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池塘条件。要求面积 2~5 亩,水深 1.2 米以上,水质优良,水源充沛,进排水系统完善,塘埂坚实,防逃设施严密、无漏洞。要在排水处附近挖一个坑,以方便捕捉。
② 池塘的清塘与消毒。选择晴天,每亩用生石灰100 千克进行全池泼洒消毒(如是历年老塘应增加用量至 150 千克 / 亩),杀灭敌害及各类有害细菌,改良土壤。
③ 培育水质。在计划放养前对池塘进行施肥工作,每亩用经发酵消毒的有机肥 200 ~ 500 千克,用水搅拌去渣后将肥水泼洒到池塘内,培育天然饵料,可提高泥鳅的成活率并促进其生长。
④ 苗种的消毒处理。为防病原体混入养殖用池塘,苗种在放入池塘前,必须用药物进行消毒防病,可用2 毫克 / 千克浓度的漂白粉或 12‰~15‰浓度的食盐进行药浴,5~10 分钟后即可入池。
2.苗种放养与饲养管理。
① 苗种放养。每亩放养规格 3 厘米以上的苗种3 万~5 万尾,并可混养花、白鲢 60~80 尾,鳊鱼60~80 尾。花、白鲢比例为 1 ∶ 2,规格为 0.1~0.2千克 / 尾 ;鳊鱼规格为 0.05~0.1 千克 / 尾。混养有以下好处 :一是这些鱼可利用水体中的天然饵料与饲料残屑 ;二是可调节与改良水质 ;三是可预测池塘水质与溶氧量,鲢鱼缺氧时会发生浮头现象,说明水质有问题,应及时注换新水。
② 饲养管理。泥鳅食性杂,浮游动植物、微生物、有机碎屑等都能食用,在苗种入池后要因地制宜地选择饵料品种,做好投喂适口饵料的工作。投饵量以1~2 小时吃完为宜,早晚投喂,在养殖最旺期可加喂1 次,当温度超过 30℃或遇雷暴雨天气时可少投喂或不投喂。投饵应做到定质、定量、定时、定点。
③ 日常管理。苗种入池后,应加强巡塘工作,观察它们的摄食情况和水质变化情况,做好塘口记录。定期注换新水,以利于水质的改良与高温期间的降温。
④ 疾病预防。泥鳅发生疾病以细菌性的赤皮病、烂鳃病为主。日常管理中,应经常注换新水,定期用生石灰 20~25 千克 / 亩,或漂白粉1毫克 / 千克浓度进行全池泼洒,可起到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