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今年都60多岁的人了,这两年在车间里上班,为加工好的手工红薯粉皮、水晶红薯粉条和即食红薯粉、粉丝、酸辣粉条贴商标、装箱,干一些精细零碎活,一年收入20000多元,不少了,不用担心没活干,挣不到钱而返贫了。”6月10日,在河南沈丘县李老庄乡王白庙村的红薯加工车间,贫困户马子贞兴奋地告诉记者。

马子贞说,一块鲜红薯“疙瘩”,市场上仅五六毛钱一斤,而加工成桶装即食粉丝和即食酸辣粉,就能卖10倍左右的价格。

你别说,若不亲眼见,还真不敢相信。当天,记者来到李老庄乡王白庙村的河南天宝食品有限公司,宽敞明亮的车间里,有120多名村民身着白大褂工作服,其中有30多名贫困户职工,他们说笑着分别在两条流水生产线上忙碌,一派繁忙的景象。车间不远处,10多个青壮年劳力正在码箱装车外销……“我们加工粉丝和酸辣粉,采取封闭式自动化流水线生产。只要在电脑上设置好,机器就会自动搅拌、蒸熟、冷冻、压丝、切割等,不仅高效便捷,产品也更加环保安全。”该公司负责人王克彬告诉记者。

王克彬今年40岁,过去在外地打工,并多年从事王守义“十三香”经销总代理。他所在的王白庙村位居沈丘县城西南部,距离县城20多公里,是个1500多口人的小村子,拥有1500余亩肥沃的黑土地,适合种植小麦、大豆、花生,尤其更适合种植块状类的红薯。然而,当初家乡的老少爷们却为种红薯产量不高,售价低,销售难,种一季等半年,赚钱不多,难以脱贫增收致富而犯愁。

为了帮助家乡农民和贫困户提高种植红薯经济效益,靠种红薯增收致富。几年前,35岁的王克彬毅然决定返乡创业,后经多次考察生产加工水晶粉条、手工粉皮和红薯粉、粉丝、酸辣粉市场,并先后成立鑫垦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办了河南天宝有限公司,成为该县第一批产业扶贫基地,建立了“千亩红薯种植基地”,引进淀粉含量高的红薯新品种,亩产红薯达3500公斤左右,从事红薯系列农产品的初深加工、采取订单销售。

说干就干。当年王克彬流转800亩土地用来种植红薯,采取“合作社+基地+公司+农户”的方式,由公司统一引进提供优质高产品种,并进行技术培训指导,保底价订单收购,辐射带动附近的刘庄店、留褔、邢庄、周营等周边乡镇20余家种植合作社规模发展优质红薯20000余亩,带动更多的农户和贫困户靠种植红薯增收致富,2017年公司被定为产业扶贫车间。

“背靠大树好乘凉,我们林家富合作社种植的800余亩地的红薯不愁卖,价格也有了保证,每年还会有一定比例的上浮。”该县北杨集乡的红薯种植大户林峰电话联线记者,每亩种植订单高淀粉夏红薯的收入是种植玉米的3倍以上,这让俺农民尝到了种植红薯的甜头。

“3块大红薯1斤好粉条,加工效益成倍翻”。“我们种植生产或收购上来的红薯,全部用于精深加工,每年生产水晶粉条、手工粉皮、即食粉丝、即食酸辣粉达3200吨,经济效益可观。”说着,该公司负责人王克彬给记者掰着手指细算帐:“如果说从红薯演变成水晶粉条、手工粉皮初步提升了红薯的附加值,那么生产即食粉丝、即食酸辣粉则带来更大效益。“按一斤鲜薯6毛钱,5∶1的出粉率计算,亩产7000斤红薯能卖4200元,烘干做成1400斤淀加工成水晶粉条、即食粉丝就是16000元。做成晶莹剔透桶装的红薯酸辣粉粉则能卖到30000元以上。

为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打造一流品牌,该公司为加工生产的水晶粉条、手工粉皮、即食粉丝和即食酸辣粉,统一注册申请了“中豫天宝”商标。尤其是创新研发的桶装方便红薯酸辣粉,外加5个套餐料包,然后倒入开水,几分钟后就可享用嚼起来滑溜筋道,口感含有酸、辣、麻等美味的“酸辣粉”了。正是得益于质量和品牌保证,目前,该公司不仅成为豫东地区最大的红薯加工类龙头企业,产品更是销往湖南、湖北、贵州、广东、福建等全国各地。

“近年来,我们县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和扶贫优势大力推进农产品食品精细产品加工生产,着力培育了一批像天宝食品有限公司这样‘小而精、特而优’的涉农龙头企业,通过延伸拉宽产业链条,做强做优红薯产业,使红薯逐步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沈丘县委书记皇甫立新告诉记者,目前,全县商品红薯种植面积达10万余亩,产量、知名度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同时,通过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融合推动一二三产发展,从而实现了全县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齐头并进,同步发展。(经济日报记者 夏先清 通讯员 谢辛凌)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