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生产上栽培的大多数品种主要属于美味猕猴桃和中华猕猴桃两个种,其分别主要起源于我国的中部、西南部地区和中部、东南部地区。在后来的栽培扩散过程中, 发现从北京到海南,从云、贵、川到台湾,都可以栽培。猕猴桃栽培对自然条件的要求为:年平均温度11.3~16.9℃;极端最高温度不超过42.6℃,极端最低温不低于-15.8℃;初冬无急剧寒流,使气温突然下降到-12℃以下;≥10℃有效积温在4500~5200℃之间;生长期日均温不低于 10~12℃,无大风;晚霜期绝对气温不低于-1℃;无霜期160~240天;年日照时数1300~2600小时;自然光照强度42%~45%;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相对湿度70%以上: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pH5.5~7,排水良好的山地森林土,红、黄、棕、黑沙壤或壤土。完全满足这些条件的地方不多,干旱的北方如有灌溉条件,湿润的南方有排灌措施,有大风的地区设有防护林,则也可以栽培。
除了考虑以上自然条件外,还要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交通、小气候和立地条件。一般来说,社会治安良好,投资足,交通便利,土地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方便,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非风口、雹打线等的地块,均为理想园地选址。
选择适宜品种
推荐翠香、徐香、海沃德、布鲁诺、东红、青城1号、秦美、米良1号、金桃、泰山1号、川猕1号等为主。红阳、黄金果等中华系品种因抗病性原因切记慎重发展。
育苗
一、砧木苗培育
采种:
在9月上旬-10月上中旬采集充分成熟的果实。经后熟变软后,将果子连同种子一起挤出,装入纱布袋内搓揉,使种子与果肉分离,然后用清水反复淘洗,把洗净的种子放在室内摊开阴干。
种子沙藏处理:
将种子用40-50℃温水浸泡2小时,再用冷水浸一昼夜,然后沙藏50-60天播种。猕猴桃种子在沙藏过程中怕干怕湿,要勤检查、勤翻动,防止霉变。
播种 :
播种时间:一般在海拔800以上地区育苗较为理想,3月中旬至4月上旬播种。
播种方法:
1.苗圃地选择在土层深厚肥沃和排灌及交通条件好的地方;
2.整地作厢,施足底肥,清除杂物,厢宽1米左右,将苗床稍加镇压,浇透水,把沙藏的种子带沙播下。播种后,撒一层厚约2-3毫米的细河沙,并复盖稻草,草上喷水或搭塑料小棚。
3.加强苗床管理,确保培育健壮砧木苗。
二、嫁接苗培育
嫁接时期:
萌动前20天左右为宜即2月中旬至3月下旬。
嫁接方法:
主要采取单芽切接等方法,其具体是选生长充实、髓部较小的接穗,剪取带一个芽的枝段,长3-4厘米。选平直的一面削去皮层,削面长2-3厘米为宜,深度以露出木质部或稍带木质部为宜,将削面的反面削一个50度左右的短斜削面。在砧木距地面10-15厘米处剪砧,选平滑面向下削一刀,削面长度略长于接穗削面,深度同接穗一样,将砧木削皮2/3;然后插入接穗,要求接穗大小与砧木基本相同;注意砧穗形成层对准,然后用塑料嫁接薄膜包扎,露出接穗芽眼即可。
嫁接苗的管理:
1.嫁接后3-4个星期,接芽开始抽发,待新稍长出基本老化后即可除去捆绑薄膜。
2.对春、秋季腹接苗成活后,要立即剪砧,剪口约离接口4厘米即可。夏季接芽成活后,可先折砧后剪砧。
3.及时抹除砧木上的萌芽是成活抽稍的关键。
4.苗圃地要经常中耕除草,注意在除草时不碰到刚发出的接芽。
5.在接芽萌发抽梢后,需在接芽旁边设立支柱,并将新梢绑护在支柱上。
6.幼苗高60厘米时应适当摘心。
7.结合灌水,可施入人粪尿、猪粪等,或在水中加入1%尿素施入,7月份施肥时可适量加施过磷酸钙,促幼苗枝条老化,芽眼饱满。
8.7-8月的猕猴桃苗采取遮阴措施,忌强光直接照射。
园地建设
一、园地选择
猕猴桃根系肉质化,特别脆弱,既怕渍水,又怕高温干旱,新梢既怕强风折断,又怕倒春寒或低温冻害。适宜在亚高山区(海拔800-1400米)种植,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质地疏松、排水良好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建园,如在低山、丘陵或平原栽培猕猴桃时,必须具备适当的排灌设施,保证雨季不受渍,旱季能及时灌溉。园内四周最好建防风林。
二、栽植时期
最佳定植时期在猕猴桃落叶之后至翌年早春猕猴桃萌芽之前定植完毕,即11月上旬至3月上中旬,越早越好。
三、授粉树的配置
猕猴桃是雌雄异株的果树,授粉雄株的选择和配置是保证正常结果条件之一。雄株的选择应注意与主栽品种花期相同或略早,花粉量大,花期长。
四、栽植密度
一般栽植密度与栽培架式以及品种密切相关,密度为1-2m×3-4m,每亩150-220株。
五、支架设立
一般在定植后当年冬季即设立支架,分为支柱(水泥柱、木柱、石柱、竹柱和伴生树等)、横梁(水泥柱、木柱、竹类和金属类等)、棚面为铁丝等。根据当地的情况选择为木材架、钢架、混凝土架和伴生树架等,架式以“Y”型架和“T”型架为主。
六、栽植架式
猕猴桃生产中常用的架式有3种,分别为篱架、T形架和平顶架。
篱架:支柱长2.6米,粗度12厘米,入土80厘米,地面净高1.8米。架面上从下至上依次牵拉4道防锈铁丝,第一道铁丝距地面60厘米。每隔8米立一支柱,枝蔓引缚与架面铁丝上。此架式在生产中应用较多。
T形架:在直立支柱的顶部设置一水平横梁,形成T字的小支架。支柱全长2.8米,横梁全长1.5米,横梁上牵引3道高强度防锈铁丝,支柱入土深度80厘米,地上部净高2米,每隔6米设一支柱。
平顶棚架:架高2米,每隔6米设支柱,全园中支柱可呈正方形排列。支柱全长 2.8米,入土80厘米。棚架四周的支柱用三角铁或钢筋连接起来,各支柱间用粗细铁丝牵引网格,构成一个平顶棚架
栽培管理技术
一、 栽培技术
(1) 定植穴准备最好在上年秋季将园地深翻60-80厘米,定植穴挖深60-80厘米,宽80-100厘米的定植沟或定植穴,每穴在回填表土时,均匀混合施入50-100公斤农家肥,磷、钾、镁等化肥各0.5公斤,或者加入1.5公斤油饼,筑成高于地面20-30厘米的垄或馒头形土堆。
(2)品种配置一般大果园雌雄株按10-15:1均匀搭配,具体栽法为:在每3行中间一行,每隔2-3株雌株栽一株雄株。
(3) 栽植时期和方法
栽植时期:
猕猴桃定植时期与其它落叶果树相同,在秋季和早春都可以栽植。
栽植方法:
若定植穴内埋入的植物稿秆较多,应让其下沉后再栽植。栽植时,苗木放定植穴的中央,勿使根系直接接触肥料。用手使根系向四周舒展,并用细土复盖根部,随后复土盖平,用脚稍微踏实,灌足定根水。栽植深度以根颈部与土面相平或略高为宜,嫁接口不能埋入土中。
二、 管理技术
(1)土壤管理
深翻改土:结合施基肥,以每年或隔年在根系外围深翻挖施肥沟,在树冠内宜浅,待修剪、清园结束时,将施肥沟以外的土壤再深翻20-30厘米。
中耕除草:耕作深度以10-15厘米为宜,春季在树盘附近浅耕,夏季6-8月,结合除草对树盘进行浅耕除草松土,使土壤疏松透气,增强保湿抗旱能力。
(2)施肥管理
基肥:
在10月下旬-11月下旬果实采摘后,立即在树盘周围挖深35厘米,宽30厘米的环状沟或沿植株行向开沟,施入腐熟的有机肥并加入油饼、磷肥,然后灌水复土。亩施渣肥1500-3000公斤,油饼150-200公斤,磷肥100-150公斤。
萌芽前追肥:
2月下旬-3月上旬,施以氮肥为主的速效性肥料,并结合灌水,亩施尿素6-10公斤。
果实膨大期施肥:
谢花后一周(5月下旬-6月中旬),每株施复合肥料100-150克,人畜粪水6-10公斤。
果实生长后期施肥:
7月下旬-8月上旬,施速效性磷、钾为主的肥料,要控制氮肥的施用,以免枝稍徒长,每株施磷、钾肥200-250克。
根外追肥:
在盛花期和座果期,用0.3%的磷酸二氢钾或0.2%的尿素液进行根外追肥。
(3) 水分管理
猕猴桃根系分布浅,不耐旱,也不耐涝;生长需要有较高的空气湿度和保持土壤充足水分。
一是春季萌芽前,结合施肥进行灌水,每株25-30公斤,视旱情,灌水2-3次;
二是伏旱期间,视旱情灌水2-3次;
三是秋雨期,要及时在果园内或植株行间开沟排水。
(4) 整形修剪
整形:
整形以篱架水平整形、少主蔓自由扇形、“T”字形小棚架等树形为主,以轻剪缓放为主,加强生长期的修剪,缓势促花结果。
修剪:
夏季修剪:
一是除萌即抹除砧木上发出的萌蘖和主干或主蔓基部萌发的徒长枝,除留作预备枝外,其余的一律抹除;
二是摘心即座果期,春梢已半木质化时,对徒长性结果枝在第10片叶或最后一个果实以上7-8片叶处摘心;春梢营养枝第15片叶处摘心,如萌发二次梢可留3-4片叶摘心;
三是疏枝即疏除过密、过长而影响果实生长的夏梢和同一叶腋间萌发的两个新梢中的弱枝;
四是弯枝即幼树期对生长过旺的新梢进行曲、扭、拉,控制徒长,并于8月上旬将枝蔓平放,促进花芽分化。
冬季修剪:
一是疏枝即主要疏去生长不充实的徒长枝、过密枝、重叠枝、交叉枝、病虫枝、衰弱的短缩枝、无利用价值的萌蘖枝和无更新能力的结果枝;结果母枝上当年生健壮的营养枝是来年良好的结果母枝,视长势和品种特性留8-12个芽短截,弱枝少留芽,强枝多留芽,极旺枝可在第15节位后短截。已结果3年左右的结果母枝,可回缩到结果母枝基部有壮枝、壮芽处,以进行更新。
二是结果枝处理已结果的徒长枝,在结果部位上3-4个芽处短截,长、中果枝可在结果部位上留2-3个芽短截,短果枝一般不剪。留作更新枝的保留5-8个芽短截。
病虫害防治
一是主要病虫害有花腐病、炭疽病、蔓枯病、褐斑病、果实软腐病、疫霉病、根朽病和金龟子、透翅蛾、花蕾蛆、吸果夜蛾等,主要采取以加强管理,增强树势,强化土壤消毒,加强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方法防治。
二是果实日灼病主要加强树势管理和合理修剪。果实生长发育期间(8月下旬),采用套袋法可以预防日灼病。
一. 主要病害防治
1.果实熟腐病
①危害症状: 当猕猴桃成熟之际,在收获的果实上的一侧出现类似大拇指压痕斑,微微凹陷,褐色,酒窝状,直径大约5毫米,其表皮并不破,剥开皮层显出微淡黄色的果肉,病斑边缘呈暗绿色或水渍状,中间常有乳白色的锥形腐烂,数天内可扩深至果肉中间乃至整个果实腐烂。贮藏期间腐烂率高者达的30%。
②病原菌:属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riadothide)
③侵染过程:该病靠风、雨、气流传播以及修剪造成的枝条伤口感染。在20℃气温条件下经14-21天的潜伏期后侵染果实(即谢花后3周左右开始侵染幼果),果实成熟期表现出被害症状。
④防治方法: A幼果套袋:谢花后一周开始幼果套袋,避免侵染幼果。B药剂处理:从谢花后二周至果实膨大期(5-8月)树冠喷布50%的多菌灵800倍液或1:0.5:200倍式波尔多液,或8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3次,喷药间隔时间为20天左右。
农业防治: 清除修剪下来的猕猴桃枝条和枯枝落叶,减少病菌寄生场所。
2.根腐病症状:初期在根颈部发生暗褐色水渍状病斑,逐渐扩大后生白色绢丝状菌丝。病部的皮层和木质部逐渐腐烂,有酒糟味,菌丝大量发生后经8-9天形成菌核,似油菜籽大小,淡黄色。以后下面的根逐渐变黑腐烂,从而导致整个植株死亡。
病原菌:由担子菌纲,蜜环菌属Armllariamellea (Fries)karsten引起的病害。
浸染过程以菌丝在被害部越冬,武汉地区4月份开始发病,7-9月是严重发生期,10月以后停止发展。在土壤粘重,排水不良的果园时有发生。
防治方法:建园时要选择排水良好的土壤,雨季要搞好清沟排渍工作,不要定植过深,不施用未腐熟的肥料。
树盘施药在3月和6月中下旬,用代森锌0.5kg加水200kg灌根。
发现病株时,将根颈部土壤挖开,仔细刮除病部及少许健全部分用0.1%升汞 消毒后,涂波尔多浆,经半月后换新土盖上,刮除伤面较大时,要涂接蜡保护,并追施腐熟水粪,以恢复树势。
3.蒂腐病 症状:受害果起初在果蒂处出现明显的水渍状,以后病斑均匀向下扩展,果肉由果蒂处向下腐烂,蔓延全果,略有透明感,有酒味,病部果皮上长出一层不均匀的绒毛状灰白霉菌,后变为灰色。由于蒂腐病为害,贮藏期烂果率20-40%。
病原菌:为葡萄孢菌(Botrgtiscinerea Persoon)
侵染过程:病菌以分生孢子在病部越冬,通过气流传播。春季该菌先侵染花引起花腐。果实感染发生于采收、分级和包装过程中。猕猴桃园中病菌孢子的大量形成时期是在开花期至落瓣期。猕猴桃在冷藏(0℃)条件下受染果实约经4周出现症状,12周后未发病果一般不会再发博
防治方法:(1)搞好冬季清园工作。
(2)及时摘除病花集中烧毁,开花后期和采收前各喷一次杀菌剂,如倍量式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
(3)采前用药应尽量使药液着于果蒂处;采后24小时内药剂处理伤口和全果,如用50%多菌灵1000倍液加“2,4-D”100~200ppm浸果1分钟。
二、主要虫害防治
1.叶蝉:叶蝉种类颇多,为害特点:成虫若虫吸猕猴桃树的芽叶和枝梢的汁液,被为害叶面初期出现黄白色斑点,渐扩展成片,严重时全叶苍白早落,树体衰弱,产量锐减。
生活习性:据调查,一年发生四代,以第四代成虫在冬季绿肥作物和杂草丛中越冬。早春越冬成虫开始活动交尾后进行产卵,卵期7-10天,若虫期15-20天。四月中下旬第一代成虫产卵,卵产于叶背靠近主脉的叶肉内顺主脉呈条状。少量产于侧脉附近的叶肉内,一次产卵4-10粒。第二代成虫发生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全年中的发生高峰期,平均每叶达13.9头。
防治方法:(1)选择抗性品种栽培,美味猕猴桃(如金魁品种)比中华猕猴桃受害轻。中华猕猴桃中叶片薄的“金阳一号”,“庐山香”受害严重,而叶片较厚的“金农一号”,“武植3号”等品种受害轻一些。
(2)选择适宜的架式,该虫害的发生与光照强度有关,棚架受害重一些,T形架和篱架轻一些。
(3)清园消毒,清除果园内和四周杂草,冬季绿肥及时翻耕回田。
(4)药剂防治,省果茶所于成虫发生盛期喷布40%乐果1:1200倍液,防治效果达99.3%,喷布10%多来宝1:2500倍液防治效果达99.6%。亦可喷布25%敌杀死3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右湿性粉剂4000倍液及其它菊酯类药剂,均能收到较好防治效果。
2.吸果夜蛾为害猕猴桃果实的吸果夜蛾以鸟嘴壶夜蛾和枯叶夜蛾为主。为害特点:当果实近成熟期,成虫用虹吸式口器(具有粗壮而锐利的口器,喙的端部和两侧具有许多小剌)剌破猕猴桃果皮而吮吸果汁。刺孔甚小难以察觉,约1周后,刺孔处果皮变黄而凹陷并流出胶液,其后伤口附近软腐,并逐渐扩大为椭园形水渍状的斑块,最后整个果实腐烂。
鸟嘴壶夜蛾的形态特征:褐色中型蛾,头前胸及足赤橙色,前翅翅尖钩形,后缘中部内凹,从翅基有2条并行深褐色线,后翅淡褐色,外半区色较深。下唇须下伸似鸟嘴状。体长23-26毫米,翅展49-51毫米,幼虫老熟时体长46毫米,灰黄色,体背及腹面均有1条灰黑色宽带,自头部直达腹末。
生活习性:在武汉地区1年发生3-4代,幼虫成虫均可越冬,从5月下旬至11月中旬未曾间断,并在6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9月中旬至10月中旬形成三个发生高峰期,且每一代成虫期约为38天。为害猕猴桃果实多为第三代成虫。其各代幼虫多在木防已和汉防已上取食。
防治方法:(1)搞好清园消毒工作,将果园及其四周的木防已、汉防已等连根铲除。
(2)果实套袋:从幼果期始对猕猴桃果进行套袋。
(3)诱蛾:成虫为害前,用瓜果浸于剧毒农药氟乙酸胺15倍溶液中1分钟取出,挂在果园中诱杀,但切实注意人畜安全。利用吸果夜蛾喜紫外光谱的原理,可在果园安置黑光灯进行诱杀。亦可用8%糖和1%醋的水溶液加0.2%氟化钠配成的诱杀液挂瓶诱杀。
(4)拒避:在10亩猕猴桃园中,设40瓦金黄色荧光灯6盏,能减轻吸果夜蛾为害的数量。
3.蝙蝠蛾为害特点:以幼虫在树干基部50cm左右和主蔓基部的皮层及木质部为害,蛀入时先吐丝结网将虫体隐蔽,然后边蛀食边将咬下的木屑送出,粘在丝网上,最后连缀成包,将洞口掩砖有时幼虫在枝干上先啃一横沟再向髓心蛀入,因而常造成树皮环割,使上部枝干枯萎或折断。虫道多自髓心向下蛀食,有时可深达地下根部,虫道内壁光滑。化蛹前虫包囊增大,色泽变成棕褐色,先咬一圆孔,并在虫道的内口处用丝盖物堵在孔口准备化蛹。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5-44毫米,翅展66-85毫米。体褐色头部小,口器退化。触角丝状,细而短。前翅黄褐色,前缘有明显的7个褐色斑,中央有1个深色稍带绿色的三角形斑纹,翅外侧有2条较宽的褐色斜带纹;后翅略短于前翅,灰褐色,边缘微黄;腹部长筒形;前中足发达,密被褐色茸毛。卵球形,长径约0.7毫米,初为乳白后变黑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50毫米左右,头部红褐色,胴部污白色,圆筒形,体表具大而明显的黄褐瘤突和毛片,腹部第一至第八节背中央各有一特大毛片。腹足俱备。
生活习性:在我省一年一代,少数二年一代,以卵在地面或幼虫在树干基部隧道内越冬,来年4月中旬孵化。初龄幼虫以腐殖质为食,2、3龄后转向树根颈内蛀食,成虫于8月下旬至9月出现。
防治方法:(1)保护天敌,食虫鸟、捕食性步甲虫和寄生蝇等均对蝙蝠蛾发生量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检查果园,发现树干基部有虫包时,撕除虫包,用细铁丝插入虫孔,刺死幼虫。或用50%敌敌畏50倍液滴注,或用棉球醮药液塞入蛀孔内。或用磷化铝片剂, 每孔用 0.1g即可,孔口用湿泥堵塞,毒杀幼虫。
(3)清除果园附近杂木,如黄荆,野桐等寄主植物。
(4)结合修剪,剪除受害藤蔓烧毁。
(5)初龄幼虫在地面活动期在树冠下及干基部喷10%氯氰菊酯2000倍液,消灭2,3龄幼虫
采收、贮藏
一、采收一般猕猴桃果实固形物含量要求在6.2%以上。中华猕猴桃早熟品种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迟熟品种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采收,美味猕猴桃在10月底至11月上、中旬采收,最晚不迟于露霜。每天采收时间最好在早晨露水干后至中午以前采收,下午温度高,果实在筐内易发热。果实采收后一般按大小规格,进行分级包装,一级果单果重100克以上;中华猕猴桃二级果80-100克,美味猕猴桃70-100克;三级果50-80克。
二、催熟猕猴桃果实采收后,有一个后熟过程。环境中乙烯浓度越高,后熟越快。因而可用1000PPM乙烯利浸果催熟,而提早两周上市。也可用厚度为0.05毫米的聚乙烯薄膜,把一箱一箱装好的猕猴桃,整堆包封起来,利用果实自身释放的乙烯催熟。
三、 贮藏保鲜
预冷可采取强制空气冷却、冷库冷却或水冷却等方法,将温度降至或略低于贮藏温度0-2℃即可。用水冷却的必须及时干燥,消除果面水气。
贮藏方法利用常温贮藏、低温贮藏和气调贮藏等方法,可分别对猕猴桃进行短期贮藏(1-2个月)、中长期贮藏(4-6个月)和长期贮藏(6-8个月),其中低温贮藏应用得最广泛。
在商业化生产中,为了使果实软化,达到可食熟度,一般将果实放置在温度15-20℃条件下,用乙烯100-500毫升浓度处理12-24小时,再在温度15-20℃条件下放置一个星期,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