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红李林下养鹅立体种养模式探索

欧阳琼莉等

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扶贫专项(2020ZHFP0054);四川省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科技专项(2022ZHXC0076)。

近年来,国家实施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为发展乡村产业,提升农村、农民收入,在适宜的地区纷纷发展果树、坚果、花椒等经济林种植,形成了一定的经济林地规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村经济效益,振兴乡村产业、提升农业收入,可尝试发展立体种养经济。 林下养殖复合经营模式,就是一种有效的立体种养经济,事实上,我国在南北朝时期就有田间立体经济模式开展。 近年来,对林下养殖的也开展了较多的研究,包括经营模式、 林下养殖的相互影响、 养殖对土壤的影响等。

果园经济林养鹅是在不额外占用耕地的前提下,在近年来发展的经济果林下放养(轮放)家鹅的生产方式,鹅食杂草,既满足养鹅自然生长需求所需的放养场所,又可一定程度减少杂草,还能灭除虫害越冬繁衍场所。 鹅粪还田,同时培肥地力,减少经济果林的投入。 各地也纷纷开展了林下养鹅的立体种养模式的探索和经营,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

广西就探索了“柑橘 - 绿肥 - 鹅”的立体种养模式,该模式充分利用在广西种植面积较大的柑橘林地,在幼龄柑橘定植后的 1 ~ 3 年内, 行间闲置地的30% ~ 50% 种植绿肥,绿肥在冬季选用豆科绿肥光叶苕子和禾本科绿肥黑麦草,夏季可选用禾本科绿肥宽叶雀稗。 养鹅根据田间牧草长势,采用圈放结合方式,放鹅量在 600 只/ hm2左右,养鹅可增收经济效益约 3. 45 万元/ hm2。 山东的研究人员和养殖户探索了“林 - 鹅 - 鱼”立体生态种养方法,在陆区域中间按水面面积:陆地面积 = 2:1 的比例建水塘。 林木种植和商品蛋鹅的养殖均在水塘周围的陆地。 鹅舍在林下占陆地面积约 1 / 5。 该综合种养技术,能使林、鹅、鱼的生长互为影响,大大提高经济效益。

近年来,四川大力发展林果经济,除了汶川、茂县外,脆红李种植也在广元、泸州等丘陵地区逐渐形成一定规模。 可利用脆红李林地开展林下放养鹅的立体经济模式,充分利用脆红李行间空地,在果园种植一定量的牧草,将脆红李果园与养鹅相结合,形成“脆红李 - 牧草 - 鹅”的立体种养体系,增加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朗德鹅养殖视频_养朗德鹅视频_朗德鹅养殖技术

1“脆红李- 牧草 - 鹅”立体放养模式

脆红李林下养鹅是一种生态养鹅技术模式,充分利用了脆红李株间距和行间距较大的特点,可种植一定数量的牧草,为鹅提供青储饲料,鹅可在林间进行活动并自由采食的方式,充分利用了放养土地空间,形成立体种养模式。 鹅作为草食性家禽,耐粗饲料、抗性好,即使青饲料占日粮的 65% 左右,同样能够满足鹅的生长需要。 通过林间种植一定量的饲草、投喂青饲料和精料,可有效满足鹅生长的营养需求。 同时,通过放养模式,鹅的活动范围大、空气质量好,有有效提升鹅的抗病力,减少病死率。 此外,通过合理的放养,鹅粪能为脆红李林地提供丰富的粪肥,增加土壤肥力,一定程度改善土壤环境,促进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成良好的循环系统。

2 技术要点

2.1 脆红李林地要求及栽培技术

脆红李是乐山市中区脆红李技术协会、乐山市农村科技开发中心选育的一个李树品种。 该品种适应性强,树势强健,果实营养丰富,果实扁圆形,最大果重 35 ~ 40g,果皮底色紫色,果肉紫色,肉质硬,脆,纤维少,可溶性固形物较高,可食率 90% 以上,熟期较晚,耐储运。 作为落叶果树,秋冬季节更适合牧草的生长有利于林下养鹅的青饲料的补充。 参考《脆红李栽培技术规程》(DB52 / T 1427—2019)等栽培技术措施,脆红李种植株行距在(3m × 3m)~ (4m × 4m) 最为适宜,这种株行距中间有一定的空地可供种植牧草,并能够提供放养的空间。 进行林下养殖的脆红李林地尽可能选择在水渠或溪流的附近,有利于鹅放养期间对水的需求。 为确保养鹅不影响幼龄脆红李的生长,可在脆红李定植 2 ~ 3 年后进行林下养鹅。 脆红李施肥以基肥为主,占全年施肥量的 60% 为宜,根据土地肥力情况每 667m2施入 2500kg 腐熟的粪肥,施肥时间可在种植牧草翻耕前。 非牧草生长季节追肥施用 2 ~ 3 次为宜,沟施速效化肥为主。 病虫害防治提倡以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根据病虫害发生的经济阈值,合理进行化学防治,农药避免长效药剂,防治影响鹅的生长。 禁止在脆红李防虫施药期间放牧,避免鹅采食沾有农药的牧草而发生中毒。 脆红李其余栽培技术参考相关技术规程常规开展。

2.2 牧草的种植

脆红李定植 2 ~ 3 年后可开展林下养鹅,为减少对幼龄树的生长影响,养鹅量逐渐增加。 已有的研究证实,果园林间种植豆科类绿肥可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毛管孔度和通气孔度,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可以得到显著提高。 此外,对杂草的抑制效果好,果实产量增加,果实品质得到显著提升,能够达到增效的目的。 为减少杂草的生长,提升土壤品质,定植后前两年种植豆科类绿肥为主,可选用南选山黧豆、光叶紫花苕和扁荚山黧豆等。 开展林下养鹅后,可在 9 ~ 10 月开始种植一年生牧草,可根据地力情况,单独禾本科牧草或禾本科与豆科植物混播,禾本科饲草可选择黑麦草。

播种量以光叶紫花苕为例,净作每 667m2用种量为3kg 左右,混播用种量为 1kg 左右,次年可酌量减少。 黑麦草净作每 667m2用种量为 1kg 左右,混播用种量为 0. 5kg 左右。 绿肥播种边界与脆红李树干至少保持 1m 的距离为宜,浅耕后撒播或条播,禁止深耕,避免对脆红李根系造成伤害,同时施够底肥,减少 农 时 操 作, 可 在 放 养 后 追 施 尿 素 8 ~ 10kg / 667m2。

2.3 鹅舍的修建

鹅舍的选址因避免交通主干道相邻,相距不低于 2km。 脆红李林下养鹅尽可能集中在秋冬春季节,鹅舍的建设要保证通风保暖、干燥防潮,便于清洁清洗、经济实用、能保证水源供应。 鹅舍尽可能建设在脆红李林外地势较高处,可有效保证鹅舍的干燥,方便鹅舍管理,也不干扰脆红李种植。 鹅舍应将雏鹅舍和育成舍分开设置,雏鹅舍统一修建管理,育成舍可分区域修建,可根据果园距离大小,每 1 ~2hm2修建 1 个育成舍,便于轮放。 由于雏鹅耐寒性较差、抵抗力弱,需要温暖而干燥的环境,而四川秋冬春季多雨、环境湿度大,雏鹅舍需架空建设,高度离地 25 ~ 30cm,不仅防潮还有利于粪便的清理,同时需安装取暖灯保障舍内温度,在鹅舍对侧安装抽风机,定期进行空气交换。 鹅舍高度在 2 ~ 2. 5m 为宜,鹅舍面积根据果林可放养数量修建,雏鹅养殖密度容纳 10 ~ 15 只/ 667m2左右为宜,可每 5m2隔成 1个小间。 育成舍与雏鹅舍格局相当,每间鹅舍规格保证可养鹅 500 ~ 600 只,养殖密度容纳不高于 4 ~5 只/ 667m2为宜,必须安装通风设施,根据实际情况安装采暖灯等设置。 此外,育成舍外需修建戏水池,便于鹅对戏水和清理羽毛的需求,如有条件可修建在有活水来源的位置。 为了保证鹅粪的处理,可视情况规划 1 ~ 2 个鹅粪硬化的堆沤场地,用于鹅粪的堆沤发酵熟化。

2.4 鹅的饲养管理

2. 4. 1 品种的选择 林下养鹅偏重于放养,因此在品种选择上应考虑抗病力、适宜放牧、耐粗饲、肉用型优良鹅品种,可选择朗德鹅、三花鹅、本地四川白鹅和天府肉鹅等品种。 比较发现,四川白鹅更适宜本地的林下放养的鹅品种。

2. 4. 2 鹅的饲养管理 鹅的饲养管理可参考《商品肉鹅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程》 ( DB36 / T 477 -2019)、《生态鹅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DB52 / T 1459- 2019)等技术规程和技术方法开展。 由于雏鹅对温度适应性不强、不耐寒、免疫力低等,而林下养鹅重要的时间在秋冬季温度较低,因此雏鹅养殖是较为关键的。 鹅苗引入后,保证雏鹅舍供暖,保证雏鹅舍温度在 25℃ 以上,此后逐渐降低温度,10 ~15d 后保持与初秋温度室外温度一致。 鹅苗喂水后开始投喂切碎的青菜叶,随后 2 ~ 3d 后投喂家禽专用配方颗粒饲料,与青饲料混合投喂,青料和精料比6:1 ~ 7:1,雏鹅投喂专用配方饲料有利于安全度过雏鹅期,增加抗病力保证成活率。 雏鹅在天气较好的午间可放至空地活动。 15 ~ 20d 后,鹅苗适应环境后可逐渐进行放牧,25 ~ 35d 后可进行全天放牧,中午前和傍晚回圈舍后补给所需精饲料,精饲料以富含碳水化合物且易消化的玉米、稻谷、麦子、麦麸等为主。 每天要对鹅舍进行清扫,保持鹅舍卫生,每天中午对鹅舍进行换气通风,保证鹅舍内空气流通。放牧后每 2d 戏水 1 次。 当鹅进入育肥阶段后,在放牧的基础上要充分保证精饲料的量,加大精饲料投喂频次,每天投喂 4 次精饲料,以提高精饲料与青饲料比例。

2. 4. 3 放牧管理 林下养鹅一个很重要的技术环节。 为避免放牧期间,鹅对饲草采食不够充分,牧草无法得到充分利用,也会导致牧草的生长不好和管理不便。 林下养鹅放牧必须采取划区轮放制度,根据林地大小和牧草长势,划分为不同的区域,确定轮放的周期。 一个轮放区域的面积大小适合鹅在 2 ~3d 内采食结束较为合适,时间太少,不利于土壤通气疏松,放牧太长鹅粪太多也会影响牧草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 当牧草生长至 30cm 左右时,可继续轮放。 当放牧牧草不能供应时,可适当减少放牧,增加少量圈养投喂青饲料。 放养密度视牧草生长情况而定,一般密度控制在每 667m2面积放养 80 ~ 100只较为适宜。 在林下养殖的秋冬春季节,放养时间集中在 9:00 ~ 17:00,禁止选择雨天放牧。

2. 4. 4 鹅粪处理与疫病防控 林下养鹅在鹅舍中产生的鹅粪可进行充分利用。 可将鹅舍的鹅粪进行收到鹅舍修建时预留的处理堆沤场,进行堆肥发酵处理。 将收集的鹅粪堆积后,拌上专门的堆肥发酵菌剂,秸秆覆盖后可盖上薄膜进行发酵,待发酵熟化后的有机肥,在养鹅结束后还田到脆红李林中。 而放牧过程中的鹅粪则直接还田,可在养鹅结束后进行 1 次浅耕,将鹅粪和牧草翻埋入土中,得以充分利用。

鹅的疫病管理同样参考上述相关技术规程,做到“预防为主”,养殖中做好鹅舍、饲料槽、饮水、戏水池的日常消毒工作。 雏鹅引入后必须进行疫苗免疫,在补充饲料中可定期加入抗虫药物。 坚持每天巡查鹅舍,放牧过程中观察鹅的精神状态、步态、毛色和粪便状况等,发现问题及时隔离病鹅,开展相关治疗。

3 效益分析

“脆红李 - 牧草 - 鹅” 立体放养模式是一种高效的种养模式,可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这种模式充分的利用场地,做到了效益的互补,增加了产业宽度,与只种植脆红李相比,预计可出栏肉鹅500 ~ 600 只/ 667m2,可增加产值 4. 8 ~ 5. 7 万元,扣除养鹅成本,预计可收益 2. 5 万元左右。 而由于牧草肥田和鹅粪还田可减少基肥的施用,可做到与牧草种植费用持平。 同时,林下种植牧草和绿肥可以有效改善土壤品质,增加果品的质量,可有效提升脆红李的经济效益,达到增收的目的。

脆红李林下养鹅,有利于控制杂草,鹅粪还田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 绿肥和鹅粪又能提升脆红李品质,形成了良性的循环,具有较好的生态示范效益。 此外,“脆红李 - 牧草 - 鹅”立体放养模式充分利用林下空间,丰富了乡村产业,巩固了乡村脱贫,带动产业提升,促进农业增收,达到乡村振兴的目的。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