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汉12月1日电 (吴平华 孔季虹)四川省广汉市的刘家学是一名重度残疾人,行动只能依靠轮椅,身残志坚的他却在轮椅上成功开启了自己的水产养殖事业,通过近五年的奋斗,成为了闻名西部的养殖“明星”,附近省市不少人纷纷前往“取经”。

12月1日上午,一群专程从贵州慕名前来广汉市南丰镇七玉村参观学习水产养殖的残疾人,在看到刘家学的水产养殖场后,很受鼓舞,纷纷向他请教养殖技术。在他们离开后,刘家学顾不上休息,又将赶到重庆去,其目的依然是指导残疾人修建标准化水产养殖场。

继续扩大规模,轮椅上的刘家学对未来发展充满了希望。 吴平华 摄

继续扩大规模,轮椅上的刘家学对未来发展充满了希望。吴平华 摄

今年34岁的刘家学曾经是一名驾校教练,因为一场车祸双腿致残,原本还算宽裕的家庭顿时陷入了困境,为了治病不但花光了积蓄,还借了20多万的外债。“我是家里的独子,看到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我知道不能沉沦下去,必须要振作起来,终于慢慢走出了阴影。”刘家学回忆说,虽然广汉市残联和南丰镇政府都给予他帮助,但他不想依靠救济,而要突破困境就必须要改变现状。于是,从小就爱钓鱼吃鱼的他首先想到了搞水产养殖。

“2012年的一天,我突然在网上发现可以养殖泥鳅,刚好自家院子里有一个小池子,在查找了关于泥鳅的养殖技术后,我便买来泥鳅和助产卵的药物,开始尝试养殖泥鳅。”刘家学说。然而,养泥鳅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其间也经历过几番失败和挫折。两年后,不断学习摸索积累经验的刘家学终于建起了自己的养殖场。

如今,刘家学的泥鳅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已经达到了20多亩。他还采用泥鳅和青蛙套养,并在水塘周边种植绿色有机蔬菜,实现立体式种养一体化。在泥鳅繁殖季节,他的养殖场每天最多能容纳20人干活,全部是周边的残疾人和低保户,“我曾经陷入困境,所以希望能用自己的微薄力量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尽管身体有残疾,但刘家学每天都要坐着轮椅到池塘边,亲自给泥鳅和青蛙喂食,看到泥鳅在水中翻滚抢食,他露出了笑容。“我的债务已经还清了,现在水塘里面的都是挣到的,今年的泥鳅大概能有10多万斤,青蛙能达到2万斤,还是供不应求。”刘家学说,“我现在开始养殖大闸蟹,打算将我的水产养殖场发展到50亩。”

刘家学的养殖场已是镇上的精准扶贫示范基地,广汉市农业局和水产站的工作人员会不时上门向他提供技术指导;残联的工作人员经常来询问他的生产、生活情况,还帮他报名参加培训并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镇村负责人会不定期来他的养殖场询问,让他有困难随时找政府。

“从2016年开始,广汉市残联每年给予我1万元的帮扶金,今年又给予我2万元的创业资金。”刘家学感动地说,养殖场本来都是泥路,坑洼不平,考虑到他行动不便,今年8月,镇政府专门出资为他修建了一条宽1米、长600多米环绕养殖场的水泥路,让他可以不用依靠别人,自己随时坐着轮椅去投喂食物和监控长势。

“我坐在轮椅上认真观看、聆听完了长达三个多小时主体鲜明、催人奋进的十九大报告后,感到心情的无比激动、工作的强大动力。报告提出许多新思想新论断新部署,既描绘了伟大祖国未来的宏伟蓝图,又制定了行动路线图,我深受鼓舞。刘家学说,这几年他深切感受到了国家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党委、政府对老百姓考虑周全,感觉政府就像亲人一样。

刘家学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创业故事感动和激励了许多人,他被德阳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评为2017年度脱贫先进个人,其水产养殖基地被德阳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评为德阳市残疾人“双创”示范基地,六脉创投空间还将他吸收为商家联盟会员单位。经常有西南各地的人慕名前来他的养殖场参观学习,前不久央视七套“致富经”栏目也专门来做了一期专题。

如今,刘家学除了发展自己的水产养殖事业,还在德阳旌阳区孝泉镇和广汉市高坪镇帮助当地的残疾人和贫困户发展水产养殖60多亩,毫无保留地向他们传授自己的经验。“我现在只觉得时间不够用,因为我要带动更多的人发展养殖业,希望大家能一起奔跑在脱贫的道路上,一年更比一年好。(完)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