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水清清,水波荡漾。走进七星关区团结乡银山村小沟组生态鱼养殖基地,一幅山水相融、恬静唯美的画卷徐徐铺展开来,这里也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作“聚宝盆”。

“一二三,准备起网。”随着口号声起,饲养员合力将网箱中养殖的部分无脊鲤鱼拖出水面,活蹦乱跳的鱼儿在水面激起一层层水花。每条鱼的重量在6-9斤间不等,每斤收购价格在13元以上,全部售出后预计将获利20万元以上,首批鲤鱼所获利润全部分给安山村和营坪村共109户贫困户。事实上,今日满获丰收的盛况在几年前可是另一番景象。

团结乡属典型的喀斯特山区,山多平地少,池塘面积更少,基于这种实情,当地群众想要吃到鲜活水产品基本上只能靠从毕节城区“进货”。但银山村小沟组历来具有水源丰富、山林茂盛、山塘密布等天然优势,这为发展渔业养殖创造了条件。

去年6月以来,团结乡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发展网箱养鱼,把网箱养鱼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扶贫产业,养殖生态鱼助推贫困户实现“脱贫梦”“致富梦”。

盘活资源,助力脱贫。“现在用于养殖的两个鱼塘在前些年由一名当地的致富能手承包发展养殖业,之后由于经营不善,导致荒废数年。”在团结乡副乡长杨杰看来,如此好的资源白白浪费了实在可惜,何不转租鱼塘发展养殖助力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呢?当团结乡党委政府向鱼塘承包人表达这一想法后,该承包人慷慨地免收前两年的租金,大力支持脱贫攻坚工作。

一心谋发展,合力谱新章。“在争取到鱼塘的使用权后,心中充满高兴的同时也有些担心。”杨杰说,鱼塘常年荒废闲置,基础设施亟需完善,养殖设备及鱼苗也需要投入高额资金。初次核算,近30万元的前期投入让大家犯难,但杨杰相信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经过多次协调,该基地争取到区民宗局20万元的帮扶资金。此外,安山村和营坪村支“两委”各出资8万元补齐资金缺口。

有了启动资金后,杨杰一边委派工人修建围墙、铺设网箱、投放增氧机……一边积极带着安山村、营坪村村干部到泸州、乐山、叙永等地考察养鱼技术。经过两个月的努力,2018年8月下旬,总计14000多斤鱼苗从四川乐山水产养殖伟平有限公司乘着快车来到了小沟组养鱼基地。

刚开始的半个月,四川乐山水产养殖伟平有限公司派出技术人员就如何做好水体管理、鱼种进箱放养、病虫害防治、饲料使用、废物处理等方面提供免费技术指导,待鱼苗上市后,公司还承诺可以帮忙联系销路,确保该基地养得好鱼,保得水清,取得增收。

“有了专业技术指导,鱼苗存活率非常高。”基地饲养员杨思伦介绍,该基地共有两名饲养员,经过培训学习,已能熟练掌握养殖鱼类的各种技能。经过几个月的悉心培养,目前大批量无脊鲤鱼已经开始上市销售,主要销往贵阳、毕节等地,也有部分邻镇水产品经销商亲自驾车进场采购。

问及为何将第一批鱼苗上市所得利润分与安山村和营坪村贫困户时,杨杰道出了其中缘由,安山村和营坪村属于团结乡现有深度贫困村,为了能充分带动两村贫困户发展,这个养殖项目把两个村共109户贫困户全部吸纳进来共同发展。今后,养殖规模扩大后将把全乡所有贫困户纳入其中,进一步为贫困户铺宽增收致富之路。

山上果子掉,水中鱼虾跳;生态养殖园,农户得实效。说起今后发展的愿景,杨杰告诉记者,今后将在养殖无脊鲤鱼池塘中,套养鲴鱼、草鱼以及高端冷水鱼,打造“无脊鲤鱼+草鱼+高端冷水鱼”的高效生态循环模式,争取在解决当地群众吃鱼难、吃鱼贵问题的同时,将该基地打造成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又一途径。(翟 伦)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