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计划》为加快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对探索贫困革命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路子,对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补齐扶贫开发“短板”、确保川陕革命老区人民与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川省平昌县响应号召,积极行动,精准帮扶,帮助老区群众早日脱贫。
基础设施完善了,生产生活方便了
“现在车子直接开到家门口收猪,既省劳力又省金钱,方便多了。”村民苟西川高兴地说。往年,卖猪到集市去,要请劳力把猪抬到离家很远的公路上,有时开车来买猪的商贩还“压价”,本来不多的利润还要被刨去不少。今年初,尝到养猪赚钱甜头的苟西川又买回了5只猪仔。他说,“交通方便了,发展养殖也方便了”。
“今年春节,开车回家过年的人真不少呢。”村支书苟元长说。村民“摆龙门阵”,聊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家门口这条平坦干净的村道路。常年在外务工的苟中荣驾驶新车回家过年,他说,修通村道路,圆了几代人的梦。今年不“出门”打工了,在家乡发展肉兔养殖业。
要致富,先修路。作为帮扶单位的县财政局扶贫攻坚队伍,找准制约该村发展的“死穴”,把修路作为引领该村脱贫致富的突破口。去年,整合资金180余万元硬化了3.8公里村道路,解决了老百姓行路难的困境。
同时,该县财政局先后协调民政、住建等部门筹集资金100余万元,历时八个月修建了450余平方米的融合村两委办公室、村卫生室、老年活动中心的“三位一体”办公楼,有效解决了建设“无阵地”、无活动中心的难题,进一步凝聚了村级组织的战斗力与向心力。
农业产业兴起了,贫困户有奔头了
“村上成立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老百姓通过土地、资金入股,进行股权量化,专合社统一管理并与企业签订技术、收购合同,最终销售后除去所有管理运营成本,根据每个老百姓股金权重兑现分红”。白坪村村主任苟政林说,两年后,花椒产业见效,会给村民带来可观的收入。
贫困户苟东川坦言:“有合作社、企业“撑腰”,我们可以甩开膀子干。”合作社还聘用本地村民在花椒产业园区施肥、除草,一年下来,有四、五千元的收入。
苟在海是白坪村典型的贫困户,家中劳力少,且常年多病,为了在家实现脱贫致富,找到了该村两委班子,道出了他想搞土鸡养殖的想法,该村委多次带他到临近乡镇学习土鸡养殖技术。“2016年我养殖土鸡950只,抛去死亡的50只外,每只鸡的利润有20元左右,去年收入大约18000元。”苟在海高兴地说,“今年我还继续扩大养殖规模。”
面对白坪村集体经济薄弱,生产条件较差,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效益低、增收渠道少,农民观念滞后的现状。县财政局驻村工作组结合全县六大产业发展片区规划,重点发展花椒种植、中药材产业。针对刘家河、冉家河一带,因地制宜规划好养鸡、养羊、养鱼等养殖业。目前已启动两户土鸡养殖专业大户,两户肉兔养殖专业大户,平整了1000余亩花椒产业基地,首批已栽植400余亩花椒,400余亩中药材产业基地正进行场地平整。
基层队伍抓实了,发展更有后劲了
“这届两委班子工作很务实,作风很硬,干部作风有了明显的好转。”退休老师苟硕直爽地说道,他们很注重细节,把老百姓关心的财务、政务以及低保等事项都定期给予公示,消除大家思想上的疑惑,并且经常性地召集群众、党员代表召开会议,讲解当前扶贫、惠民惠农政策。
30岁刚出头的苟建华,是白坪村走出去的优秀青年。看到家乡发生的变化,他主动找到村委表明自己想回到家乡发展创业的想法,发挥他的知识和才华带领百姓脱贫致富。在此次村“两委”换届时,他被顺利吸纳入村委班子成员,并作为村文书重点培养。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这是财政局帮扶工作组带领白坪村百姓脱贫致富始终坚守的“信条”,充分利用“农民夜校”的教学平台,先后邀请畜牧、种植、科技、司法等部门业务骨干,为村民“充电加热”,进一步提高村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增强脱贫致富的本领。
三年来,驻村工作组先后召开了二十余次“两委”班子会,六次党员代表会,十余次群众会,重点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各项会议精神,以及当前全县精准扶贫的相关惠民政策。截止目前,白坪村两委培养了三名两委班子人选,吸纳了一名中共正式党员,选送一名年轻人应征入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