成柠檬之乡(开屏新闻记者 杨维琦 摄)

柴进增说:“今后我依然会献身服务‘三农’,始终坚持企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思想,结合‘公司+基地+合作社’的发展新模式,为群众开辟一条产业发展的道路,助力巍山县建设柠檬小镇,成就柠檬之乡。”(春城晚报-开屏新闻 记者杨维琦 部分图片来自大理州委宣传部)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