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万盛,和风送暖,阳光明媚。在万盛关坝镇双坝村仕亨鸵鸟养殖基地,40多只不同“年龄段”的鸵鸟分别圈养在不同的围场里,它们或伸着长长的脖子东张西望、自在踱步,或三五成群张开翅膀嬉戏追逐……看到主人范志亨,这些“大家伙”就格外兴奋,特别是“开饭”时间一到,鸵鸟们便迈出“大长腿”飞快跑到料槽旁,伸长脖子去啄食。
“基地培育的上一批鸵鸟苗已售空,需要鸵鸟的客户只能提前预订下一批,现在已排单300多只。”养殖基地负责人范志亨高兴地介绍,“鸵鸟耐粗饲、好喂养,草料、玉米粉都是很好的饲料,养殖成本不高,养殖一年左右就可以出栏。鸵鸟浑身是宝,不仅肉、蛋有很高的食用价值,鸵鸟的羽毛、皮、腿骨都大有用处。”
2018年,范志亨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不久,了解到鸵鸟较为好养且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萌发了返乡养鸵鸟的想法,大胆引进鸵鸟雏鸟,经过不断摸索实践,相继解决了雏鸟成活率低、销路窄、规模小等发展难题,走出了一条鸵鸟养殖致富路。发展至今,基地一年育成并出售商品鸵鸟200多只,培育鸵鸟幼苗1000多只,鸵鸟蛋780个左右,年产值近200万元,并通过实施“寄养代繁”发展模式,形成集鸵鸟养殖、孵化、育雏等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鸵鸟“驮”起返乡创业梦
2015年,范志亨走出大山考上大学,学的是设计专业,来自农村的范志亨,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别的同学将课余时间大部分用在耍游戏上时,范志亨则一心扑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上,大二的时候他就开始接一些设计方面的兼职业务,一边上学一边赚钱。“有些广告公司和室内设计公司,他们业务多时,公司的设计师忙不过来,就会来学校找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去兼职。接一个单,少的几百块钱,多的好几千块钱。”范志亨告诉记者,他大学期间的学费和零花钱都是兼职赚来的,毕业的时候手里有了一笔不菲的积蓄,也算是赚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2018年大学毕业后,范志亨留在重庆主城打拼,先后从事过室内设计、房地产营销推广等工作,工作近两年,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存了一些钱,但范志亨没有像同龄人那样,把这笔钱花在买房、购车上,而是谋划着出来创一番事业。范志亨的父母还在老家双坝村,每次回到老家,范志亨发现在家务农的都是些五六十岁的长辈,从事的是传统的种植、养殖业,勉强维持生活。范志亨想着国家正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号召年轻人扎根农村,借着这个政策春风,回乡创业也许可以开创一片新天地,也能为家乡的发展带个好头。范志亨没有把想法仅仅停留在脑海里,而是开始暗中物色返乡创业项目。
一天,范志亨在网上偶然看到有关鸵鸟养殖的介绍——“鸵鸟经济价值高、生长快、产卵多、繁殖速度快、易饲养,且肉质好,皮、毛、油等均可开发利用……”看着这段内容,范志亨心潮澎湃。2019年,范志亨先后到广州、河北、山东等地实地考察。经过深入调研和对市场形势的判断,他坚定了返乡养殖鸵鸟的信心。
“我们老家正好有闲置的土地,村里空气好、青草多,非常适合养鸵鸟。”在争取到家人的支持后,2020年6月,范志亨在家乡双坝村流转6亩荒地,决心将其打造成鸵鸟养殖基地。从办理执照、规划设计养殖场地、完善基础建设等,范志亨全都亲力亲为,仅用两个月时间就把一片原是荒草丛生的荒坡,变成了有着养殖区、种植区、青储饲料加工区的规范养殖场,随后从石家庄、广州以每只2000元的高价引入首批120只鸵鸟苗,正式开启了创业之路。
攻坚克难,鸵鸟成山区高效特色产业
范志亨要养鸵鸟?这一稀奇举动惊动了整个村子。村民固有的印象中,鸵鸟是生活在热带沙漠中的一种大型鸟类,偶尔在电视上或动物园里看到过,而鸵鸟竟然出现在双坝村这山旮旯里,简直是天方夜谭。没人相信他在这山旮旯里能把鸵鸟养活。
雄心勃勃的范志亨,决定用实际行动平息质疑,用活生生的事例证明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可事与愿违,虽然之前范志亨通过网络、书籍学习了一些鸵鸟养殖知识,但掌握的都是些皮毛,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棘手得多。由于养殖实践经验不足,起初每个星期都要死10只左右,短短一个月就死了60只,损失超过10万元,范志亨心里不免打起了退堂鼓。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干下去,就要干出个样儿来。范志亨仔细排查养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想尽快找到雏鸟死亡的原因,尽量减少损失。
“后面我照着网上视频介绍的方法,对病死的幼鸟进行逐一解剖,检查它们的心、肝、肺等内脏是否发生了病变,想摸清楚到底是哪个因素导致了死亡。”范志亨回忆道。经一一排除,终于才找到了死因——鸵鸟吃了有农药残留的青草中毒所致。因为引进鸵鸟苗子的时候,正好是三四月份,基地还没来得及种草,给鸵鸟吃的都是田坎地头割回的各种野草。当时恰好是种苞谷的时节,农户在田坎地头普遍都会打除草剂,范志亨也没留意是否打了药,割回去喂给鸵鸟,吃下去就中毒了。
这个病因找到后,幼鸟有近一个月都没有出现死亡。范志亨以为幼鸟也跟成年鸵鸟一样适应性较强,风吹雨淋也没事,就把幼鸟放在露天场地喂养,随后又接连出现死亡,这次一个星期会死两只左右,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弄得范志亨焦头烂额。
“鸵鸟小的时候,身体还比较脆弱,小鸵鸟需要精细的照料,特别需要保温,饲料中的营养成分也要合理搭配。”范志亨告诉记者。发展鸵鸟养殖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范志亨吃了不少经验不足的苦。不过,经过3年摸索实践,善于总结的范志亨熟练掌握了一套山区鸵鸟育雏养殖技术。范志亨介绍,鸵鸟幼鸟养殖主要把握三个关键技术:第一是保温管理,幼鸟必须在室内温度相对恒定的条件下进行喂养,温度不能低于20℃,如果低于这个温度必须铺设地暖或用加温器升温,以保证育雏所需要的适宜温度;第二个是饲料管理,要防止鸵鸟误食玻璃渣、铁钉、铁丝等异物,这些异物容易导致鸵鸟的胃或其他内脏受损而死亡,因此,养殖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养殖场地,及时排除这些危险物品;第三是做好疾病预防,要及时给幼鸟打疫苗,包括新城疫疫苗、禽流感疫苗、球虫疫苗等。
如今范志亨的鸵鸟育雏成活率能达到90%以上,并自主研制出以玉米面、青菜、豆粕和其他矿物质等为原料的适合西南山地寒湿气候的饲养配方。2021年夏天,范志亨的第一批、第二批鸵鸟共计80余只相继出栏,为他带来了40万元的收入,创业终于“苦尽甘来”。“我心想,要把养殖规模再扩大一点,每年增加一些出栏数,这样收益可能会更丰厚。”范志亨对做好鸵鸟养殖有了更大的信心。不久后,他再次引进300余只鸵鸟苗,经过一个月的精心照顾全部存活。
“基地+农户”代养模式带动致富
养殖规模扩大后,到了年底,一下子出栏近300只商品鸵鸟,让范志亨始料不及的是出现了严重的滞销,由于这次出栏鸵鸟数量比之前的多了几倍,仅凭之前亲友推荐购买销量有限,销售渠道也过于单一。卖不出去,范志亨就想办法把鸵鸟宰杀分割,带到万盛、綦江、重庆主城等地的特色餐馆、大型超市、星级饭店推销。两个月的不停奔波里,虽然也推销出去一部分,但范志亨还是高兴不起来,因为这样的推销效率太低,很多商家对鸵鸟肉也不太了解,介绍起来很费力。2021年,范志亨将推销的主阵地转到了网上。他开通抖音账号“仕亨鸵鸟基地”,并随时更新微信朋友圈,分享鸵鸟的养殖知识、烹饪方法以及乡村生活等。鸵鸟的稀有属性和人工养殖的趣味性,很快吸引了一大批网友、粉丝前来关注,很多没见过鸵鸟人工养殖的粉丝前来实地参观考察。这些人在基地耍过之后都会拍点图片或短视频,然后发到朋友圈,将参观体验分享给朋友圈里的朋友,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到基地来参观的人流自然就多了起来,人流多起来后,销售局面也跟着打开了。
“很多市区的顾客,乃至綦江、梁平、巫溪等区县的顾客都提前通过微信预订鸵鸟肉、鸵鸟蛋,随后再上门取。”范志亨说,他现在一年四季都在卖鸵鸟产品。有了顾客的认可,他继续在鸵鸟皮、毛、油、蛋上做文章。“现在给亲朋好友、客户送烟、送酒,都没什么新意了,如果送一个鸵鸟蛋,只需100多块钱,花钱也不多,但能给客人带来惊喜和新鲜感,效果好过一些奢侈品。”范志亨表示,他的鸵鸟蛋礼盒装供不应求。此外,他积极与周边旅游景点合作,将鸵鸟养殖和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起来。
范志亨越干越有劲,为了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帮助更多农户增收致富,他创新经营模式,探索形成了“基地+农户”的代养模式——基地提供雏鸟和技术,周边农户代养鸵鸟雏鸟,等雏鸟长成后由基地负责回收。这种模式一下子吸引了当地及南川、梁平甚至是市外的几十个雏鸟代养户合作,雏鸟的销售量也随之剧增。
“代养一只鸵鸟,苗子成本850元,一年下来需要1000元的饲料成本。养殖一年可达到100千克,由基地回收,一只鸵鸟回收价3000元钱,农户可赚1000元左右。”范志亨介绍。自从实行了代养,基地的雏鸟年销售量从300只增加到了800多只,仅卖雏鸟一项销售额就达到了40多万元,代养户每代养一只鸵鸟就能增收近千元,基地和代养户实现共赢。范志亨的鸵鸟基地每年可提供临时务工岗位3000余人次,发放工资30万元。基于在鸵鸟养殖上的良好示范带动效应,范志亨的鸵鸟养殖项目获得2022年重庆市“渝创渝新”大学生创业启航计划三等资助。如今,范志亨的鸵鸟养殖基地已经辐射带动周边綦江、南川、铜梁等区县农户跟随养殖鸵鸟。
未来,范志亨表示,将打造更具备发展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功能的鸵鸟主题农庄,兼顾发展李子、柑橘、樱桃种植及淡水鱼养殖等休闲农业,游客在鸵鸟休闲农庄可以观赏鸵鸟、品尝鸟肉、摘水果、垂钓,实现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农家科技记者 刘早生 李朋 特约通讯员 曾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