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刚:您看它的背上背着重重的菠萝,没有人驱赶,走了两趟它自己就能记住路程。非常的艰难,就看到此刻,我的心真得很震动,因为大家可能真的不知道,这些水果就是这么艰难的搬到外面去的。

一到平地,白骡子就似乎忘记了疲惫,急速向主人方向奔去,乖顺地等待主人卸下菠萝。

称重者:190公斤。

每拉完一次活,骡子总会在路旁吃点野草,休息一下,补充体力。而这时,刘军也会去抚摸一下他的老伙计,再帮它们紧紧缰绳,准备再次出发。

文刚:大哥今天总共要拉多少?

大哥:拉10趟,全靠它们,总共十多吨。

文刚:这路真不好走啊。

每逢农忙收获季节,一支支骡子、矮马组成的专业运输队就会出现在山间崎岖陡峭的小道上。刘刚就瞅准了其中的商机,拉着他家的骡子和矮马加入其中,为全县100多万亩的菠萝,香蕉、荔枝等收获时提供服务。

算账人:他今天三匹马,跑了8趟, 9分钱一斤,一趟一匹马10块钱,三匹马就是30块一趟,驮了8趟,应该付他工钱240块。

记者:大哥这几匹骡子都是你的是吧?

马夫:都是我家的。

记者:那你可赚钱了这一年。

马夫:赚了。

记者:你这一匹骡子能让你赚多少钱?

马夫:两万,两万左右。

在这儿,骡子、矮马就像公路上行驶的货运车,不过它们的成本比汽油可便宜多了。白天饿了,它们就随地吃些野草,晚上再补充些豆类、玉米,一天的饲养成本仅七元。

村民:拉东西的时候,每天喂两斤玉米,不驮的时候,喂点糠,喂点猪饲料,喂点草就可以过一天。

每年屏边县必须维持1万2千匹成年骡子,才能保证当地农产品的顺利销售,而现在当地每年骡子的缺口达2000多头。因为骡子不能生育,矮马的发展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叶绍辉:矮马在很长一段时间还无法被机械取代,这是地理环境限制。如果我们这里没有矮马,农民的经济收入至少减少三分之一。

记者 文刚:这里是云南省屏边县的施姑寨,也被当地人称为云南最南部的春城,这地方可就偏远了,不过既偏远,他就天然,既天然,它这路就不好走,您瞧,就这一小 段距离,就把我累得气喘吁吁的,可是对于当地人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不仅人人上山轻松,而且不论男女,每个人都能往上弄几百斤的东西,这您还别不信。

六条腿走路?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屏边苗族自治县,地处高寒山区,全年有一半的时间云雾缭绕,山路陡峭泥泞,人们出行很不方便,当地唯一机动灵活的交通工具就是--马,因此又被戏称为六条腿走路。

大姐:我们这个地方山高路斗,离开这种矮马就没法过日子了,有些地方坐车就四五个小时,用马就一个小时。

村民:我们这个地方,路又滑,特别是像这样的大雾天,需要靠马驮……路上很危险。

按老乡的说法,即使修路,也只能蜿蜒而上。层出不穷的弯道,要是遇上雾天,能见度不足5米,汽车都得知难而退,所以识途的老马就成了老乡们坚实的依靠。

村民:是一种运输工具,轻的东西我们自己背,背不动的时候就马来驮……舍不得骑。

文刚:您瞧这山上的雾多大?我这也算是雾里找马,可是说真的,找了大半天,我就没发现一只什么高头大马,你瞧,这个就是我在这个村子里看到的最大的马了。您知道它几岁了吗?告诉你,七八岁了,什么概念?就相当于到了中青年,对了,咱们这是什么马?

村民:矮马。

矮马,土生土长在云南一带,身高普遍只有1米1左右,比起我们常见的高头大马,将它们称之为矮马可真是名副其实。这就难怪人家舍不得骑,这真要骑了,记者都担心可能把它压垮了。

村民:压垮?你知道它能托多少斤吗?

文刚:怎么也得四五十斤。

村民:往上猜。

文刚:七八十。

村民:你怎么不敢说了呢?

文刚:那就130。

村民:对,但是它是公斤。

文刚:公斤?

通常,矮马的寿命在30岁左右,6岁以后开始繁殖,一年一胎。在屏边县,几乎每户人家里都有一到两匹这种矮马充当重劳力。

大姐:芭蕉也驮,什么都驮。玉米,谷子,谷草什么都驮,全靠它来驮运。

村民2:拉东西的时候,每天喂两斤玉米,不驮的时候,喂点糠,喂点猪饲料,喂点草就可以过一天。

村长:都是靠这个小马来致富,家家户户都有小马。等于是农民城市里的小车。

别看它个头不大,可个性十足,性子烈着呢,要比其他马难驯服多了。但是只要它接受你并把你当朋友时,就会非常忠诚地跟随着你。

马夫:不怕,我的马的脾气我最懂。我叫它暂停它就暂停,不怕。

群众:叫它站起来。

马夫:站起来,可以。是我的马,我太懂。

记者:这个马挺烈的是吗?

马夫:挺烈,还很听话,我叫跳就跳,我叫停就停。

这个在我们镜头前炫耀的人叫褚杰。他的这匹白矮马是4年前繁育出来的,可别小瞧了它,现在白矮马可是村里其它矮马的头领,每天负责带队干活。

记者:你们一年出去一定干很多活?

马夫:少干一点,我们是保养的。舍不得驮舍不得骑。是你们下来,我们才骑一下给你们看一下的。

文刚:你说都存在那么多年了,可是矮马还是那个矮马,还是没有什么变化,你说当地人怎么就不从外面引进一些高头大马进行杂交,没准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文刚有所不知,屏边县被称为马帮背上驮起来的村寨,历史上就是茶马古道的必经地。当年马帮驮运着丝绸、茶叶、盐巴等,从蒙自经大围山到河口,再通往越南。而进入大围山地段后,山路艰险,只有当地矮马才能够胜任。

屏边县文化产业办 副主任 陶绿树:外地马来到屏边的原来的蒿子地,蒿子地就是原来马帮的一个中转站,外地大大马到这个地方都要换成本地的矮马,才能通过这一段羊肠小道。

云南省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 技术叶绍辉 叶绍辉:大型马的重心比较高,重心高在山区没有办法行走。从杂交的角度来说,大型的跟本地的杂交,它体形必然增大,体形增大基本上是应不了当地的环境。

因为直到现在,村民们生活的寨子和种植的菠萝、木薯等,依旧在陡峭的山坡上。所以当地为了保留矮马善于行走山地、抵抗湿气等能力,一直采取封闭式繁育矮马。

文刚:怎么样?险吧?我跟您说用眼睛现在能看到的地方,全都这么陡。咱们平时见到的那些高头大马,别看表面上健硕,他也就在一马平川的地方撒撒 野,真到了这种地方他非马失前蹄不可。可刚才见到的那些矮马,您见了吗,那亮的那种绝活,简直就是飞檐走壁一样。你说这样的矮马多少钱才能得到一匹?

村民:我家的矮马在这个市场上只值3000块钱,但是你给多少钱我都不卖。

记者:那我那一辆拖拉机跟你换。

村民:不换。因为你的拖拉机,爬不了坡,下不了坎。

2009年矮马被定为国家畜牧遗传资源保护项目。据了解,目前屏边县仅有1500多匹。而随着当地菠萝、香蕉等种植业近些年不断的发展。1500匹矮马想胜任当前生产的需要就显得捉襟见肘。于是,当地政府想了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叶绍辉:我们是用公马去配驴,产生骡子。所以说马本身自身的繁殖,母马这块应该说不受很大的影响。

这就是刚出生十天来天的小骡子,旁边站着的白矮马就是它同父异母的姐姐。通常,骡子继承了父母双方的优点,既有母驴的耐力,又有公矮马的灵活性。可长大后的骡子到底有多大本事?干脆让马骡驴来个一比高下。

这一听说比赛,驴就先耍起了驴脾气,还打起了滚。

看来是知难而退了。一打听,果然驴的负重最多40公斤。

文刚:这些砖头到多少公斤了?

村民:100公斤。

文刚:这些矮马能受得了吗?

村民;最大极限了。

文刚:真的假的?

村民:不信,咱们试一试。

这200斤可不是好玩的,咱们看看矮马和骡子的表现吧。

瞧!平日吃苦耐劳的矮马负重超过100公斤就显得有点趔趄了,可把同样多的石头挪到骡子身上,即便再添上两大块,它也能纹丝不动,据了解,骡子最多能负重200公斤。

杂交优势不仅让骡子的驮运能力比矮马大一倍,而且役用寿命也比矮马多五六年,可达到30年,自然,骡子就成了矮马最佳替代品。在当地,一匹成年骡的身价在9000元钱,不过,它却可以给当地农民创造更可观的效益。

文刚:这个地方漫山遍野种的全是菠萝,您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您瞧那边那个山顶上,当地人正在采收菠萝,可是如果说从那个地方把菠萝运到这,那 可费了老劲了,人一趟一趟拉那可不行。怎么办?用车?没有路,车根本上不去。即使有路他也是盘山路,这盘路可耽误工夫。我非要从那上面拉到这来,只有靠它 们了。

文刚:咱们这么多菠萝市运到哪里?

经销商1:运到文山州,一天十多匹马,可以驮个20几吨的货还是有点快的。

经销商2:我们从贵阳来,这个路是很远的,路太难走,太危险了,不敢走,幸亏这个马帮比较多。

四月的屏边,满山坡的菠萝都香了。别看从上山到山下距离不到一公里, 可在这一尺来宽,又陡峭的路面作业,也只有矮马和骡子才能出色的完成。这匹白色骡子是养殖户刘军家的,它驮着满筐的菠萝,一步三晃,;遇上拐弯处,它们都 会放慢脚步,稳住步伐;途径小石堆,它也会思量一番,到底先迈出哪条腿更安全呢?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