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牦牛养殖技术[农广天地牦牛养殖视频]视频来自:CCTV农广天地
[农广天地]大通牦牛养殖技术(20131121)
大通牦牛是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和青海省大通种牛场,以野牦牛为父本,以大通当地的家牦牛为母本,共同培育的肉用型牦牛新品种。它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培育的牦牛品种,2005年1 2月,通过国家畜禽品种委员会的审定。具有二分之一野牦牛血统。它的生长发育速度较快,初生、6月龄、18月龄体重比原群体平均提高15%-27%;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牦牛越冬死亡率连续5年的统计小于1%,比同龄家牦牛群体的5%越冬死亡率降低4个百分点。繁殖率较高,初产年龄由原来的4.5岁提前到3.5岁,经产牛为3年产两胎,产犊率为75%。抗逆性与适应性较强。突出表现在越冬死亡率明显降低,觅食能力强,采食范围广。本片除了向观众朋友们介绍大通牦牛的体貌特征、生活习性、生长周期、适宜生长环境之外,更着重介绍了大通牦牛从种牛挑选一直到配种繁殖、牛犊饲养放牧、一直到育成阶段的养殖过程。对于其中涉及到的牧场选择,饲料投喂,各生长阶段养殖注意事项、疫病防治等环节,均做出了详细地介绍。希望通过收看这部片子的介绍,能让广大的观众朋友们对大通牦牛这个新品种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同时,给从事牦牛养殖的养殖户朋友们,介绍一个更好的养殖品种,并对这个品种的养殖技术有所了解。
1.品种特征
大通牦牛具有明显的野牦牛特征,嘴、鼻、眼睑为灰白色;具有清晰可见的灰色背线;公牛均有角,母牛多数有角,体形外貌符合规定;体型结构紧凑,偏向肉用,体质结实,发育良好,体重、体型符合育种指标;毛色全黑色或夹有棕色,背腰平直,前胸开阔,肢高而结实。
2.品种特性
第一,生长发育速度较快,初生、6月龄、18月龄体重比原群体平均提高15% ~ 27%;第二,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牦牛越冬死亡率连续5年的统计小于1%,比同龄家牦牛群体的5%越冬死亡率降低4个百分点;第三,繁殖率较高,初产年龄由原来的4.5岁提前到3.5岁,经产牛为3年产2胎,产犊率为75%;第四,抗逆性与适应性较强,突出表现在越冬死亡率明显降低,觅食能力强,采食范围广。
3.性能指标
(1)体重和产肉力,见下表:
(2)大通牦牛第一胎母牛150天产奶量262公斤,平均日产奶量1.75公斤,平均乳脂率6.4%。产奶量与乳脂率均比同胎次家牛提高10%(日挤奶一次,采用直接称量)。
(3)繁殖力,青年牦牛的受胎率达到70%,比同龄家牦牛提高15 ~ 20个百分点。24 ~ 28月龄野血公牦牛可正常采精,野血母牦牛可在28月龄发情配种,比一般家牦牛提前1岁投入繁殖。
4.遗传稳定性
体型外貌特征的稳定遗传:毛色全黑色或夹有棕色纤维,各世代中没有出现杂色个体,保持新品种的野牦牛特征十分明显,嘴、鼻、眼睑为灰白色,具有清晰可见的灰色背线,背腰平直,前胸开阔,肢高而结实()。要生产性能指标的遗传稳定性——生长发育:目前,大通牦牛依旧为终年放牧,在测定的各龄体重如初生、6月龄和18月龄体重有一定的差异,但总体讲,大通牦牛生长发育较快,产肉率较高。在异地改良中,引入的大通牦牛种公牛具有明显改良效果,反映了新品种的遗传力稳定。大通牦牛繁殖力较强,在2.5岁时进入适配年龄,发情配种,3.5岁可产第一胎;经产年份3年产2胎;大通牦牛继承了其野生祖先抗逆性和适应性强的遗传特点,所生产的犊牛越冬死亡率小于1%。
大通牦牛3 ~ 4世代仍保持了和0世代基本相同的生产性能、抗逆性和繁殖力。据跟踪调查,近10年出售到青海各牧区、甘肃甘南州、新疆巴音郭勒州和喀什地区、西藏那曲和昌都等地的公牛,不但表现了很好的适应性,而且对改良当地的家牦牛发挥了重大作用。改良后代各年龄段体重比当地家牦牛提高幅度都在15%以上,并表现了很强的高山放牧能力和很显著的耐寒、耐饥和抗病能力,体型外貌头形角形毛色都具有大通牦牛的特征,这也从另一角度证明了大通牦牛稳定的遗传力。
5.推广应用的范围、条件和前景
大通牦牛由于其稳定的遗传性,较高的产肉性能,特别是突出的抗逆性和对高山高寒草场的利用能力,深受牦牛饲养地区农牧民的欢迎,对推动全国牦牛改良复壮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大通种牛场年产1000头种牛的生产能力已很难满足市场的需要。从2002年起,青海省畜牧厅已给大通种牛场下达任务:从当年开始,每年为青海牧区供应种牛1000头;新疆巴音郭勒州也和大通种牛场签订5年的供应种牛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