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水产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技术的定义是什么

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培养具备水产动、植物增养殖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水产养殖生产、教育、科研和管理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水产养殖开发、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学和水域环境学的基本理论以及水产增养殖、渔业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生物学和化学实验教学、水产增养殖实践性环节、微型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水产经济动、植物增养殖技术、营养与饲料和病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想知道,生态水产养殖技术要点都有什么呢?

生态水产养殖技术要点:

1.水域环境的控制

在水产养殖中,水域环境是决定养殖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从前期选址到中期管理,都需要引起养殖户的重视。首先,养殖户应当选择一处远离工厂或居民区的干净水域,并使用设备进行水质检测,确定符合水产养殖要求后,进行水域整理工作,例如要张拉防护网,防止水产品养殖过程中外逃,还要在养殖水域内适当种植一些水草等,增加水中含氧量。后期水产养殖过程中,也要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像气温变化、水位高低变化等,都是水域环境管理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2.苗种的选择

选择品种时,应当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尽量选择一些本地的水产品种,可以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对提高苗种成活率以及后期的快速生长也有积极作用。另外,优良的苗种还可以降低后期病害的发生率,也就意味着减少了化学药剂的使用,也符合生态养殖理念。如果因为养殖需要,从外地引进一些新的品种,一是要接受渔业管理站的健康检测,防止外来苗种携带病原,造成本地水域污染;二是要求进行一段时间的隔离养殖,观察确定不会对环境或其他水生生物产生危害后,再在公共水域进行养殖。

3.饲料的科学喂养

水产生态养殖中,对于饲料的投喂也有专门的要求,除了要根据水域内苗种数量多少确定投喂量外,还要坚持“由少增多,少量多次”的投喂原则。特别是对于养殖新手,应先投喂少量饲料,一段时间后观察水域(池塘)中饲料剩余情况,如果无剩余,下次投喂时可以适当增加饲料量。直到观察到水域中有少量饲料剩余,此时投喂量即为最佳。科学进行饲料投喂,能够减少水域因为饲料残余而导致水质败坏、浮游生物过度繁殖的情况,保证了水质纯净、健康。

4.药物的规范使用

生态养殖中,对各类疾病的防控工作也十分关键。基于生态养殖理念的水产养殖,首先要做到对常见疾病的有效防范,例如掌握某一类疾病的发病规律,了解其致病原因,这样就可以在疾病暴发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通过更换水体、进行水体消毒等措施,避免爆发疾病带来损害。另外,对于已经出现的疾病,则需要按照渔业管理站的指导进行科学用药,使用低毒高效的绿色药物,精准把握用量,在短时间内取得治病效果,且不会对水域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5.益生菌的选择

在淡水养殖过程中,有很多适宜淡水养殖品种生长的有益菌类,在养殖过程中需要重视菌类的选择工作。首先,就是要挑选自然水域中的菌类,这一类菌类不仅能够帮助养殖品种健康生长,同时也是模拟养殖种类成长生态环境的重要条件,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菌类的投放也需要注意数量,如果数量过多反而会引发负面效果。其次,就是要根据养殖种类的特性来投放合适的种菌,通过这些种菌可以促进菌类更好的生长,以此保障水产品的健康生长。最后,就是在采购种菌时,一定要确保采购渠道的规范性,并且经过一些试验确认种菌能够实现良好的效果才能真正投入使用。

水产养殖技术怎么样

水产养殖技术是指在人为的控制下,水产品进行繁殖的生产行为,其整个过程都是以人工饲养为主。

所谓的陆基养殖指的就是改变传统的淡水养殖和海水养殖,而是采用封闭式的循环水养殖技术。

主要装置是采用环保型的信息技术,进行集约型水产养殖。

陆基养殖相对于传统的淡水养殖有多不同之处,相对于传统的养殖技术,路基养殖数量是传统养殖的三倍。陆基水产养殖技术在国际水产养殖当中都是比较先进的养殖技术,它的出现是对传统养殖技术的突破和创新。

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受传统水质环境的影响,可以有效的水质环境进行控制,同时还可以减少养殖的占地面积。由此可见,陆基养殖占地面积小、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比较少,适合于很多城市的运用。

鱼的养殖技术

一、养殖场的选择

半滑舌鳎养殖场的选择十分重要,最好选择水源丰富,无污染,水质状况良好,水温合适,能利用水文条件适合的地下井水更好。室内大棚、工帮化养殖保险系数较高,也可利用虾池、池塘进行室外养殖,让半滑舌鳎直接摄食天然饵料,其生长速度也比较快,实验表明,在虾池中放养半滑舌鳎苗种5个月时间平均可生长至450克,由此可见其生长速度快,室外养殖,水位要求1.5-2米,如果放养密度较大可人工进行投饵。虾池在池底四周设计挖掘0.5-1米的环行沟更利于舌鳎的越冬与渡夏。

二、建池条件

半滑舌鳎工厂化养殖对池子形状结构没有特殊的要求,一般现有养殖芽鲆、大菱鲆的池子完全可适合半滑舌鳎的养成。

三、投饵

半滑舌鳎生性游动缓慢,习惯昼伏夜出,在池中分布均匀,大多数鱼贴伏池底,喜聚于进水口,这对半滑舌鳎配合饵料的投喂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既要求配合饵料在水中不易散失,又必须是沉性的。饵料配方为:100g(沙蚕10%、牡蛎10%、沙钻鱼20%、鲅鱼10%、粉末50%、Vc2.5‰、Ve1‰、鱼肝油5‰、海特维3‰、酵母粉2.5‰),养殖户可根据此配方利用小型饵料加工机自己加工饵料,成本低,可使养殖户获得更多的利润,当然在加工饵料时饵料大小规格变化比大菱鲆小,必须适口才能进行喂养。

四、水质管理

注意测定水温,通过调节换水量维持饲育水的水质,每天的换水量根据鱼的放养密度,养成池水质情况而定,一般高温期6-8个循环/天,平时4个循环/天,根据投饵情况加大换水量是有利于保持水质。

五、放养密度

池中半滑舌鳎放养密度根据水质条件而定,(溶解氧等)一般工厂化养殖5-20kg/m2,虾池0.5-1 kg/m2。

六、生长速度

半滑舌鳎生长速度较快,年生长速度可达500克左右,且二日龄鱼生长速度为200-400%,与牙鲆十分接近。

七、疾病防治

目前,疾病对半滑舌鳎养成尚未构成威胁。在日常管理中,密切观察鱼体的摄食情况、游动、体色,有无异常行为,及时察觉发病前兆并防治。适时调节换水量,定期疏苗降低放养密度,定期有规律地进行药浴及投喂药饵,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议每月倒池一次,常见疾病有:腹水病、腹涨病、烂鳍烂尾,应用常规药物即可治愈。

八、光照要求

半滑舌鳎喜欢弱光条件,晚上不开灯仍可凭嗅觉摄食。

无公害水产养殖的技术要点有哪些?

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无公害水产品,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养殖户的收入,又可以保护水生态环境。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要点,包括产前、产中、产后等一系列环节,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产地环境要求;选择和保持无公害水产养殖环境是无公害养殖的前提,包括大气环境质量、渔业水域环境和渔业水源水质。其中,大气环境中的悬浮颗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氟化物等四种污染物的浓度要在限定量以下;水域环境要求渔业水域土壤中汞、镉、铜、砷、铬、锌等含量低;渔业水源水质要求水质的感官标准即色、嗅、味(不得使水产品带有异色、异嗅、异味)。

培育和选用健康苗种;用于繁殖的亲本必须来源于原良种场,质量符合相关标准。生产条件和设施应符合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苗种质量须经具有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检验检疫。控制适宜的养殖密度;合理的放养密度是无公害水产养殖的重要内容。超负荷养殖易引起养殖环境恶化,疾病爆发蔓延,水产品质量下降和商品率低等问题。养殖密度必须严格控制,确保良好的养殖环境。提供优质的饵料;饵料营养是无公害水产养殖的物质基础,合理地选择饵料品种,科学地投喂是无公害水产养殖的关键环节。提倡使用配合饲料。使用新鲜杂鱼,应及时投喂,确保鲜度;使用冷冻杂鱼,应严格控制解冻时间,避免在阳光下暴晒致使腐败变质。合理使用渔药;疾病预防和合理使用渔药是无公害水产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药应使用“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用量小)的渔药。准确计算药量,合理施放。在充分了解常见病及其流行的基础上,做好积极的预防工作,必须合理使用渔药,避免残药对水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水产养殖的技术要点

秋季是从夏季到冬季的过渡,是一个气温和水温均不断下降的过程。秋季是鱼类催肥长膘的旺季。切实抓好这个时期的饲养管理,可增强鱼的体质,为鱼类安全越冬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夺取渔业高产丰收的关键措施。 1、及时掌握旱情,早安排,早部署。密切注意气象部门的旱情预报,提前作好应急预案,准备抗旱物资,全面安排部署水产养殖抗旱救灾工作。

2、增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从水域环境监控、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2程、市场准入等环节加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建立《水产养殖生产记录》、《水产养殖用药记录》和《水产品销售记录》,加强水产投入品监管和水产品检疫,严禁使用违禁药物,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3、成立技术服务专家组,主动做好技术帮扶工作。也可将专家组成员名单、联络方法通过各种方式告之养殖户,保证养殖户得到及时的技术指导。

4、加强生产管理,适当减少养殖密度,科学投喂。旱情严重的地方,应及时将商品鱼捕捞上市或采取并塘、转移等措施,降低养殖密度,缓解水体溶氧压力。并塘或转移时,要注意操作方法,尽可能减轻对鱼体的损伤,尽量选择在傍晚进行。对于不能上市的鱼种作好并塘或囤积处理,确保不能上市的鱼种安全度过干旱。适当减少每天投喂次数和投喂总量,尽量不施有机肥、少施无机肥。

5、加强水质调控和疫病防控,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要求每天增加巡塘次数,注意日常管理,密切养殖品种的变化。干旱期要经常清除池塘内的漂浮物,将未腐烂的杂质捞掉,以免引起水质恶化。加强病害监测,加大疫病防治,指导渔民科学用药,发现问题,及时应对。

6、及时修复养殖设施,做好苗种准备工作。对已干枯的池塘,及时清除淤泥、消毒塘体,修补塘埂和沟渠,做好旱情缓解后恢复生产准备工作。做好苗种储备供应和信息调度,组织干旱程度较轻的地区加大水产苗种生产力度,及时发布水产苗种供需信息,为恢复生产做好准备。

7、做好产销对接,保障市场供应,减少渔民损失。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的销售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组织水产批发市场、超市等上门采购,实现水产品均衡上市。做好水产品市场信息监测和收集分析工作,及时发布水产品市场供需和价格信息,引导渔民及时将达到上市规格的商品鱼捕捞出售,减少灾害损失。

8、针对灾区大量死鱼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原传播及污染养殖水体,预防处理不当对公共环境卫生造成的危害。及时清捞死鱼,集中做深埋处理,选择远离水源、河流、养殖区和居住区的地点挖深埋坑,先在坑底铺垫2厘米厚生石灰,然后将死鱼置于坑中,最后撒一层生石灰,再用土覆盖。发生死鱼的水体排放时必须进行消毒处理,达标后排放。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