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省精准扶贫“两会”座谈会在安溪县大坪乡前洋村举行。远在偏远高山上的前洋村是个不折不扣的贫困村,去年村民人均纯收入在6500元左右,村财收入为零,如何脱贫致富是摆在村两委班子面前的大命题。记者通过走访了解,观察到了该村近年来在脱贫致富道路上探索的点点滴滴。
前洋村的生态茶园(陈晓东 摄)
拓宽乡村公路 打破地理隔阂
在前洋村挂职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本社员工徐希贤心中,时刻都在算一笔账。“产美角落公路硬化工程、龙门至前洋主干道完善工程及留霞至五房桥梁工程等交通设施建设大概还有50万元的资金缺口。”
要致富,先修路。前洋村位于大坪乡东部,海拔830米。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交通极其不便,通往外界的主要公路狭窄、弯多、坡陡,虽然是4米宽的水泥路,但车辆多时交会车都很不容易。目前,在各级相关部门及挂钩帮扶单位泉州晚报社的大力支持下,前洋村民同心协力,完成了4.48公里村主干道拓宽硬化工程、主干道排水工程、香村角落公路硬化工程、留霞角落公路硬化工程、路中电线杆迁移工程,5个项目总投资351万元,解决了村民出行问题,也为前洋村未来的发展开辟了通道。
“道路畅通了,才能相继开发生态旅游等增收项目。”徐希贤告诉记者,将进一步完善村里的交通基础设施。村里自筹55万元用于改善村级道路建设后,资金还有缺口,省交通厅人员表示将努力统筹协调,争取帮助前洋村完成交通建设项目。
回归传统制作打响茶叶品牌
前洋村位于近千米的高山上,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盛产安溪最优质的毛蟹茶。村民经济收入以茶叶种植为主,共有茶园473亩。但由于受土壤、茶园管理、制茶工艺等制约,多数茶园为低效茶园,茶叶价格曾低至每斤10元左右,“茶贱伤农”让不少农民纷纷外出打工,茶园一度荒废。
去年以来,在省扶贫“两会”、市扶贫开发协会、县脱贫办、乡政府的助力下,安溪大坪前洋红茶叶专业合作社成立了。通过三级联挂领导小组的现场协调,开启了校村合作模式,安溪茶校专家组驻村入户指导茶农,完成了茶产业制作工艺的初步转型,打开了前洋村茶产业的一片天。
随后,在泉州晚报社精心包装策划下,首批春茶于去年6月3日在报社96339热线平台正式对外推出,推出首日即销售4万余元,畅销至断货。后续晚报社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宣传优势,陆续投入150余万元的广告版面,对“前洋红”品牌进行宣传推广。“去年秋茶试卖及今年春茶推广销售额已超过20万元,预计可增加村民及村财收入7万元。”徐希贤开心地说。“前洋红”品牌打响了,前洋村下一步打算引入茶叶机械智能生产线,规模化运作,争取依靠这个“金点子”摘掉脱贫帽。
配强两委班子发挥模范作用
徐希贤告诉记者,自己驻村时村两委班子临时组成,班子成员工作经验不足,村民普遍持质疑态度,对开展扶贫工作持观望态度,甚至有个别村民产生抵触情绪。
此外,党支部长期没有发展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党员结构老龄化严重,已形成断层。为解决上述问题,进村以来,徐希贤深入走访了村里党员干部,及时进行思想动员,提高其政治觉悟。针对党员结构老龄化问题,支部在大学生及优秀地方青年中,挑选出一批好苗子,重点进行培养。现已吸收大学生党员2名,预备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
前洋村组织建设以“168”党建工作机制为指导,党建工作、村两委班子建设与扶贫开发工作紧密结合,贯穿于整个日常村务工作中。经过一年多努力,党员干部、村两委成员得到了越来越多村民的肯定和支持,村级组织的凝集力、战斗力、号召力正逐步得到提高。村里两委班子刚刚进行换届选举,新一届村级两委班子诞生。未来,在前洋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相信会有更多惊喜。(记者 殷斯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