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区域智慧教育新生态论坛上,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教育信息化与网络安全处处长任昌山就“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作了主旨报告。他介绍了“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的进展情况,以及首批每个创建区域的建设特色及面临挑战,同时,他对“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的未来发展作出展望。

优秀学校经验介绍_提炼优质校项目建设经验_优质学校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

“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起源于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实施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把“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列入八大行动,提出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示范。依据行动计划,创新区域教育发展机制,打造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教育新格局,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人才支撑,为构建智慧社会奠定基础。

根据行动计划的部署,2019年1月,“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开始部署启动。“智慧教育示范区”是指在地方政府支持下,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相关机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教师和家长等提供个性化支持和精准化服务,采集并利用参与者群体的状态数据和教育教学过程数据,促进学习者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采用任意方式、任意步调进行学习,为该区域师生提供高学习体验、高内容适配和高教学效率的教育供给,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进展

从最初提出到现在,“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已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历程。

2018年4月,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把“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列入八大行动,提出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示范。

2018年7月,教育部科技委编制的《专家建议》指出,发展智慧教育,促进教育系统变革。

2019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项目推荐遴选工作的通知》,开展“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

2019年5月,教育部公布首批2019年度“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名单。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域共8个,包括北京市东城区、山西省运城市、上海市闵行区、湖北省武汉市、湖南省长沙市、广东省广州市、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河北雄安新区;同时,设立2个培育区域,包括江苏省苏州市和山东省青岛市。

2019年6月,“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启动会在河北雄安新区召开。

2019年10月,教育部组织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域报送了项目进展情况。

2020年8月,在2020全球智慧教育大会上,“智慧教育示范区”代表就区域智慧教育发展进行了分享交流。

2020年9月,“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第二次工作会、人工智能条件下教育社会实验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市东城区召开。

2020年11月,教育部组织专家开展了“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年度绩效评估工作,并在2020年12月到2021年3月期间对首批创建区域陆续开展了实地考察。

2021年1月,教育部部署开展2020年度“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推荐遴选工作。

2021年2月,教育部公布第二批2020年度“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名单,包括首批2个培育区域在内,共10个区域入选。第二批“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域包括北京市海淀区、天津市河西区、江苏省苏州市、浙江省温州市、安徽省蚌埠市、福建省福州市、江西省南昌市、山东省青岛市、广东省深圳市、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同时,设立2个培育区域,包括重庆市璧山区和甘肃省兰州市。

为推动“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的科学开展,教育部成立“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专家组,实时“把脉问诊”,为示范区开展有针对性的定期指导,给予咨询意见,建立对接机制。专家组由12位专家组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杨宗凯任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荣怀、西北师范大学教授郭绍青任副组长。这三位专家同时也是三个“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的主任。

通过对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域的年度绩效评估,教育部拟定了年度绩效评估指标(试行,讨论稿),然后通过收集各区域反馈,参考专家组意见对讨论稿进行修改,优化评估方案,形成“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绩效评估指标(试行)。该方案也将在“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后续工作推进中动态更新,不断迭代和完善。在评估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导向、以评促建和注重成效的原则,按照区域自评、专家考察、综合评议和反馈改进的步骤来进行。

建设特色及面临挑战

经过实地考察,专家组对每个“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域的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并给出不同的定位和建议。

北京市东城区:统筹推进,智慧赋能未来教育

东城区健全组织机构,推进学区机制创新;采取多元合作,共同推进智慧教育的发展;完善相关规范,推进“数据大脑”建设;重点打造了七项相关的示范工程。

东城区面临挑战是:资金投入不足,总体预算和投入还有一定差距,教师信息素养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山西省运城市:构建区域未来教育新体系

运城市智慧教育环境建设基本完成,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工程全面启动,教育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升,新型教学模式探索不断深化,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初现雏形,课题引领的探索机制初步成效。

因地处中部地区,运城市面临的挑战是:教育建设基础相对薄弱,智慧教育发展按部就班推进,在创新层面还有待加强。

上海市闵行区:探索数据驱动下的大规模因材施教

闵行区在推进智慧教育的过程中,立足“1258工程”,构建区域的云平台;在疫情期间,有效地开展了在线教学,助力区域教育公平;开展了相关的理论课题研究,来支撑智慧教育的探索;变革培训模式,注重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探索项目驱动,推动大规模因材施教。

对于闵行区来说,当前面临的挑战是信息应用和数据安全的相互制约问题,以及数据融合和管理融合的重复建设问题。

湖北省武汉市:以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推进教育现代化

武汉市建设高水平的智慧教育基础设施,打造新时代高水平管理者、教师和学生队伍,实施中小学课堂革命行动、资源供给模式创新行动,以及基于大数据的评价实践行动,从而推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武汉市面临的挑战是,创建时间紧,创建资金有限,后续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湖南省长沙市:空间赋能,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

长沙市通过构建智慧教育良好生态,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推动教育教学深度变革,开展网络学习空间创新应用,深入推进智慧教育评价改革,加强智慧校园示范引领,来提升现代教育治理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

长沙市面临的挑战是资源收费问题亟待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未来应加大投入和保障。

广东省广州市:信息技术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广州市开展了基于全科阅读的教学改革,来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推进教育集团资源共享,提升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服务能力;开展智慧教学+AI工程,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开展教育大数据主题应用,提升现代教育治理能力;开展智慧培训工程,着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构建广州特色的智慧评价体系,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推动协同创新,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

广州市面临的挑战是信息化基础环境智能水平仍需提升。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纵深推进智慧教育“新三态”变革

“新三态”变革为:构建“教学新生态”,探索“服务新样态”,推进“治理新形态”。

武侯区当前面临的挑战是:教与学创新协同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河北雄安新区:千年大计,教育先行

中央设立雄安新区,被誉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教育部也因此将雄安新区纳入第一批“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域。

雄安新区高度重视“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工作,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做好顶层设计;遴选智慧教育建设试点,打造示范标杆学校;搭建教育教学基础管理平台,实现三级连接;开展新区中小学师生信息素养评测;对接智慧教育企业,探索落地实施路径。

雄安新区面临的挑战是:信息化基础比较薄弱,硬件、软件和专业人才等资源不足。

“智慧教育示范区”未来发展

在部署之初,教育部就明确指出了“智慧教育示范区”六个维度的建设任务。下一步,要不忘初心,在这六方面持续发力,探寻出更多经验。

一是在信息素养方面,以课程和实践为核心建构师生信息素养全面提升的途径和机制;

二是在深度融合方面,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以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

三是在精准评测方面,依托学习过程数据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精准性;

四是在教学服务方面,构建数据互联融通的个性化教学支持服务环境;

五是在资源供给方面,采用协同创新机制提升区域教育资源供给服务能力;

六是在治理水平方面,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提升现代教育治理能力。

2019年6月,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在“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启动会上指出,智慧教育是中国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要推动教育理念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推动实现更加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2020年9月,雷朝滋司长在“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第二次工作会上进一步指出,加快推进示范区建设,打造智慧教育“样板工程”。他强调了“四个坚持”,一要坚持特色发展与区域协同相结合,二要坚持问题导向与创新引领相结合,三要坚持专家引导与集思广益相结合,四要坚持示范建设与人工智能社会实验相结合。

这“三个推动”和“四个坚持”也为“智慧教育示范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今年开始,科技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社会治理与智慧社会科技支撑”重点专项对智慧教育给予了大力支持,开展多场域智慧教育服务与治理关键技术相关的研发工作。希望通过科技赋能教师,能够精准服务教师,提高教学质量;通过科技赋能学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科技赋能学校,能够提升学校治理能力,优化办学环境;通过科技赋能区域,能够改善区域协同,促进城乡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通过科技赋能特殊群体,能够助力开展公平全纳的教育。

今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从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数字资源、智慧校园、创新应用和可信安全等六方面,六位一体地推进教育新基建;以技术迭代、软硬兼备、数据驱动、协同融合、平台聚力、价值赋能为特征,推动教育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后续创建工作中,我们还要坚持做到以下四点::

1.持续发展。“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将作为“十四五”期间落实教育信息化2.0工作的长期抓手。

2.动态迭代。要根据时代发展和实际情况动态迭代“智慧教育示范区”的评估方案,使其不断优化,以指导创建区域科学推进建设工作。

3.总结凝练。进一步做好区域典型案例的总结与凝练工作;撰写“智慧教育示范区”系列白皮书,加强试点区域的示范和辐射作用。白皮书包括“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进展概述、建设特色、建设成果、保障机制、建设案例、面临挑战和未来发展等板块,希望通过这些研究成果,助力“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使“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达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

4.传播扩散。选取亮点和特色样例,利用各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传播智慧教育“好声音”。

本文由教育信息化资讯(ID:gxxxhzx)根据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教育信息化与网络安全处处长任昌山在2021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区域智慧教育新生态论坛上的报告整理编排,编辑:项阳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