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市委领导的指示,元月10日至13日,由市农办组织市发改委、市国土局、市工商局等相关部门同志,就农村土地流转等有关问题,专程赴*进行考察学习。期间,先后实地考察了*“五朵金花”、*农村产权交易所、郫县西部花乡鲜盆花生产基地、田园时代、榕珍菌业等精品工程,与当地有关部门同志进行了座谈。此次考察时间虽然不长,但却是一次新人耳目之行,开人视野之行,启人心扉之行,发人深省之行。现将他们的主要经验及我们的几点建议报告如下:
一、*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经验
*作为四川省会、副省级城市,近年来,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列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机遇,以农村为突破口,把推进土地流转作为加快农村发展的第一要素来抓,有效地提升了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水平,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民持续稳定增收。20*年,该市累计农用地流转面积达到*万亩,占农用地总面积的*;其中耕地流转面积达到*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全市农用地流转*亩以上规模经营达到*万亩,占农用地流转面积的*,其中耕地达到*万亩。*亩以上的规模经营业主达到*个。分析其做法和经验主要有四个方面:
1、创新观念较为超前。在创新理念、创新政策、创新举措上先人一步、快人一拍。理念上,坚持“三个有利于”,按照“三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思路,大力推进市场化运作,把推进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结合起来,让一部分农民成为新“地主”;把推进土地流转与全民创业结合起来,让一部分农民变成新的产业主;把推进土地流转与本地工业发展结合起来,让更多的离地不离家的人成为工人;把土地流转与城镇建设结合起来,让农民转变为商人。政策上,用活用足用好,如涉及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开发、一次性承包土地等政策法规上没有明文规定不准的,敢于创新,规避政策风险。举措上,以搞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为手段,推进农村产权改革,20*年该市建立了全国第一家农村产权交易所,部分县市区也建立了农村产权流转中心,为农民提供快捷方便的产权及资本流动平台。探索创新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量化、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化改革、搭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平台等,拓展其抵押融资形式,使其资源变资本。*永竞集团建立的“田园时代”是一个以“土地量化入股、村企合作、业主规模经营”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例子。在农民流转自愿的基础上,该村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方式组建农业股份合作社,合作社与永竞集团签定了租赁*亩耕地,时间为19年的土地租赁合同,达成了投资*亿元,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园的投资协议。“时代田园”以农业产业为基础,农业观光旅游为载体,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将园区内所有民房迁出,统一规划,新建新村庄,农民每户按每人*元平方米的补助予以建造新居。示范园主要发展葡萄、苗木、小区养殖等特色产业,建设集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合作社采取“农户入股保底,收入二次分成”的分配方式,使农民增收链条得以延伸。农户可从合作社获得稳定的“四金”收入。一是获得土地流转租金每年每亩保底收入*元;二是坚持“多积累,少分红”的原则,对高出保底租金部分的*用于持股农户再分红,实现农户第二次分利。余下的*新增收益用于扩大合作社生产经营;三是公司每年安排出租地农民*多人在农业园区打工,并解决出租地农民的社保问题。四是建休闲山庄,聘请当地人作物业管理,并引导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特别是发展第三产业,实现了农民收入构成多元化。
2、扶
持政策十分过硬。一是土地流转奖励政策。20*年该市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见》,明确了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具体奖励办法。*、*等多数县市区政府根据本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区域特点分别制定了不同的奖励政策,并从项目资金安排上给予倾斜。有些地方除对规模经营业主给予奖励外、还对引进规模经营业主的单位和个人、对土地流转达到一对规模的村和乡镇制定了奖励措施。该市市委文件规定从20*年起连续3年以上规模经营农用地面积达*亩以上的,由市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锦江区在发展“江家菜园”基地中明文规定全区每个公务员租种一分田或一分地,转租给他人种的,出让*元给予补偿。二是土地优惠政策。国土部门积极为农业产业化项目提供用地政策支撑和用地服务,20*年为*家龙头企业落实建设用地*亩,并享受到了相应的用地优惠政策。三是争取金融支持。加大金融机构对龙头企业、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等信贷支持,市政府与农发行签订了《农业政策性金融合作协议》,在20*年到20*年农发行提供100亿信贷额度。从20*年起市财政专门列支*万元用于扶持农村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组织。
3、典型示范引导有力。该市总结推广了多种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典型模式,通过组织召开专题现场会、农村工作会参观现场、加大宣传报道力度等带动土地流转。如以*县*村为代表的“土地有偿流转,业主规模经营”的经营模式;以*镇*村为代表的“土地量化入股,集体统一经营”的模式;以崃市固驿镇仁寿村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带动,村企合作经营”模式;以金堂县转龙镇大桥村为代表的“土地量化入股,农民与企业合作经营”模式;以龙泉驿区大面街办龙华村为代表的“开发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发展规模经营”的经营模式,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带动了土地规模经营加速推进。
4、服务措施非常到位。一是着力改善土地流转的软硬环境。通过结合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用水保障工程等项目,政府每年投入上10亿元用于改善灌溉、道路等农业基础条件。对农业规模经营及兴办农业企业的周边设施由政府投入,“五朵金花”农民休闲山庄设施建设投入按*的补足,并免收业主基础设施配套费;通过搭建劳务输出机构、开展务工前劳动技能培训、开通务工人员直通车等为农民外出务工提供用工信息、用工导向服务,消除农民对土地的依赖,为土地集中规模经营创造条件;通过健全农民社保机制,推进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解决农民流转土地的后顾之忧,为土地规模创造条件。二是加强土地流转服务指导。该市先后制定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施细则》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统一制定了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和土地流转服务流程,健全了市县乡三级土地承包流转服务中心,部分县市区建立了土地流转网络信息平台,为农户、业主从事土地流转提供服务。三是成立了农村产权流转担保公司。政府每年投入6亿元,撬动社会、金融和部门资金达248亿元,政府每年向农民提供*元/亩的耕地保护基金,担保公司与农民按2:8的比例贷款担保,积极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产权的流转提供资金担保,以确保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正常有效进行。
通过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方式、方法,该市农业农村经济取得显著成效。一是促进了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在土地规模经营的带动下,该市已发展具备了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基地,形成了优质粮油、畜禽、蔬菜、水果、食用菌、花卉、中药材、茶叶、水产、竹林等十大优势特色产业。二是促进了农业基地建设和产业化经营。已建立农业优势特色产业
基地*个,该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家,其中部级重点龙头企业*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家。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龙头企业*家,*元以上龙头企业*家。三是促进了农民转移和持续稳定增收。20*年该市转移农村劳动力*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以上。20*年底,该市共有*万户农户转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占承包农户总数的*。*县通过土地流转解决了*万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四是促进了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和集体公益事业发展。通过资金、技术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等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该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个,从业人员*万人;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到*个,参股入股的农户达*万户,极大地壮大了集体经济。金堂县由新镇祝新村,出资*万为全村*人购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户低保户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及文体设施建设等,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
二、学习借鉴*经验的几点建议
俗话说:“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着走活,全盘皆活”。如果说,30年前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使农村土地所有权与承包经营权得以分离,那么,30年后的今天,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又实现了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正是这一关键性的一着棋,将对农业农村经济和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次*之行,使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两型社会”实验区,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农村发展,实现“保二争一”,当务之急是解放思想,重中之重是扶持引导,根本之策是发展产业,战略之举是体制突破。
1、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先进发达地区比较,我们最大的差距是思想上的差距、观念上的差距。加速推进我市农村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首要的是在观念上的突破。在发展理念上,转变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思维定势,树立用抓工业的思路来抓好农业的理念。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要走企业化、公司制的经营路子。各级政府要重视引导和支持规模化经营实体改进内部管理体制和作业方式,加快推进农业园区、种田大户和农业产业化基地企业化建设。在发展模式上,积极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交易试点,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合理估值作价,实现流转利益的最大化。一是探索建立农用地流转方式,可采取置换方式,允许农民腾旧宅,建新村,将旧宅基地整治复垦,实行集约化用地。我市空置宅基地及荒地面积合计约*万亩,如能实现*以上的挖潜,可有力支持我市土地规模流转。同时,作为试验区在扶持龙头企业用地面积、价格等敏感政策上要有所突破。二是建立以农地抵押的农地金融制度试点,进一步明晰农民的土地、房屋等产权,使之成为可以押抵、转让、入股、出租等金融资产。三是应大力鼓励管理、资本、技术、土地等要素的拥有者以股份制形式投入农业经营;探索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支持龙头企业在生产基地进行“村企合一”试点探索,鼓励和支持集体经济组织直接出资、以集体土地入股等参与农业产业化;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本着农民自愿的原则,让农民以入股等形式参与龙头企业的经营,不断推进农业规模化、企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加强正面引导,实施科学规划。按照推进“三个集中”和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全面制定完善我市农业产业规划,围绕全市优质米、竹木、肉禽、油茶、果蔬等优势产业,引导业主按规划开展土地规模经营。如在城市近郊区,着力推进以都市生态观光农业为主的土地规模经营;在中远郊平原地区,着力推进以优质粮油、蔬菜、花卉苗木等产业为主的土地规模经营
;在中远郊丘陵和山区,着力推进优质水果、蔬菜、茶叶、旱粮、中药材和竹木、水产等产业为主的规模经营。各乡镇、村的土地流转要突出围绕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特色农业等抓好布局。1*国道和主要公路沿线的农业走廊和特色种植基地、休闲农业观光园、科技示范园和“一村一品”专业村等应作为土地流转的重点,努力形成“村为点、镇为线、县为面”的土地流转新格局。
3、致力培植典型,发挥示范效应。“一个典型破道题,一批典型活全局”。要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流转试点,培典型、抓亮点。近年来,我市涌现了如攸县网岭镇北坪村金岭农民经济合作社、攸县种粮公司、新市种粮大户付和平、醴陵保丰公司、炎陵星光蔬菜公司等一批农村土地流转典型。一方面,要加大对这些典型的宣传和推介力度。特别是对一些好的经营模式,如积极探索土地股份合作模式,可借鉴外地好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各县区可选取有条件的乡镇,逐步推广土地股份合作模式。对整村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建立农民股份合作社或农民以土地参股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以村为单位申报,开展农民养老保险试点。另一方面,要把开展土地流转试点与全市*个新农村综合示范点结合起来,如*县建设的“两江三镇”生态休闲产业示范片,就是与土地流转相互结合的一个很好例证。各县市区都要选择若干个新农村示范点结合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开展试点,以点成片、以片成面,逐步推开。力争到2020年,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例达到*以上,农村一家一户生产基本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4、着力产业建设,突出项目支撑。产业项目是推动土地流转实施规模经营的关键。结合*农村发展的实际,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要以农业产业化为目标,用“市场-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这根链条,拉动农业规模经营。进一步落实产业发展优惠扶持政策,对重点发展的产业集中资金、技术给予重点扶持。通过改造“企业加农户”的传统模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由龙头企业与农户共同创建种养加小区,形成企业建小区,小区带农户的新模式;通过扶持培育唐人神等*家过亿的龙头企业,发挥其辐射作用,带动全市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规模经营;通过依托龙头企业,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要明确要求*家做大做强型龙头企业都要建立1-*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生产基地;通过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形成连片规模经营,用“订单”的形式把企业与农民的利益有机结合起来,解决农民面向市场调整结构的问题;通过实施农业招商引资的方式,将耕地、林地和非耕地进行整体包装推介,引进业主集中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等现代农业,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区域化生产。
5、加大扶持力度,培育经营主体。鉴于目前农业比较效益仍然偏低,需要在政策导向上积极扶持专业大户、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规模经营主体。一是各级政府要出台鼓励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优惠政策。各级财政可设立农村土地流转专项资金,对流转双方实行以奖代补,对流转时间较长、经营规模较大的可加大奖励扶持力度。如对将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给规模经营主体并签订流转合同5年以上的农户给予每亩一定额度的补助;对凡兴办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入股耕地在*亩、林地1000*亩的给予一次性奖励等。二是大力支持发展种养大户。农业产业和综合开发等资金应涵盖到种养大户。金融部门应降低贷款门槛,增加信贷规模,鼓励大户承租土地。三是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落实株政办发【2009】2号精神,从2009年起市级财政安排专项扶持资金,县市区财政要安排相应扶持资金。支持通过“企业+合作组织+农户”模式,发
展土地规模经营;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优先安排流转土地、有就业需求的农民从业。力争到2010年全市专业合作社发展到*家。
6、健全流转市场,创新服务平台。一是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机构。在全市各级经管部门设立土地流转管理机构,并赋予相应的管理职权,规范流转管理,特别要稳定完善制度,今年6月底前做好农村土地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让流转主体和客体都吃下“定心丸”。县、乡镇设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村级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站。到年底,力争全市所有的县市区、乡镇*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二是大力发展中介服务组织。有条件的地方可成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为供需双方提供流转平台,提供合同、法律、竞价、纠纷仲裁、风险保障等服务。三是建立农村流转信息网络。以乡、村、组为单位,全面统计农村土地承包、农村劳动力、土地流转供需情况等信息,健全市、县、乡(镇)、村四级工作服务网络和互联互通的信息网络,打造功能完善的交易平台,逐步实现土地流转信息的网络化管理。真正做到流而有向、流而增效、流而有序、流而无忧,流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