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养殖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草鱼论文,养殖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两种放养模式

1.一次放养轮捕

在9~11月出第一批,12月底出第二批,在来年3月前清塘,平均规格在4~5两以上,清塘后要3月底至4月初水花开塘或者5月初买8朝鱼种放养,一年养一批,年亩产量在1500~1750公斤之间。

2.两次放养轮捕模式

一部分客户一年放两次鱼种,提高池塘利用率,增加效益。

两次放养轮捕模式年亩产量在2000~2500公斤之间,对日常管理、饲料投喂、病害防治、鱼种销售顺畅等各方面要求较高。

1.水质管理

每年清塘,晒塘底,塘底石灰消毒。4~11月定期换水,一般30公分,10~15天一次。正确使用增氧机,晴天中午开,傍晚不开;喂料时开水车式增氧机,喂料后开叶轮式增氧机;生长旺季,草鱼鱼种耗氧率高,多开增氧机。氨氮不超标的前提下,定期使用生石灰20斤/亩,适当使用粒粒氧和过氧化钙改良底质和水质。4~11月使用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

2.病害防治

草鱼鱼种从12朝(20~25条/公斤)至3~7两阶段按实际需要会注射1~3次疫苗,大部分养殖户使用土法疫苗,背部肌肉注射。打针前后一般用碘制剂水体消毒,防止针口细菌感染。鱼种免疫是养殖成功的先决条件,降低注射疫苗引起的损耗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

定期内服驱虫药物。草鱼鱼种在1两以前容易感染肠道寄生虫,影响正常生长甚至消瘦死亡,每15天左右内服驱虫药3~4餐,一般使用阿苯达唑、雷丸槟榔散等药物。

水体杀虫。定期检查,注意杀虫。但在1两之前慎用硫酸铜等杀虫剂,防止鱼体畸形。

水体消毒。定期用生石灰或二氧化氯消毒,捕捞前后要水体消毒。

内服保健。定期用Vc和三黄粉拌料内服,预防肠炎和肝胆综合症。

水温28℃以上要控制投喂,8分饱,防止肠炎。

常用药物。内服驱虫药:阿苯达唑、雷丸槟榔散;外用杀虫剂:阿维菌素、硫酸铜、硫酸亚铁等;消毒剂:二氧化氯、碘制剂、漂白粉;内服保健:Vc、三黄粉等;水质改良:生石灰、过氧化钙、粒粒氧、芽孢杆菌、EM等。

饲料选择及使用

根据鱼种规格选择合适粒径的饲料。主流颗粒料的主要营养指标为蛋白33%、赖氨酸>1.50%;主流膨化料的营养指标一般是蛋白27%~32%、赖氨酸1.4%~1.60%。

饲料成本在草鱼鱼种养殖总成本中占70%以上,根据水温确定投喂比例,12月至转年1~3月是弱生长期,要减少投喂甚至停料。

4~11月以颗粒料为主,12月至转年1~3月的低温期选择采用优质蛋白原料和一定油脂含量的膨化饲料。另外,选择膨化饲料因其漂浮在水面可准确知道鱼吃了多少料还需投多少料,从而可减少浪费。

4~11月投喂2~4餐/天,12月至来年1~3月投喂1~2餐/天。投喂时开水车式增氧机,投喂后开叶轮式增氧机1~1.5小时。

受水温因素影响12月至转年1~3月生长缓慢甚至停滞,在此期间同等饲料的饲料系数与4~11月期间对比会增加10%~30%,导致全年饲料报酬下降,所以在冬季要合理投喂及安排生产。

作为养殖技术相对要求高,有一定收益而风险相对较低的草鱼鱼种养殖在中山北部地区仍会是主流品种,保持相当的养殖面积。

池塘主养草鱼的几种模式

以草鱼为主养鱼类,多品种多规格混养

1.一次性放足鱼种

(1)放养时间:11月份干塘捕鱼,12月清整池塘,元旦前后开始放养放足鱼种,2月底前结束。

(2)放养模式:以草鱼为主养鱼类,多品种多规格混养。如:以一龄草鱼为主,套养二龄老口鱼,搭配一些滤食性、低栖性鱼类的方式。

(3)放养量:亩产400公斤的池塘按照计划产量1/6计算。

2.多次轮捕,捕大留小

(1)一般池塘:全年轮捕七次左右,并随着鱼体的生长按季节分批进行扦捕,将生长达到上市规格的成鱼捕出,及时调整池塘负载量。五月份就开始轮捕二龄鱼,3月至6月间每隔25天轮捕一次,将生长达到2公斤以上的二龄鱼全部捕出。8月至11月,捕起达到商品规格的草鱼、鲢鳙鱼。

(2)套养鱼苗:合理密养在轮捕过程中,按照季节和需要补放一部分鱼苗,增加复养指数,使池塘始终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以充分利用水体。

a、是套养异育银鲫鱼种,增加底层鱼类产量,在不增加投入的条件下,每亩可增产50公斤左右,主要摄食有机碎屑和浮游生物,起到“清洁夫”的作用,且池塘水质清爽,使草鱼不易生病。

Ⅰ放苗时间:在五月上旬水温18℃左右,为延长生长期,最迟在七月上旬要求完成投放鱼种工作。

Ⅱ放养密度:根据池塘条件掌握,一般套养的夏花达到1000尾/亩左右。池塘较深,淤泥厚,水质较肥可适当多放苗种。

b套养鲢鳙鱼和草鱼夏花,为翌年养殖自育大规格鱼种。

Ⅰ套养鲢鳙鱼和草鱼夏花一般在7月进行,7月初轮捕后肥水。

Ⅱ套养大规格夏花1200尾/亩左右,草鱼和鲢鳙鱼的比例7:3,起捕时可获得大规格鱼种。

草鱼、鲫鱼、鳊鱼混养模式

1.池塘条件

一般此种养殖模式的池塘中,淤泥较深,部分池塘淤泥厚度达50cm以上,部分池塘可使用挖机清除池底淤泥。一般很少用生石灰、漂白粉、强氯精等药物清塘。

2.养殖设施

池塘面积较大的,每20~30亩安放一台投饵机。池塘面积为10亩左右的,一般安放1~2台增氧机;但面积超过200~300亩的,基本不放增氧机。

3.放养情况

草鱼200~350尾/亩,鲫鱼500~800尾/亩,鳊鱼200~300尾/亩,白鲢150尾/亩,鳙鱼50尾/亩。池塘面积大小不等,7~500亩之间均有。一般池塘面积小于30亩的,放养情况偏向上述密度的上限;池塘面积大于30亩的,放养情况偏向上述密度的下限。另有一些池塘面积50亩以上,但池塘较浅,最高水位不超过1.5米的,草鱼放养量为30~50尾/亩,鲫鱼放养密度适当增加。

4.饲料选择

以7~30亩的池塘为例,一般在养殖初期,使用粗蛋白含量为28%的饲料,后换为粗蛋白含量为29%的饲料,在鱼类的生长旺季(6月、8月、9月份)使用粗蛋白含量为30%的饲料。

5.水质调节

只要养殖过程中积极调水的池塘,很少发病,即使发病也易治疗;如果不进行调水的池塘,草鱼的死亡严重;鲫鱼死亡一般是在5月份的腹水病和7月份高温季节的细菌性败血症。

6.起捕方式

一是卖热水鱼,在7~8月份卖一部分,年底干塘;二是年初放养,年底卖鱼;三是每年5月份卖鱼,卖完鱼再放鱼种。

草鱼、鲫鱼、鳊鱼混养模式下,以中途起捕热水鱼的方式为最好。因为每年的7~8月份是高温季节,也是鱼类容易出现浮头和泛塘的时期,此时起捕卖1~2次热水鱼,既可减少资金压力,又可降低池塘的管理难度。

此种养殖模式下,有几点措施是必须保证的:

1.池塘条件

此模式下,对池塘条件的要求较高,水深最好是超过2米,池塘的淤泥要控制在30厘米以内。

2.养殖设施

池塘要配备增氧机和投饵机。

3.苗种放养

每年7~8月份草鱼价格较好,因此,草鱼要放养两种规格,以适应中途起捕的要求。一般需每亩放养100~200尾0.5~1.5公斤/尾的大规格草鱼种,以便在7~8月份起捕时达到2公斤/尾以上的规格,每亩可捕250~500公斤成鱼。

4.饲料选择

卖完热水鱼后,可以选用粗蛋白含量高一些的饲料,以加速鲫鱼的生长。

5.日常管理

此模式下对养殖日常管理的要求较高,需要做到精细化的管理,而且需要一定的养殖技术才能保障养殖的成功。建议进行水质调节:饲料投喂时人不要离开,不能使用定时开关进行投饵机的饲料投喂,以保证饲料效果;此外,对于鱼病的预防工作要求更细化,有病早治,无病早防。

草鱼、鲫鱼混养模式

1.池塘条件

此养殖模式的池塘面积一般在7~30亩,池塘基本为连作鱼塘,很少干塘。

2.放养情况

第一种每亩放鲫鱼1200~2000尾、草鱼50~100尾、白鲢200尾、鳙鱼50尾。

第二种每亩放草鱼500尾、鲫鱼300~500尾、白鲢200尾、鳙鱼50尾。

3.饲料选择

这种养殖模式对饲料蛋白含量要求较高,以利于提前卖鱼或使中途出鱼规格达到要求。

4.病害防治

此模式下,由于无法干塘,池底淤泥较深,甚至高达1m以上,导致鱼病爆发严重,必须做好防病的工作。

5.起捕方式

以卖热水鱼为主,部分池塘从5月份开始卖鱼,每月卖一次,每年卖3~5次。因卖鱼时鱼价较好,每亩利润也可达到2000~3000元。因分次卖鱼,在高温季节来临之前存塘量降低,池塘的负荷大大减轻,降低了管理难度,易于资金周转。另外,因7~8月份已卖了一部分鱼,这时可放养夏花鱼种,可以节约下一年种苗的投入。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