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扬州市广陵区曲江街道五里庙社区党总支举办了一场花灯手工制作教学活动。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灯彩”传承人陈志康的带领下,10多名党员群众亲手制作完成了“福字花灯”。

今年53岁的陈志康,从事“扬州灯彩”30余年。他告诉记者,过去十年是这项非遗“破茧成蝶”的十年,从简单粗犷到精美高端、从摆地摊兜售到进商场热销,灯彩手艺人“扎”出了“致富经”,“扎”出了幸福生活,这一曾经的“冷门”非遗成了“热门”。

致富经cctv7南瓜种植视频_致富经cctv7南瓜种植视频_致富经cctv7南瓜种植视频

01

扎出“五谷丰登”好年景

活动现场,一盏特别的花灯引得大家驻足观看、拍手叫好,不时拿出手机拍照合影。

每逢国家盛事、地方大事,陈志康都会创作一款花灯。今年国庆节前期,陈志康将自己关在工作室,花一周时间,创作了一盏名为“五谷丰登”的花灯,以非遗匠人独有的方式喜迎党的二十大。

这盏花灯整体呈红黄两种色调、金色镶边,大红色的底座长73公分、宽53公分、高7.3公分。陈志康介绍,灯底座上方配有玉米、南瓜、胡萝卜、葫芦、粮仓和麦穗,寓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旁的小兔拔萝卜、小狗守粮仓等,则让花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金秋时节,到处都是丰收景象,我用扎灯的方式表现老百姓生活蒸蒸日上、幸福指数越来越高。”陈志康说,这盏纯手工打造的花灯采用铁丝、红丝绒布等材料,插上电源后,LED灯光映衬在布上,发出的光线耀眼夺目。

致富经cctv7南瓜种植视频_致富经cctv7南瓜种植视频_致富经cctv7南瓜种植视频

02

扎出一条“亮丽”致富路

“这十年,花灯市场越做越大,我们全家人的生活也越过越好。”陈志康告诉记者,自己年轻时是一名货运司机,学做花灯是贴补家用的副业,后来师傅干起其他事业,扎灯这个营生就交到了他手中。

十多年前,每逢元宵节前夕,陈志康一家都在曲江商品城租个场地摆地摊卖花灯,但大多数时候生意不太好。

“当时是塑料花灯的天下,手工花灯的价格一直卖不高,买的人不多,做的人更少。”陈志康说,7年前的一次偶然机会,他受西区一家大型综合体邀请,进驻商场展销花灯,设计精巧的花灯一下子吸引了众多顾客驻足。从此,陈志康和他的传统花灯成为扬州及周边城市不少商场争相邀请的“贵宾”,成为每年新年期间的保留项目。

从“当副业带着做”到如今“全家齐上阵”,从成品“墙角堆”到如今“商场里热销”……十年来,陈志康靠着扎花灯的手艺走出了一条致富路。

“去年春节期间,我们同时进驻7家商场,每家商场展销15天。今年离过年还有好几个月,就已经有人发来了邀约。”陈志康说,如今靠着这门技艺,他能为家庭增加年均20万元的收入。

致富经cctv7南瓜种植视频_致富经cctv7南瓜种植视频_致富经cctv7南瓜种植视频

03

让传统非遗文化薪火相传

非遗传承,贵在坚守和创新。

走进陈志康的工作室,生产区、材料库划分明确。生产区配有焊机、铁丝、绒布等专业工具材料,材料库则堆满了成品、半成品。

由于多年来坚持纯手工扎灯,陈志康的双手布满了老茧和伤疤。“2019年《扬州非遗保护条例》正式实施,加大了非遗项目的宣传保护力度,这对我们非遗传承人来说是一件大好事。”陈志康说,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传承的空间,一定要不断创新。过去做花灯全靠经验,现在他和女儿合作设计,通过开发文创产品的方式,为手工花灯注入新的时尚元素,找到了新的市场突破口。

今年以来,陈志康已经设计制作了7000-8000盏花灯,涉及品种近30种。

对陈志康来说,非遗花灯开始走红,不仅体现了人民生活幸福指数的提升,更体现了大众对非遗文化的认可和追捧。

十年来,陈志康一边忙着制作销售花灯,挑起家庭责任,一边还不忘开展公益教学,将非遗传统文化传播得更远。“我现在是很多社区、学校的志愿者,会定期开展‘非遗进社区’‘非遗进校园’等活动,大家都十分喜欢。”陈志康笑着说。

通讯员 刘芳 扬州发布记者 陈晨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