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4日,走进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穰东镇张拔庄村,一条条水泥路纵横交错,一排排民居错落有致,广袤的田野里,绿油油的麦苗长势喜人,一派生机勃勃的秀美景象呈现在眼前。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张拔庄村科学制定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以产业扶贫为抓手,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与日俱增。

1.jpg

驻村第一书记于高翔(左二)和村干部到贫困群众(左一)家走访 丁丽丽 摄

架桥修路 下好致富棋

“哥,你又上地干活哩。”“现在咱村的路越来越好,再也不像以前下个雨两腿泥了,干活也有劲了。”市交通局派驻该村第一书记于高翔与村民刘祖敬正在打着招呼。

于高翔记得,他刚来时村里全是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收粮食的商户也不愿意到村里来。为啥?交通不方便,商户收的粮食价格要比其他地方一斤少几毛钱。群众出行不便,农副产品运输更困难。

要想富,先修路。于高翔把这一情况与单位沟通后,申请到“村村通”项目,2015年至2017年,新修了长4.7公里、宽4.5米的水泥路,把7个自然村连接起来,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

一条洋洛河滋润着两岸的张拔庄村和高孙村,张拔庄村有200多亩地在河对岸,由于两村之间没有桥,村民需绕行很远的路才能到地里干活。虽然对岸的土地肥沃,但群众都不愿意耕种。在帮扶单位的关心支持下,2017年元旦,一座横跨洋洛河东西两岸的桥梁建起,两村之间连通起来了。

“我们现在拉粮食方便了,农副产品也能卖上好价钱。”刘祖敬说。

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村里修路搭桥,告别了吃水难,建起了文化广场、文化服务中心……一件件惠民实事,让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刘峰正在直播 丁丽丽 摄

头雁领航 同写致富经

“各位宝宝们,这条是浅黄,非常漂亮,价位是100元,有需要的宝宝们请下单……”该村党支部书记刘峰正在通过直播销售锦鲤,“直播能给鱼友们更直观的感受,体验更好,销量不错。”

刘峰新型农业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流转该村土地300亩,发展泥鳅养殖。2018年底,刘峰瞅准养殖锦鲤商机,在儿子的指导下,转养锦鲤,通过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进行网络直播,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书记。

“锦鲤价格从十几元到几百元不等,合作社现在有9个直播间,最好的直播间一晚可有七八千的收入。”刘峰说。

致富不忘乡邻。刘峰新型农业合作社现有十几个锦鲤池,常年有8名贫困户在合作社务工。脱贫户齐德敬正在喂鱼,随着电动喂食机喷出的鱼食,锦鲤们蜂拥而至。“合作社活儿不重,干一天80元,贴补了家用。”齐德敬说。

致富带头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村民刘泽友流转土地20多亩养殖泥鳅、种植甜叶菊,农忙时有20余名群众在地里除草、施肥、浇水。村民齐林江成立家庭服装加工厂,吸纳3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3.jpg

群众在合作社内喂锦鲤 丁丽丽 摄

志智双扶 推开致富门

该村帮扶单位市交通局投入帮扶资金,放在村里的同心超市,用于发放奖品。每周三下午驻村第一书记和扶贫专干走村入户查看户容户貌,进行现场打分,并根据打分情况发放积分卡。每周四在村部准时召开宣讲会,进行政策宣讲和答题活动,提高了政策的知晓度,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精神面貌。

志智双扶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贫困户的想法,成为自力更生的不竭动力。张万好夫妻俩轻微智障,家中3个孩子,家里杂物乱堆,无处下脚。

“作为长辈,你们在孩子面前没有树立好榜样,不能再让孩子走你们的路,要把他们培养成有用的人。”村干部隔三差五到其家中做工作,让其燃起生活的希望。

“宣讲会上,看着别人领积分卡到爱心超市兑换生活必需品,自己很不好意思,好日子都是干出来的。”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他家从卫生最差转变为全村学习的榜样。现在张万好夫妇吃苦耐劳,日子过得蒸蒸日上。

于高翔介绍,该村每季度开展一次“五星贫困户”评选,即创业就业星、重教希望星、庭院卫生星、家风文明星、政策明白星。对于五星贫困户,严格执行奖励标准,并进一步向镇里推荐争取获得镇级十佳“五星贫困户”。

产业因路而旺,腰包因产业而鼓。阳光照耀下的张拔庄村恬淡和谐,文化广场上响起了《好日子》的音乐,村民们踏着节拍翩翩起舞,爽朗的笑声诉说着乡村振兴的幸福生活。

邓州市融媒体中心:丁丽丽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