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鹿县孟家窑村地处矾山镇东南3公里处。位于孟家窑村西北角的珍园菌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是涿鹿县首家成功利用窑洞种植蘑菇的合作社。500米长的U型土窑洞内,一个个白色菌袋整齐摆放,窑洞墙壁上,一簇簇雨伞形状的秀珍菇从菌棒中生长出来,鲜嫩肥厚,长势喜人。目前,窑洞种植的蘑菇以每斤4元多的价格批发销往怀来县京西蔬菜批发市场,供不应求。

地暖适合种什么蔬菜_地热种植业_地暖种植致富

地暖种植致富_地暖适合种什么蔬菜_地热种植业

地热种植业_地暖适合种什么蔬菜_地暖种植致富

记者 李晓利 通讯员 温靖 郭颖晖

走进孟家窑村珍园菌业种植专业合作社,500米长的U型土窑洞内,只见一个个白色菌袋摞得整整齐齐,窑洞墙壁上,一簇簇雨伞形状的秀珍菇,从菌棒一侧开口处生长出来,鲜嫩肥厚,长势喜人。

“窑洞冬暖夏凉,适合蘑菇自身生长所需的温度,蘑菇长势好,每个生长周期能采七茬蘑菇。这段时间蘑菇平均每天有300斤产量,工人下午两点半采蘑菇,采好后送往怀来县京西蔬菜批发市场,供不应求。”该合作社负责人张建伟兴奋得说。

张建伟和他的合伙人牛世贤,都是出生在孟家窑村的80后青年,初中毕业后两人一直在北京闯荡。一次偶然机会,他们在密云看到窑洞里种植蘑菇很有发展潜力。于是,他们通过考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决定回乡尝试利用窑洞种植蘑菇。

孟家窑村,地处矾山镇区东南三公里处,北距龙王塘村1.5公里,南距焦家梁村3公里。全村现有611户,1688人,耕地3560亩,村民靠种地和在矾山磷矿打工为主。

珍园菌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孟家窑村西北角黄土崖下的一处土坡上。这里是孟家窑的老村,相传此村在明朝末年由孟姓人家在黄土崖下挖窑居住,并在此开荒种地而建村,所以叫孟家窑。

现在村中并没有姓孟的,而是以张姓和牛姓为主。以前老百姓多是依黄土崖挖窑居住。如今,那些散落在黄土崖下的旧窑洞已经没有人居住,有的已坍塌。

张建伟他们充分利用窑洞冬暖夏凉、常年可以种植的特点,2015年,他们在村西黄土崖下原已坍塌的旧窑洞基础上,投入160多万元,用了两年半时间,纯人工挖掘建起窑洞蘑菇种植基地,并创办珍园菌业种植专业合作社。

2017年下半年,张建伟邀请在北京农科院专门研究食用菌的小学同学回村,进行食用菌种植试验。这位同学在村里住了半个多月,为他们进行相关技术指导。

最初,他们对金针菇、鸡腿菇和秀珍菇三个品种进行种植实验,但金针菇和鸡腿菇种植均失败,最终确定在窑洞种植秀珍菇。

“在育菌房,一支试管母种能培育出15个二级种,1个二级种经过30天培育可分成3个生产种,3个生产种又能出120个原棒,然后再经过40天生长出成品棒。”张建伟和牛世贤他们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菌棒的培育上。测量温度、湿度,察看菌棒生长情况。经过一段时间摸索,他们渐渐掌握了窑洞种植秀珍菇所需的技术要求。在他们精心培育下,菌棒的成活率高达95%以上。

“窑洞里种蘑菇关键是掌握好温度和湿度。窑洞冬暖夏凉,夏天管理起来比较省事,冬天靠地暖控制温度,每隔二三十米都有温度计,一般在16度-18度最好,湿度为60度-80度。”张建伟说。

如今,长500米、宽2.8米、高2.2米的U型土窑洞里,6万个菌棒整齐排放在窑洞里,一排排菌棒上密密麻麻地长满了蘑菇。

“菌棒里使用的培养料是小米、玉米粒和废弃的玉米轴,不仅种出来的蘑菇口感好,而且利用废弃的玉米轴做成菌棒生产种,可以废物再利用。同时,废弃的菌棒放到农田里,也可以当肥料,种的玉米长势好。”张建伟说。“明年计划在蘑菇种植基地旁边建大棚,准备用废弃的菌棒做肥料,种植蔬菜。”

据了解,孟家窑村珍园菌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是涿鹿县首家成功利用窑洞种植蘑菇的合作社,种植的秀珍菇新鲜、品质好,已成为畅销品。蘑菇不仅以每斤4-4.5元的价格批发销往怀来,在市场很受欢迎,而且也有北京的游客找上门来窑洞采摘蘑菇。 (,转载必究)

(本版照片由郭颖晖摄)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