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清晨,一栋栋育雏室围成封闭而温馨的小院。院内,一群群大大小小的鸡正在悠闲地啄食、嬉戏。有时听到声响,几十、上百只山鸡“呼”的一声漫天“起舞”,十分壮观。

这是东河区河东镇壕赖沟村清泉水养鸡场的一幕。今年58岁的郄喜田是鸡场的主人,5年前他和妻子李文霞开始养鸡,从最初的5000多只发展到现在的36000多只。提起他,当地人都竖起大拇指。曾是下岗失业人员的郄喜田因为踏实肯干,勤奋好学,硬是靠着一股子吃苦和钻研的劲头闯出一条致富的路子。

养鸡路上困难多。2015年的秋天,郄喜田夫妇俩参加了区就业局组织的再就业培训班,学习发展养殖业的技能知识和相关政策,夫妻俩下定决心,试水养鸡。

隔行如隔山,周围的亲戚朋友都劝老郄俩口子还是“别瞎折腾了”,不管别人怎么看,郄喜田和李文霞俩人一头扎了进去,念起了“养殖经”。他们接手了亲戚一个废弃的养鸡场,雇了工人,买了5000多只鸡苗,就这样“清泉水养鸡场”成立了。

刚刚经营不久,一件让郄喜田绝望的事情发生了,一夜之间几乎所有鸡苗都死光了,那段日子老郄很消沉,常常一个人坐在养鸡场的角落里发呆:“下岗失业后,拉上老婆吃苦受罪折腾了好一阵儿,一分钱没挣到,还塌下一堆饥荒,咋办呀?”

受挫的郄喜田有些心灰意冷,想打退堂鼓了。这时他听到东河区就业局有针对下岗失业人员的无息贷款,霎时间如一缕阳光照进了他的心里,心有不甘的老郄心想着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爬起来。他调整心态,重回养鸡场,摸着石头过河,渐渐地,郄喜田夫妇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养殖技能。

而这期间,东河区就业局的3次近60万元的无息贷款对老郄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养殖面积由最初一栋扩建到占地20亩的三栋独立鸡舍,数量由最初的5000多只增长到现在的36000多只,工人从夫妇俩到现在的6名专业养殖人员,鸡蛋日产不足百斤到现在的日产1500多斤,老郄在规模化养殖的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远……

开弓没有回头箭。“要把养鸡这件事情做好,是要付出很多辛苦的。”郄喜田对此感慨良多。他说:“疫情期间,我们这里没有工人,就我和媳妇儿俩人,没明没黑地照看着近四万只鸡。”每年春节后都是养鸡利润最低的时候,郄喜田夫妇在低迷期依然选择坚守,利用这个时机,弯道超车,线上线下同时发力,不断加强饲养、疫病防治等技术的学习,拓宽肉鸡、鸡蛋的销售路径。

“现在,我的养鸡场产蛋量高,品质好,销货渠道稳定,效益十分可观。”前不久,郄喜田夫妇经过市场调查,决定扩大生态散养鸡的养殖规模,努力把养殖场发展壮大。(文/记者王舒图/通讯员李梅)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