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记者走村串屯,探访朱家镇把荒山变成花果山、让穷乡变名镇的“活”思路

晨报融媒体首席记者 尚余全 陈占辉 崔皓 赵志刚 摄影报道

初夏时节,走进林口县朱家镇村村屯屯。虽没看到白墙黛瓦整齐划一的房屋、宽敞平坦的道路,但仍可见青山环抱的村落,闻到山中的鸟语花香。

承载浓浓的乡愁,离不开青山绿水,更离不开“房更美”、“地更净”、“水更清”、“树更绿”的美好生活的愿景。

这是朱家镇人的梦想,也是触手可及的现实。

走进田间地头,“转型”、“思变”是村民们最为迫切的心愿。 如今,朱家镇人正大胆创新,铆着劲儿想摸索一条致富的“活”思路。

种植致富药材_致富种植视频全集_北药种植致富

治荒山 梨花引客来

在网上搜索“朱家镇梨花节”几个字,一下能出来千余条消息。

林口县朱家镇最近两年因梨花火起来了,连续举办三届梨花节,让朱家镇名声大噪。用朱家镇党委书记李永威的话说:“朱家镇梨花节的名声已经飘洋过海,传到澳大利亚了!”

同时,外地的游客更是慕名而来。今年,因高铁工程修建占用了开幕式现场附近的土地,朱家镇第三届梨花节宣传工作不胜往年,但仍吸引了万余名游客前来赏花。

卡宝岭果园是朱家镇梨园的模范典型。因其位置距朱家镇较近,交通十分便利,成为朱家镇两届梨花节的核心园区。果园的主人是王永生老两口。

来到卡宝岭梨园的山脚下,隐约可以看到半山腰的一间小房。那便是王永生老两口的小屋。上山的小路是一条沙土路,蜿蜒曲折,坑坑洼洼,宽度恰好可以通过一辆汽车。

来到山腰平整宽敞的场地,就见王永生老人腰间别着剪枝刀从小屋中兴冲冲走下来,伸出粗壮结实、结满老茧的双手,热情地与我们握手。

立在老人旁边的是一块造型自然的石雕,上面刻着“卡宝岭梨园”五个大字。据说,这字是老人亲自撰写,找人刻上去的。

讲起自己开荒山、植绿树、修山路、建梨园的故事,老人侃侃而谈,顺口溜、打油诗不经意的就一个一个冒出来。

王永生退休前也是镇里的干部。退休后,老人放弃了安逸的晚年生活,带着老伴儿一头扎进了水土流失严重的荒山里,一干就是19年。昔日那沙土飞扬、泥水横流的荒山,如今已长成郁郁葱葱、层峦叠翠的花果山。初春季节,百亩梨园,梨花飘香,一抹抹雪白的梨花,浓淡相宜。雨后花瓣的的水珠,在阳光映射下,熠熠生辉,楚楚动人。

王永生把他这么多年的荒山植绿称做“小流域综合治理”,梨花飘香则是终极目标。如今王永生做到了。昔日的卡脖岭被他改名为“卡宝岭梨园”。

2017年,朱家镇策划了第一届梨花节,开幕式现场就在卡宝岭果园山脚下。有了政府的支持,有了四面八方涌来的游客,老人家笑了,他看到了希望。

打造生态旅游是助推朱家镇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朱家镇梨园大都集中在三合村。三合村有着数十年金香水梨种植经验,早在2009年就建立了果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卡宝岭梨园、刘家沟梨园、果树场梨园一直是三届梨花节的主景区。刘家沟梨园果树多、规模大,梨花绽放时,漫山遍野,蔚为壮观。

果树场梨园规模虽稍小,但树龄长,部分树龄高达30年以上,梨树粗壮、造型古美,花开时如入仙境。

梨花节旅游品牌,极大的带动了朱家镇的旅游经济。在朱家镇政府所在地,附近街道特别繁华。街道两侧商服、饭店、超市随处可见。在梨花节期间,道路两侧停满了私家车、旅游大巴。不宽阔的乡道,变得十分拥挤,很多饭店一中午要翻三四次台。

为了打造朱家镇梨花节旅游品牌,镇政府近几年加大力度投资修路,但终因朱家镇特殊的地形和有限的财力,铺好的砂石路一场大雨就被冲得坑坑洼洼。如今包括卡宝岭梨园,刘家沟梨园、果树场梨园在内,雨天路难走、车难行,旅游大巴停车、调头仍然很困难。而部分梨园,甚至还要跋山涉水、拖拉机开道。这也成了镇党委书记李永威的一块“心病”。

致富种植视频全集_北药种植致富_种植致富药材

种北药 党员先打样

时值初春,新丰村村道西侧的地头种植的北药已播种完毕,村支书谭训胜正忙着指挥村民进行一些收尾工作。

谭支书指着这片刚刚播种的200亩北药踌躇满志:“如果收成好,一亩地咋也能收3000元左右,比种大田能高出3倍咧!”不苟言笑的他说到这里,嘴角上扬,会心地笑了笑。

镇政府扶植一部分,村里自筹一部分,在镇政府的扶植下,村支书谭训胜带领村里十几位党员利用200亩耕地种上了蒲公英、水防风、平贝等中药材。按谭支书的话说,“成败就在今年”。村里留下的大多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思想传统守旧,宁可种大田守着那点可怜的收入,也不敢不愿尝试新鲜事物。“种苞米稳当啊,虽然赚的少,但一年就能见到现钱儿!”

可种药不比种苞米,谭训胜说,有的药材成熟期长,投入大,“老百姓把钱压里,一年回不了钱,心里就没底了”。

“这200亩北药是我们党员带头干的,我们要给村里打个样儿,干好了,见着钱了,他们就能跟着干了。”谭训胜语气中带着几分坚定。

近年来,牡丹江市依托区域内丰富的野生药材资源和适合人工栽培药材的林地,正加快推进北药基地建设和产业发展。2019年,“北药”成为朱家镇的关键词,成为朱家人探寻致富路的关键年。而这也正逐渐成为朱家镇人的共识。

像新丰村一样,站前村、仙洞村也在尝试北药种植。见到站前村支书宫平时,他刚从地里回来,穿着一身破旧的工作服,挽着一个裤角,鞋底粘满的泥土还没来得及刮掉。这位64岁的老支书以党建工作好闻名全镇。老支书介绍,站前村北药种植不多,从种植产出较高的平贝开始,他已经开始带头尝试北药的种植,“不种这个咋整,还种原来那些东西没出路啊!”

仙洞村今年在北药种植上也有动作。村支书姜春武和几名党员已经种植了一片蒲公英示范田,因为第一年尝试,本来计划种的板兰根,最终没敢种。姜春武向记者介绍,仙洞村坡地多,庄稼产量低,效益不高,在地里辛辛苦苦一年,家家户户的日子过得还是紧巴巴的。

中药材种植投入时间长,见效慢,很多村民不敢干,都想当年就见到回头钱。蒲公英当年种当年就能收益。姜春武和几名党员就选择了种植蒲公英,也是想“给村里打个样”。

2018年,在朱家镇政府的带领下,各村屯开始向北药种植产业发力。先后有数十名镇、村干部到内蒙古赤峰、吉林中药村种植基地等地学习考查,党员在北药种植上起着先锋带头作用,在带领村民奔向致富路上走在了前头。

想致富 就要改思路

与新丰村200亩北药示范基地一道之隔的耕地上,同样孕育着新丰村村民致富的希望。这是村里2019年另一项重大的尝试——酸黄瓜种植。

地边空地一块10米见方、3米左右深的大坑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坑底和四周用加厚的塑料膜罩面,里面还没有注水,几位村民正在边上忙活。村支书谭训胜看到记者一脸的迷惑,急忙走上前揭晓“答案”,他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土法儿建成的晒水池,是为了给这200亩酸黄瓜地秧苗做滴灌临时挖建的。“办法土点儿,但效果一样,还能省不少钱。”

在晒水池旁,是几棚酸黄瓜育苗床,里面培植着酸黄瓜苗。有一部分已经开始移植到地里了。与村民聊天中得知,种植酸黄瓜也是村里第一次尝试,但属于订单种植,销路不用愁。绥芬河一家酸黄瓜加工厂已经跟村里签订了收购协议,产多少,收多少。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这酸黄瓜种好了,今年每亩能增收5000元以上。

在仙洞村,沙棘种植同样承载着人们脱贫致富的希望。因村里土地少,不适合种植沙棘,2016年,仙洞村利用县里拨付的50万元扶贫资金,积极奔走,最终与八面通林业局签订550亩沙棘种植合同,仙洞村所有贫困户都参与其中。村支书姜春武每年都要奔赴八面通林业局查看沙棘生长情况。目前,沙棘长势良好,枝繁叶茂。为了防止沙棘光长个不分枝,这两年要在当地雇佣大量劳动力剪枝。预计明年冬季,金黄的沙棘果就要丰收了。不仅贫困户能脱贫,还会有不少盈余。

而近3年,仙洞村村容村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村里的路面硬化了,路灯杆坚起来了,夜晚的仙洞村,比镇里还要灯火通明。

在牛心村,沙棘也成为村里脱贫致富的大项目。牛心村林场屯,在老屯长张振祥的带领下,3年来,有80多户村民参与到沙棘种植中来,全屯共种植沙棘果树2000多亩。这小小的“金豆豆”既绿化了荒山,控制了水土流失,更为贫困山区农民找到了一条致富路。

行者手记

荒山田野里“种”出乡村振兴精气神

“朱家镇是个穷地方,没啥好写的。”采访前,有同事提醒记者应选个“亮点多的”的地方采访。

而记者倒觉着,越是这样的地方,越应该去看看,越是这样的地方才越值得写。

写什么?不是写这样的地方有多穷多落后,而是要看看这个地方如何致富,记录乡振兴的过程比展示成绩更有价值!

朱家镇是个传统农业乡镇,大部分人都是靠土地挣饭吃,人均耕地面积5.9亩,虽然远高于全国人均耕地水平,但却低于全省的人均6.24亩。

这两年,朱家镇强力推进退耕还林保护生态,客观上的确减少了一些农民的收入。同时,虽然朱家镇在册人口有2.6万人,但实际上远没有这么多。年轻人大都到外面打拼了,留下务农的多是他们四五十岁往上的父辈。并且,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朱家镇也少有投资者问津。

地少,人走,引资难,这就是朱家镇的现状!

“怎么办?”

“想法子呗!”——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朱家镇人说的最多的话。

过去靠种植玉米、大豆生活,农民收入低,现在就想方设法增加土地附加值,种药材、种烤烟、种白瓜子、种酸黄瓜,地栽木耳。

两荒地退耕留下了荒山土岭,那就种梨树、种沙棘,发展林果业。

优化种植结构,农民心没底儿,那就组织党员干部出去考察学习,加大对名、优、特、新品种的引进,带头入股,“吃第一口螃蟹”。

人气低,那就改善环境,依托与牡丹江为邻的地缘优势办梨花节、采摘节,吸引八方来客,让朱家镇的声名远播……

从这些举措中,从被采访的村民话语中,记者深深地感受到了朱家镇乡村发展新的律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提起十足的精气神,拿出决战决胜的韧劲。从这个意义上讲,朱家镇这“万亩梨园”中种下的绝不单单是几万棵梨树,200亩田间播下的也绝不是几千粒药种。他们种下的是朱家镇人致富奔小康的希望!长出的是朱家镇人振兴乡村的精气神!

[乡村新发现]

光伏发电 扶贫脱贫定制项目

在仙洞村,你会发现村委会和村文化活动站的屋顶上不是或蓝或红的彩钢瓦,而是一排排整齐的乌黑发亮的大阳能发电板。原来这是朱家镇的扶贫脱贫定制项目——光伏发电。

在仙洞村委会和文化站屋顶安装的光伏发电项目学名叫做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在朱家镇,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共四个,每户装机容量5000瓦,全部并入大网,分布在仙洞村、文化村。

装机容量更大的村级持贫光伏发电站建设在朱家镇政府所在地的西南部,原朱家镇砖瓦厂院内,占地5000平方米。电站清一水蓝色设施围栏保护,十分规整。电站总容量0.21万千瓦,已经并网发电。

据了解,光伏项目每年可实现扶贫收益39万余元,保证贫困户每户每年不低于3000元的收益,剩余收益用于偿还银行贷款、运维费用、土地租金。如仍有剩余,则归村集体所有,用于对新发生的贫困户进行帮扶。

[乡村美景图鉴]

北药种植致富_致富种植视频全集_种植致富药材

朱家镇“万亩梨园”

“玉露香雪海,梨乡邀宾来”。说起朱家镇的美景,当然要首提梨花节了。每年5月10日左右,梨花初开的时候,热闹的梨花节就开幕了。

来朱家看梨花有几个梨园是必去的。比如卡宝岭梨园、徐家沟梨园、刘家沟梨园、果树场梨园。几个梨园各有千秋,有的以规模大见长,漫山遍野,蔚为壮观;有的以树型见长,三四十年的老梨树,枝型古朴奇特,雪白的梨花衬托古老的树枝,对比鲜明,如入仙境。

每年,在梨花节开幕现场,还会有别开生面的土特产大集、烧烤小吃、民间文艺表演,十分热闹。正所谓:阳春三月美无双,花满枝头千里香。硕果金秋丰收旺,梨园万亩远名扬。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