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森村乡渔岸村恬静的小河里,3000只鸭子在水面游弋,你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充满生机的鸭场的主人竟是一个肢体有缺陷的残疾人。

今年55岁的张社利在孩儿时代,也是一个天真活泼的顽童,一次意外使他失去了右手,成为肢体残疾人,如此大的打击,使他成了一个不善言笑的孩子,从此消沉度日,消极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张社利的生活并没有多大改变,家中还是一贫如洗。

“作为一个失去手臂的残疾人,如何去改变自己的生活呢?”张社利一直都在思考。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农村大地,村民们都走向了富裕的道路,也触动了张社利的神经。

“村子里已经有好几个养鸡场了,再挤进养鸡行列销售就成问题了。正好我家边上有条小河,养鸭倒不失为一条出路。”2006年,张社利经过一番思考,在亲戚的帮助下,购买了100多只鸭苗,试着在河边放养,5个月后就开始产蛋并有了经济效益,通过一年的试养终于有了靠自己劳动创造出来的一点微薄的收入,积累了一点养鸭的经验,这使张社利感觉到:只要肯吃苦、肯动脑筋,残疾人照样能脱贫致富。初步感受到成功喜悦的张社利,更加坚定了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2010年,张社利又把养鸭场的规模扩大到了3000羽,他租赁场所,搭建鸭棚,前期投入七万多元。正当张社利的养鸭资金发生困难时,村支部书记吴泽益借给他一万元,又帮忙联系银行贷款三万元,解决了张社利的后顾之忧,5个月之后鸭子产蛋进入旺盛期,有了收获,他归还了借款,生活也得到了改善,过去不善言谈的老张,现在逢人就笑了。

就这样,几年来,张社利风里来雨里去,不怕苦不怕累,起早摸黑,一边学习,一边摸索养鸭技术,逐步扩大规模,养殖经验也不断丰富。现在,张社利的养鸭场每天产蛋3000个,单价0.80元,不出远门就能销售一空。

残疾人张社利养鸭致富事迹在周边村民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有村民前来向他学习养鸭经验,他总是乐意并认真地向他们传授技术,并帮助他们解决在养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张社利也渐渐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赞誉。

临近采访结束时,一群群鸭子正在河面上扑腾,那场面甚是壮观。张社利笑呵呵地说,所有鸭子进棚的场面才叫壮观呢!说完他执意穿起雨裤走进河中,只见他这头一拢,那头一拢,3000多只鸭子全部汇集在一起,浩浩荡荡地在河面上游动,并慢慢地走进鸭棚。那种场面,就像战场上的司令员指挥着千军万马。

“用自己的行动与正常人一样勤劳致富,用事实证明独臂残疾人也有创业成功之路。”如今,张社利在养鸭上又有新的发展目标:加大投资,扩建鸭舍,养殖蛋鸭5000羽,年实现纯利润十万元。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