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亩的生态莲藕龙虾循环养殖基地建成了,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实现了集体和村民双增收,外出打工的人又回来安居乐业了。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东营市人防办驻村第一书记宋绍胜带领林家村的广大村民探索出了一条集生态种养、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特色农业发展新路径,把林家村发展成了东营市小龙虾第一村。
小龙虾养殖:稻田套养甲鱼、小龙虾,效益翻10倍
接地气的乡村旅游产业
林家村地处麻湾干渠旁边,水浇条件较好,该村有六、七年的莲藕种植历史,种植了近600亩莲藕,由于多年重茬,产量少、品相差、价格低,效益不高。如何提高莲藕种植效益是摆在宋绍胜面前的突出问题,经过与村“两委”和大户考察学习,宋绍胜聘请渔业专家到现场把脉,发现了生态莲藕龙虾循环养殖是一个好产业。
渔业专家认为,藕塘水生物多,是龙虾的天然游乐园,不用投喂饲料,龙虾粪便做为莲藕肥料,可减少莲藕虫害,黄河水养殖的龙虾干净卫生,市场价格高,龙虾从春季到秋季生长上市,与烧烤店营业周期同步,东营市没有专业龙虾养殖区,市场供不应求。
宋绍胜与村“两委”反复研究后,确定把扩大莲藕规模,发展龙虾养殖,开展乡村旅游作为村里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流转土地发挥规模效益
为了打破分散的小规模种植格局,发挥规模效益,宋绍胜和村“两委”商议实施了莲藕倍增行动,引导土地向专业大户集中,短短一年时间,建成了3000亩的生态莲藕龙虾循环养殖基地。引导2个大户成立了春丰合作社和路路通家庭农场,采取转包、租赁等形式迅速流转土地,扩大种植规模。
针对村内撂荒地较多,土地不肥的实际,宋绍胜与村“两委”确定了一个相对低的统一流转价,禁止随意抬价,为大户发展节约了启动资金。村集体还率先拿出部分机动地承包给大户作出示范,推行“先付款后用地”的方式流转土地,对周边村有流转土地意愿的群众,采取同样政策,他们将土地承包期签订到2028年,防止土地变更影响产业发展,为大户吃上定心丸。
宋绍胜还通过积极宣传,使群众认识到土地流转对双方都有好处,基地扩大形成了规模效益,吸引11个土地流出户常年在基地打工,增加了工资性收入。宋绍胜还为林家村引进了南斯拉夫雪莲等3个优质高产品种,每亩年产量1500公斤,实现了当年种植,当年见效。
聚集资源培育发展大环境
按照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协调优质要素投向养殖基地,营造发展环境。宋绍胜带领养殖户编制了《林家村莲藕龙虾发展规划》,为每位大户编制了详细的分户规划,实施了高效生态藕田开发项目,产业发展实现了成龙配套,解决了农户“不知道怎么发展”的困惑。还聘请山东农科院、市海洋渔业局等单位专家,到基地面地面培训管理经验,手把手传授养殖技术,解决了农户“不会养,养不好”的问题。
小龙虾:草荡养殖小龙虾六改造措施
宋绍胜通过多种渠道解决了农户最担心的“产品买不了”的问题,引导大户坚持标准化生产,保障了产品质量,龙虾、莲藕通过了无公害产品认证,吸引了潍坊等地经纪人慕名而来收购产品。他给林家村注册了“美林塘”商标,设计了产品包装盒,以品牌美誉度提高产品附加值,使小龙虾打入京津市场和东营市的蓝海酒店集团,宋绍胜帮助养殖户开设了网店和微店,拓展了大众市场,拉近了生产与消费距离,占领大众胃口。
小龙虾发展起来,春天放养的小龙虾喜获丰收,当年亩产50多公斤,一上市就成为抢手货,亩增收2000多元。养殖户高兴地说:“莲藕龙虾生态养殖既能保持农田好肥力,又能实现虾藕双丰收,实现了一地两用、一水两养、一季两收,真是个好产业。”
小龙虾带动乡村休闲游
林家村的小龙虾发展起来了,宋绍胜开始带领村民们从养殖龙虾向乡村休闲游过渡,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坚持准确定位。为适应城郊休闲游发展,因势利导发展休闲农业,提出了“赏荷花、吃龙虾、到林家”的总体定位,主打东营市小龙虾第一村这个招牌;二是坚持能人带动。引导种植大户,按照乡土气息建设了荷塘开心农家乐,请来村里公事掌勺厨师,开发出了原味农家宴;三是坚持搭建平台。组织举办了荷花龙虾节、摄影比赛、车友骑行赛、篝火晚会等系列活动为乡村游打响名气,聚集人气,引来财气。当年接待游客1万多人,其中两家农家宴日均营业额在2000元左右。
林家村探索出了一条集生态种养、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特色农业发展新路径。依靠荷花、龙虾种养实现了从土地生产到餐桌消费的全程产业链发展模式,成功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的。据不完全统计,林家村土地承包费收入8万元,龙虾和农家宴年增收100多万元,全村平均年人均增收5000多元,实现了村集体和群众的“双增收”。
谈及做驻村“第一书记”的感受,两年的时间,宋绍胜积累了很多经验,他说做“第一书记”不盲目行动,要在充分调研村情基础上帮扶。摸透详情制定帮扶方案,少送“馒头”,多送“酵母”,用好的思路为农村找出路,便于村子发展起来。宋绍胜认为“第一书记”不越俎代庖,要在尊重群众意愿前提下帮扶,做好引导,发展的事情最终由群众做主,便于优势产业建起来。“第一书记”不能当“看客”,宋绍胜说要帮扶发挥主观能动性,老百姓最能体会什么是“磨刀工”什么是“磨洋工”,他感觉只有努力到无能为力,才能把干部形象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