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山海情》,搅热了永宁县闽宁镇的文旅资源,也让位于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光伏农业产业园成了游客们钟爱的网红打卡地。借着这股“旅游热”,光伏农业产业园也迎来了转型升级。在引进合作伙伴改变运营方式后,光伏农业产业园里迎来了非遗传承古法制香、各种农事体验、花果观光、蚯蚓养殖体验等项目,为“光伏农业”注入了全新活力。棚下别有洞天,棚上光伏发电,“光伏农业”在与文化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中诠释着移民村里的乡村振兴梦。

古法手工制香——为光伏农业产业园带来“添香”模式

6月22日,光伏农业产业园里迎来了北方民族大学的一批热情师生,带队的刘老师花20元买了一盒沉香。刘老师不住地嗅着从沉香盒里散发出来的余香。展柜前,除了沉香,还有十几种不同功能的香整齐排列。一旁的香珠、香牌、香串引来女大学生们驻足围观。大家伙把玩围观的各种制品香都出自古法药香园里的原隆村移民之手。

今年年初,古法手工制香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侯春生来到光伏农业产业园传授古法手工制香技艺,并将古法手工制香合作项目落地,建起了古法药香园。园区里的几个伶俐女工成了第一批学徒。从香料的晾晒干燥到研磨筛杂,从炮制和泥到制香保存,古法手工制香技艺第一次走进了移民村,也为光伏农业产业园里这片古法药香园带来了种、产、销、文创体验相结合的融合发展模式。

自从光伏农业产业园里建起了古法药香园,园区就专门针对宁夏市场推出了辛夷花香和枸杞甘草香。一边是香珠、香牌、线香等各种香的展示,一边是古法手工制香体验,还配有药香保健知识讲解,格外受游客青睐。这两天,古法药香园里每天都有近千元收入。

棚下别有洞天——特色种养业为“光伏农业”加码

距离古法药香园不远的特色花果园里,三角梅已经含苞待放。除了三角梅,特色花果园里还种植了菊花、月季、康乃馨、百合等鲜切花,品类丰富的无花果也在温棚里伸展着枝叶。光伏农业产业园共有280座光伏大棚。其中,100多座光伏大棚用于建设特色花果园。游客们穿梭在一片片姹紫嫣红之中,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临走前不忘买一束鲜切花,带走一盆无花果。像方金钟一样的移民,一边享受着旖旎花海的芬芳,一边鼓起了钱袋子。

当农业遇上光伏产业和文化旅游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让移民村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彻底扔掉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粗放式劳作方式。

在光伏农业产业园里,除了慕名而来的游客,还有不少中小学生。他们被园区的蚯蚓养殖和农事体验所吸引。“我们从平吉堡的奶牛场收来牛粪养蚯蚓,蚯蚓粪作为高档有机肥直供我们的供港蔬菜基地。园区的五黑鸡就以蚯蚓为食,五黑鸡的肉质营养美味……”讲解员绘声绘色的解说,激起孩子们无穷的好奇心。

在光伏大棚里,移民们在农技专家的帮助下成功试种了赤松茸,还计划着把羊肚菌也种进光伏大棚里。

无花果、鲜切花、蚯蚓、五黑鸡、赤松茸、香菇……光伏大棚下一个个异彩纷呈的小世界,串联着移民们的乡村振兴梦想,也演绎着“光伏农业”背后种养结合、上下游产业链循化发展的绿色希望。

棚上光伏发电——托住移民稳稳的幸福

棚下别有洞天,棚上光伏发电。

路建花是原隆村一位普通移民。2012年5月19日,路建花一家五口移民到了原隆村。搬到原隆村的第3天,路建花就外出打工了。除了外出打工的钱,路建花每年还能收到一笔土地流转费。这笔土地流转费中,有一部分来自于家门口的这片光伏农业产业园。

如今,路建花成了光伏农业产业园的合伙人,在这里当起了餐饮部老板。既是股东又是合伙人的路建花笑着介绍:“刚开始谁能知道这些板子能发电啊?你信不信,我们家里用的电,说不定也有咱产业园发的电。”

在光伏农业产业园,280座光伏大棚每年发电4000多万度,全部销售到国家电网,约收入3000多万元。

大河涨水小河满。靠着“光伏农业”,光伏农业产业园里现有近20位员工,月收入均在3000元以上。园区曾连续三年给76户贫困户每户托底分红1万元。大家伙在这里学技术、忙致富,园区的转型升级探索为移民们稳定致富送去了希望。

今年,园区专门为游客开辟了垂钓区、烧烤区、儿童游乐区、采摘区、主题教育区等。游客们观光游玩之余,还可以在园区品尝特色柴火鸡和特色农家菜。庞红介绍,近几个月来园区每月接待量都超过500人。原隆村的光伏农业产业园如今已经成了观光科普、采摘赏鉴、农事体验、研学党建的网红打卡地。

“光伏农业”节约土地资源、绿色循环经济、产业融合发展的探索,为光伏农业产业园迎来了转型升级,也为移民村乡村振兴起航注入了全新活力。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