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党参为中国传统常用中药,载于历版《中国药典》。味甘,性平。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清热消渴。该品除药用外,还用于保健食品,市场需求量大,为我国大宗药材之一。
《中国药典》收载党参来源有3种,即党参(潞党参)、素花党参(西党参)和川党参(条党参),此外还有产于东北的东党参。甘肃及其毗邻地区生产的为西党参,从地理位置分析宁夏产品应为西党参,属于质量较好的一类。
中国北方各省(区)多有野生资源分布,但是长期以来,因市场需求量大,野生资源蕴藏量逐渐减少。目前全国主要产区都有大量人工种植。宁夏六盘山区各县有野生党参分布,也有人工种植,当地党参产品的90%以上为人工栽培品。
二、来源与植物形态特征
1.来源
本品为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 Nannf.或素花党参C.pilosula Nannf.vet.modesta (Nannf.)L.T.Shen.的干燥根。
2.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质藤本,具特异臭味。根圆柱形,表面灰黄色。茎缠绕,长而有分枝,断面有白色乳汁。叶对生或互生,有柄,叶片卵形或广卵形,全缘。花单生于叶腋或顶生;花萼贴生于子房中部,呈筒状半球形;花冠广钟形,淡黄绿色,具淡紫色斑点,先端5裂,裂片三角形。果实圆锥形;种子小,褐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
三、生长习性
党参喜凉爽湿润气候,耐寒,忌高温、积水,幼苗喜阴怕暴晒,而大苗和成株后喜阳光充足,在半阴半阳处生长不良。党参适于我国北方地区栽培。
党参为深根系植物,要求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土壤黏重,涝洼地不宜种植。
种子在10℃以上即可萌发,发芽适温为18~20℃,新鲜种子发芽率达85%,但隔年种子发芽率极低,或不能发芽。
四、栽培技术
l.选地整地
育苗地宜选半阴半阳坡,土质疏松肥沃,腐殖质多,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每亩施圈肥或堆肥3000公斤左右,加氮、磷、钾复合肥30~50 公斤,翻耕后耙细整平,做成约1.2米宽平畦,山坡地种植顺坡面整平即可。
2.育苗
春、秋均可播种。播种前应进行浸种催芽,待种子裂口后播种。春播应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秋播在10月中、下旬进行,播前应先浇一次透水,待表上稍干后进行条播或撒播,播时按行距10-12厘米,开深1.5~3厘米的沟,将种子与等量细砂拌匀后进行条播,每亩播量1.0公斤,播种后覆土1~2厘米,压实,再覆盖一层草。播种后约半月左右可发芽,当苗高10厘米时,按株距2~3厘米间苗,生长一年即可移栽。
3.移栽
党参移栽田应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移栽前应施足底肥并深翻作畦,每亩施腐熟农家肥2500~300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30~50 公斤,春移栽于4月,秋移栽于10月。党参苗可用“根旺”(强力生根剂)每5克对水10公斤浸根3~6小时,以促进根系快速生长。并将参尾剪掉一部分,促使党参根长粗,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开深15-20厘米沟,按株距12-15厘米,将参苗斜放于沟内,芽头向上,覆土5厘米,稍镇压,有条件的栽后即可浇水。每亩用参苗20~30公斤。
4.田间管理
移栽的参苗成活后,要经常松土除草,宜浅除防止伤根。当苗高12~15厘米时,可顺垄插架,使茎蔓缠绕在支架上,以利通风透光。党参宜小水勤浇,经常保持土壤湿润,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止积水烂根。如苗太弱,可根据情况适当迫肥。
5.病虫害防治
(1)根腐病
多发于夏季多雨季节。发病后,先从根顶轻度腐烂,逐渐使根部呈水溃状腐烂,植株由下而上变黄,最后全株枯萎而死。防治方法;注意排水;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浇灌病区,或用三效灵500~700倍液喷施叶面或灌根。
(2)锈病
多发生于5-7月。危害其叶、花、花托。发病初期先在下部叶片出现浅黄斑,叶背部产生隆起小疱,然后散出橙黄色病菌孢子。防治方法: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发病初期用25%粉锈宁50克兑水40公斤喷雾。
(3)蚜虫
多发生于干旱时期,吸食茎、叶汁液,致使叶片皱缩干枯。防治方法:在发生期间用蚜虱净每亩4支兑水30公斤,喷雾防治。
6.采收
移栽1~2年后采收。于晚秋与早春采挖均可,注意深挖,切勿伤根,将粗大根加工入药,细小根可继续栽种。挖出后抖净泥土,按根条粗细长短分类,晒干2-3成后,用手搓揉,使其饱满柔软,然后再晒,反复4~5次,晒至九成干捆成小把,即为成品。
7.留种技术
一年生植物虽能开花结果,但种子质量差,不宜用种,故宜选二年生以上的植株的种子作种。一般在9~10月果实呈黄褐色、种子黑褐色时,即可采种。由于种子成熟不一,可分期分批采收,晒干脱粒,去杂,置于通风处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