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边听边看,学习效果就是好!

中蜂原在山野野生,作巢于地穴、树洞、丛林或岩隙间。公元1700年前,有人引诱捕捉野生中蜂,用木桶饲养,才变为家蜂了。直至20世纪初期,我国引进了意大利蜂种,才提倡用活框蜂箱和科学养蜂技术,其优点是便于检查、运输和取蜜。从当前赣南实际情况看,中蜂数量不断减少,种群亦遭到威胁。为保护中华蜜蜂,防止意大利蜂对中华蜜蜂的侵袭,有专家建议政府提供一定的人力财力,设立保护区,在保护区内禁止饲养西蜂;通过选育抗病、高产的品种,提高中蜂的生产性能,减缓或停止中蜂被取代的过程;将西蜂的高产性能,如分泌王浆、采集蜂胶等基因转入中蜂,培育新品种。笔者认为,增强中华蜜蜂自身生存能力才能适者生存。采用地中作房饲养中蜂,尤其是在果园中作房饲养中蜂,是保护中华蜜蜂的创新措施,值得大力研究与推广。

现以大余县吉村乡右源村养蜂专业户蓝善富地中作房饲养中蜂为例,来表述地中作房的结构与模式。蓝善富从1958年起饲养中蜂,1985年采用了地中作房养蜂,至今活框箱养蜂25 群,地中作房养蜂10群。采用地面活框蜂箱,造价较高,并且蜂箱置于露天中,日晒雨淋,易于腐蚀霉烂,经济不合算,便试用4 块水泥板拼成正方形,底面着地,另凿一巢门,上覆盖箱盖,以代蜂箱。这样很耐用,但暑天散热不良。对此,他想到中蜂的蜂巢源于洞穴、树洞、崖石中,如果使蜂巢恢复其自然状态,则可解决冬寒夏热的现实问题。于是,设计出地中作房养蜂:1.在房前屋后、树旁坎下排水通畅高燥之处,挖地作房。2.掘地穴长52厘米、宽33厘米、深35厘米,呈立体长方形。3.挖好地穴后,打紧四周穴壁,再抹少量水泥,使之牢固而无缝隙,穴内前后壁上沿处用水泥做出放巢框的槽。穴底则只须平整而不粉泥浆,这样可以接到'地气'(有一定的湿度),便于清扫。4.穴内如同活框蜂箱一样,可容12个至14个中蜂巢框。穴的顶部的四周筑高1厘米至2厘米的土坯,稍稍高出地面而且有向外倾斜一定坡度。5.穴顶置约2厘米厚的活动盖板,盖板面的一端高于另一端,可使雨水流于穴巢之外。盖板的边缘凿几个细小圆孔为巢门。顶板覆盖一些树枝或薄膜,以免烈日直晒与雨水浸入,冬天则遮盖麻袋等物,以防风寒积雪与霜冻。6.地中蜂巢建成后,待泥浆干燥、浊气散尽,即可引入蜂群饲养。

地中作房饲养中蜂的优点:1.既适应了蜜蜂的本性(源于山岩、土隙中生存),又便于检查管理(尤其是从地穴提出蜂框,摇蜜很便利)。在房檐、屋角、走廊边或树兜下,都可掘土作穴。这比用木桶与木箱养蜂省木料、省工费,造价降低85%以上。2.地中作房养蜂模拟中蜂原始居住洞穴,全年湿度在75%至85%,所以四季温度适宜,冬不过冷夏不过热。3.卫生条件较好,不易发生卷翅病和冻伤幼虫,并且穴壁没有缝隙,巢虫难以侵入寄生与产卵。4.地中作房所养中蜂,群势强,每群至少可维持7至8个标准框,常见蜂多于脾,酿蜜速度快,产量高。蓝善富地中养蜂比地面养蜂每群多3框蜂,群势强60%,每框多产蜜0.17公斤,每群产蜜量多7.6公斤,产量高出73.1%。

木桶养蜂怎样人工分蜂_木桶养殖蜜蜂_中蜂土法木桶养殖技术

地中作房养蜂,造价低、冬暖夏凉,生态环境好,切合中蜂生物特性,从而具有群势强、产量高、病害少的优越性。采用此法养蜂在饲养管理上简单易行,经济效益好。但地中作房养蜂也有局限性,一是不能转移,二是受地理环境和蜜源条件的约束,在同一地点不可能饲养很多蜂群。因此,只有蜜源与粉源丰富的山区和丘陵地区,尤其是有百亩连片的脐橙园,才适合于采用地中作房饲养中蜂。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