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说得好,“要养好一塘鱼虾蟹,首先要调好一塘水”。由此可见,水是池塘养殖的前提条件,水产养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养水,养殖池水质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养殖结果的成败。对精养池塘而言,由于苗种放养密度大,投饵量多,极易造成水质污染。一旦水质变坏和酸化,就会造成病原菌大量繁殖,从而引发疾病,导致生长缓慢,用药成本上升,养殖产量和效益下降。因此,只有调控好水质,才能控制疾病,提高生长速度,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养殖目的。现将水质的识别方法与调控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水质识别方法
1.从水色识别。水色是水中浮游生物和其它物质的一个综合反映。不良水色主要有3种:一是翠绿色水。当水体的颜色呈翠绿色时,池水的透明度降低,水体中含有大量的蓝藻,如铜绿微囊藻、不定微囊藻等,是池水老化的标志;二是红棕色水。池水在阳光照射下呈红棕色,水体中含有大量甲藻门的藻类,如裸甲藻、多甲藻等,是池水变坏的标志;三是黑绿色水。在天气较热时,池塘的下风处常浮有一层绿膜,这说明水体中的浮游植物较多,以裸藻门的藻类为主,如双鞭藻、棘刺囊裸藻等,是鱼类不易消化的藻类品种。优良的水色随光照和时间的不同,水色常有变化,一般上风处水色淡,下风处水色浓;上午水色淡,下午水色浓。优良的水色主要有2种:一是黄绿色或鲜绿色。呈现这样颜色的池水中以绿藻为主,如球藻、新朋藻、多芒藻等,生长绿藻的水体颜色呈黄绿色,绿藻繁殖较多时水色呈鲜绿色。绿藻可以大量吸收氮肥,可起到净化稳定水质的作用,是养殖者所期望的水色;二是黄褐色或褐绿色。呈现这样颜色的池水中含有硅藻门、绿藻门。硅藻是许多水生动物及其幼体的优质饵料。当硅藻大量繁殖时,池水的颜色呈黄褐色或褐绿色水,这样的水色是水产养殖中的上好水色。
2.从透明度识别。所谓透明度,是指阳光透入水中的程度。透明度与水色直接相关,而水色又标志着水的肥瘦程度和水中浮游生物的多少。精养池塘池水适宜的透明度为30㎝左右。若小于20㎝,则表明池水过肥;若大于40㎝,则表明池水过瘦。养殖动物因生活习性和食性不同,对水质的要求也有所不同,青、草、鳊适应于较消瘦的池水,而鲢、鳙、罗非鱼适应于肥水,虾、蟹适宜的透明度为30-40㎝。
3.从酸碱度(ph值)识别。酸碱度(ph值)是反应水质状况的综合指标,PH值升高说明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强,水中溶解氧增多;PH值下降是水质变坏、溶解氧降低的表现。PH值变化也是引起化学成分变化的一个主要因素,PH值降低可使有毒的硫化氢和亚硝酸盐的毒性增加;PH值过高又会使有毒的氨氮增加。养殖池水安全的ph值为6.0-9.0,而对于鲢、鳙、草、鲤、鳊等温水鱼类,则喜欢生活生长在偏碱性的池水中。最适宜鱼类生长的pH值范围为7.5-8.5;虾类为7.8-8.6;河蟹为7.6-8.0。一旦ph值超出9.5或低于4.5,就会导致养殖动物死亡。
4.从水华识别。水华的发生,不仅需要有充足的营养和适宜的理、化条件,同时还受到水体中微生物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微生物是水华的诱导因素,它可以促进水华产生。养殖池水有一定水华的属于肥水,对鲢、鳙、罗非鱼生长有利,但因溶氧低,引起藻类死亡,造成池水转浑发臭,极易导致浮头或泛塘。
5.从油膜识别。一般肥水池塘下风处常有暗绿色或烟灰色油膜,粘性发泡,日变化为上午少,下午多。只有少量油膜时,应属理想水质;但过多的油膜就会影响水中的气体和水上气体的交换,应通过加注新鲜水来解决。
6.从味道识别。如果池水中浮游生物过多,未能被养殖动物所利用,则会衰老死亡,在池塘的下风处可闻到腥味或臭味,此时应注意防范池水缺氧和水质恶化。
养殖实践证明,理想的养殖水体的水色是浓而不深,有“早呈红夜呈绿”的变化,水面有一层油膜,透明度适中。这样的养殖池水,浮游生物多,溶氧充足,既保证养殖动物有较好的生活环境,又有丰富的天然饵料,可促进其快速生长。
二、水质调控措施
所谓水质调控就是根据所养殖种类及其生理特性,将养殖池塘的水体调控成符合渔业用水标准的水质,以确保养殖动物的健康快速生长。主要采取以下3种调控措施:
1.物理调控。一是定期加换新水。在高密度养殖情况下,池塘中残饵、污物较多,厌氧发酵产生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造成水体恶化,尤其是在高温季节,水质变化更快,因此定期注换新水是调节水质最经济适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每7-10天加注新水1次,每次加水20cm;生长旺季每15-20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30%,以降低池塘污染因子,保持池水的肥、活、嫩、爽。具体的加换水时间和加换水量,应根据水位、肥度、渗漏、浮头、吃食、生长等情况灵活掌握。二是机械增氧。通过增氧机的打水作用,增加池水中的溶解氧,使底质中的有机物和水体中的残饵、排泄物等氧化分解成单胞藻类所需的无机营养盐,减少有机废弃物的污染,保持优良的水质条件,从而避免产生诱发疾病的应激条件。一般晴天下午2:00-3:00开机1-2小时,此时开机的目的是打破热层,搅水消除氧债;阴天次日清晨3:00-5:00开机至日出,此时开机的目的是直接增氧池水溶氧;阴雨连绵半夜开机一直持续到日出;浮头提前开机,傍晚、雨天白天不开机。有条件的地方,可在增氧设备上安装溶氧控制器,根据养殖实际,设定池水溶氧的上、下限,实现自动增氧,始终保持池水溶解氧在5mg∕l以上,为鱼虾蟹创造舒适快乐的生长环境。三是合理施肥。应把科学施肥贯穿于养殖的全过程。苗种放养前都需要培养生物饵料,生物饵料适口性好,营养全面,是任何人工饵料无法替代的,是增强苗种体质、提高放养成活率和加快生长速度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另外,通过适度施肥,增加水体中的营养物质,使浮游生物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可有效降低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含量,起到改良水质的作用。5-6月份,以投施有机肥为主,每7-10天投施1次;7-10月份,以投施生物肥为主,每10-15天投施1次。
2.化学调控。化学调控是指向池水中投放某些化学药剂,以达到改良水质的目的。主要有以下2种方法:一是生石灰调控。生石灰是国内外公认的使用最多、最有实用价值的水质改良剂,它可以调节ph值,增加水体硬度,促进水中过多的浮游植物和有机物质沉降,不仅具有改良水质作用,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杀菌消毒和预防病害的功效。一般每半月使用1次,用量为15-20㎏∕亩,方法是加水化浆后趁热全池泼洒,不留死角,使池水呈弱碱性。二是增氧剂调控。向池塘里投施某些化学增氧剂,使其在水中分解或与水发生反应时生成大量氧气,从而达到增加溶氧,改良水质的作用。常用的增氧剂有过氧化钙(增氧灵、粒粒氧等)、过氧化氢(双氧水)等。过氧化钙撒入水中后可以缓慢地释放出氧气和氧化钙,在池塘中同时具有增氧、杀菌和调节ph值的作用,实用价值较高;过氧化氢是氧化剂,具有抑菌和杀菌作用,同样可以分解放出氧气,一般用于改良池塘水质和底质,也可作为缺氧浮头时的现场急救药品。
3.生物调控。生物调控是指利用生物的方法调整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实现池塘养殖水体的生态净化和修复。它具有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生态环保等诸多优点,是改良水质的发展方向。生物制剂中含有大量的有益菌,可调节和改善养殖池塘的生态环境, 抑制和减弱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减少养殖动物暴发性病害的发生,并将排泄物、残饵、浮游生物残体、药物等迅速分解为CO2、硝酸盐、磷酸盐、硫酸盐等,从而改善养殖水体的水质,促进基础物质的循环流动。在精养池塘内定期使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底质改良剂等,通过生物分解水中和底底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有利于维护池塘生养殖环境的稳定,提高养殖动物的机体免疫力,降低发病率。需要提醒的是生物制剂在分解有害物质过程中,会增加池中耗氧量,应在使用前天晚上抛洒1次以过碳酸钠为主要成分的片状增氧剂,并在使用前3-4h持续开启增氧机增氧,以充分发挥好氧生物制剂的调水效果。另外,生物制剂不能与抗生素、杀菌药或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草药同时使用,因为这些药物会杀死或抑制其中的活菌,消弱其调水改底的作用。
(本文由农家科技杂志社独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