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农民杜社平12岁时患上了小儿麻痹导致他的左手残疾,因为残疾,干任何事都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2001年,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桥镇乡号召农民群众种植大棚蔬菜,别人不敢做,他敢做。可没有种植技术咋办?如何防治病虫害?他白天泡在棚里,晚上沉浸在技术书籍中,有时还专门跑几十里路向县农业局的技术员请教。在他的精心经营下,第一年种的4棚反季节黄瓜喜获丰收。
但黄瓜是种好了,可怎么销售呢?他白天跑市场推销,晚上睡到车里,饿了就吃馍馍,渴了就喝凉水,靠着诚实和坚韧,不仅打开了延安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还把他的无刺黄瓜卖到了甘肃、山西等地。依靠种植大棚蔬菜发家的杜社平不仅自己脱了贫,而且还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
二、重庆酉阳冉俊万:从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
重庆市酉阳梁家堡村村民冉俊万,通过几年时间的自主创业,从贫困户变身为拥有蔬菜基地、药材基地、乌鸡养殖场的致富能手,为当地70多个贫困家庭搭建务工平台,成为了当地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2012年,常年在外务工的冉俊万回到家乡,拿出家里的全部积蓄,在村里建起了一个小型的蔬菜基地,不过由于经验不足、销售渠道不畅,创业的第一年,冉俊万血本无归,成了村里的贫困户。
在街道办事处和村支“两委”的鼓励支持下,冉俊万借钱发展产业,从单一的蔬菜种植,向蔬菜、中药材间种转变,到2016年,种植规模达到1000多亩,带动周边70多户贫困户就近务工,他不仅成功脱贫了,还有了积蓄。
三、退伍军人,华丽转身成致富带头人
贵州省福泉市退伍军人罗贤军,放弃留部队的资格,从成都退伍后回到了阔别5年的岔河村,希望能找到一条可以带着家乡父老一起发展致富的道路。他开始学习一些莲藕种植、培育技术,同时,还到省内外的莲藕种植基地“取经”学习。
2013年,罗贤军成立了贵州福泉市下石坎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以“合作社+莲花种植基地+党员+农户”的经营模式,以莲藕种植为基础,以莲花种植、推广、销售为主,同时鼓励并支持群众发展其它生态养殖和种植,以农业产业链的形式带动家乡发展。
2015年,岔河村莲藕种植已达150余亩,到如今已建成一个面积为500亩,以产业化经营为主线,融合直接效益与观赏效益、长远效益与社会效益为一体的现代生态观光旅游农业园。如今,莲藕农产品利润和效益是普通种养业的5至10倍。
四、广西上林:90后致富带头人黄帝远的水稻机械化种植
作为一个90后的新青年,他用自己的方式为水稻种植描绘出异于以往的景色:田间五六人,操作机器播种秧苗;植保无人机,大面积自动施肥……
为了搞好机器化水稻种植,黄帝远积极到宾阳县甚至更远的地方了解和学习水稻机械化种植的流程、机器操作、种植管理等,并聘请经验人士前来指导员工的实际操作。
在签约流转地后,2016年冬,黄帝远让大家播下了300多亩连片的油菜花和紫云英,加上白境本身独具的清爽宜人景色,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赏。
五、甘肃杨天龙:退学、复读,为的就是要实现心中的农业梦。
杨天龙,出生于甘肃省榆中县高崖镇李家磨的一个农民家庭。“我就是一个山里娃娃,我热爱这片土地。农业,是我从小的梦想。”。2008年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后,杨天龙选择回乡创业种玉米。他背着两袋种子和3000元钱,从繁华的首都回到偏僻的家乡,开始创业,第一年100亩,第二年1000亩,第三年上万亩……他为家乡打造了一个特色农产品---水果玉米!家乡人也跟着他一起致富,每家每户都有了小汽车。
除了水果玉米。杨天龙还研发出“云种养”客户端,云种养是一个农业服务平台,以农业知识问答切入,农民朋友可在平台上提交自己的问题,平台进行简单的自然语义分析后,将问题推送给相关领域的农业专家,专家进行相应解答。截至目前集合了全国2万多名优秀的农技专家,已经为广大农民解决上百万个问题。而所有解答都是免费的。目前"云种养"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农技问答网站。
九年艰辛创业路,让杨天龙从一个大学生成功蜕变成了让大伙佩服的创业明星。在他的召唤下,越来越多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和他一起回到了家乡、投身农业。
六、怒江兄弟:种植天麻,让深山里也富了起来。
怒江原本也生天麻,但却没有产业可言,2012年在外打拼的一对表兄弟曲义华和光雄文发现天麻需求量很大便回乡创业,经过两年的努力,终于培育出了可批量种植的怒江天麻。怒江天麻在昆明植物物理研究所化验了一下,天麻素含量超过国际标准的两倍,天麻素的含量是0.46%。
得益于特殊的气候和过硬的技术,“天麻兄弟”的产品品质优异供不应求,生意蒸蒸日上的两兄弟趁热打铁成立了农村合作社,到2017年初马跨底村已有51户农户参与其中。曾经以玉米为主要作物的农户们一亩地只能收入500元,而天麻的利润是每亩5000元。2016年合作社销售总额达1000万元,其中农户占400万,户均达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