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四”青年节,对于夏邑县返乡创业青年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当天,王飞等10名“80后”被评为县首届“十佳返乡创业青年”,受到了隆重表彰。记者随机走访,发掘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新型职业农民当上了农场主

刘店集乡徐马庄村青年王飞,初中毕业后和村里的青年一起外出打工,由于没有专业技术,每年除去房租、生活费、往返路费,落不多少钱。他决心返乡创业。

2004年,王飞回家后先是跟着父亲学种大棚蔬菜,刚开始品种单一、技术落后。为提高效益, 他从2006年开始,先后参加了县农广校举办的绿色证书培训班、省农广校中专班,系统地学习了现代种植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掌握了农产品市场营销的知识和技巧,获取了毕业文凭和职业技能资格证书。2012年,夏邑被定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他又参加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

王飞积极探索“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的经营思路,实现了“一年四季有活干,一年四季有钱赚”的生产经营模式。在他的家庭农场里,春节前后有大棚蔬菜上市,“五一”大棚杏上市,“六一”大棚葡萄上市,“七一”各种露天杂果上市,“十一”黄梨上市,全年不断摘鲜果,月月有收入。在技术创新上,他的大棚杏,采用野生毛桃作为粘木,嫁接金太阳杏,结出来的果实个头大,风味独特,既有杏的味道,又有桃的个头。整个生长期不喷洒农药,实施绿色防控,品质好。每年从开花期就开始预订,供不应求,亩效益3万多元。如今,王飞创办家庭农场致富了,家里有了小轿车,建起了13间两层小楼,迈上了小康之路。

为带动更多青年走种植致富之路,王飞在家庭农场创办了田间学校,什么种子好、怎样管理、病虫怎么治,他毫不保留地向前来咨询的青年传经送宝。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大棚蔬菜专业村。目前,王飞经营的130余亩耕地,年收入在100万元以上。他的家庭农场已成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生产示范基地、青少年科普示范基地。他先后被团省委评为“河南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省“十佳新型职业农民”,近日他又被团中央、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六枝红叶杨成就小康梦

李集镇王庄村青年王纪伟,初中毕业后进修了会计中专班,后在沿海城市打拼。父亲有病,为尽孝心,他返乡后一边陪父亲看病,一边艰辛创业。他先后在县冰中红超市做过营业员,沿街卖过酱菜,卖过儿童玩具,开过饭店,但大都以失败告终。

2005年,给父亲看病和做生意失败欠下的20多万元债务,像大山一样压得他喘不过气来。200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王纪伟听说虞城引进一个杨树新品种叫红叶杨,抱着试试的心态他买了6个侧枝,回家嫁接了216棵新苗。“我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欣喜若狂,像保护孩子一样天天看着它们发芽、成长。”王纪伟激动不已。虽然因嫁接经验不足只活了100多棵,他却把它们当成了“翻身”的宝贝。2007年,他在自己家又种了一亩多。

在这期间,医生告诉他父亲的生命最多只能延长一个月,此时,他毅然选择了父亲,“钱可以再挣,陪父亲的时光不会再有。”那年8月,父亲走了。树苗因两个月没人管理,杂草丛生,损失惨重。他化悲痛为力量,2008年春,他把自己的10亩地全部种上了红叶杨,当年秋季赶上了好价格,10亩红叶杨条子被抢购一空,收入30多万元,还清债务后剩了10多万元,这使他扩大种植面积有了底气。这时,他又看上了镇林果基地,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流转土地300亩,全部种上红叶杨。

2010年,市、县林业局在王纪伟的苗圃基地举行观摩和订购,当年收益300多万元。他成立了“夏邑县诺言林树种植专业合作社”。由于他坚持诚实守信,合法经营,2011年,该合作社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4A级单位,2012年被评为省先进合作社。2013年,他带动1000多户农户种植红叶杨,总面积突破1万亩,拉动了夏邑绿化苗木产业化发展,带动10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2014年,他被县评为先进致富带头人。

打造10万亩小红花种植基地

1999年,复员回家的桑堌乡王牌坊村武警青年王建立不愿安于现状,放弃了当时在乡政府的工作,毅然来到浙江义乌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学技术、跑销售,慢慢摸索出经商门道的他于2003年开办了自己的小商品加工厂。凭着军人特有的魄力与诚信,仅仅3年,他就在浙江建立起了自己的生产销售网络,并辐射到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

天有不测风云,2006年5月9日是王建立“败走麦城”的日子。其合作伙伴韩国厂商韩升哲骗走货款86万美元,王建立一下子成了身无分文的穷光蛋。事情过去10多年,他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潦倒:从广州回浙江,身上剩下的钱只够买车票。下了火车,他连打车回家的钱都没有。说起当时的心酸,堂堂男儿流泪了。从那天起,原本身家上千万元的王建立开始睡地板,“我这也算是卧薪尝胆吧。”说起往事,他颇为感慨。

“虽然两手空空,但我不离不弃,坚信老天自有公道,有志者事竟成。我不断地给建立鼓劲。”想起创业的艰辛,王建立的妻子陈银霞也是满腹酸楚、潸然泪下,“我相信凭着建立的诚实和韧劲,我们还会东山再起。”也就是从那时起,他萌发了回家创业的念头。

2015年7月,在王建立的老家,商丘福临家食品有限公司开工了。看到多年在外打拼的游子回家创业,乡党委、乡政府给予他最优惠的政策。建厂房的地不够,乡亲们帮助他整修林地、平整坑塘、整理空心村,30多亩的厂房用地,朴实的村民无偿提供给王建立。为了感恩,王建立把第一批生产的1000瓶红花籽油全部赠送给父老乡亲。“想想在外的心酸和一次次被骗,看看淳朴善良的乡亲们,我觉得自己回家这步棋真是走对了。”王建立感慨地说。

如今福临家红花籽油已从夏邑走向了全国各地。“二期工程完成后,我们将建成全部自动化的大型生产线3条,安排周边剩余劳动力600人。”一直在公司帮忙的李中州展望着美好的前景,“到‘十三五’末,我们决心在夏邑打造自己的10万亩小红花种植基地,为周边群众年人均增加3000元收入。”

搭建平台为回乡青年铺就创业路

2014年以来,共青团夏邑县委为鼓励和引导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创业,实施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创建返乡创业示范园。同时把王飞农场作为团县委第一批“青年创新创业科技示范园”,并评选出返乡创业青年典型。今年3月,团县委联合县委宣传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文化广电旅游局等单位开展夏邑县首届“十佳返乡创业青年”评选活动,经过团组织推荐,多方考察,层层把关,王飞等10名同志被评为“夏邑县首届十佳返乡创业青年”,同时建立返乡创业青年帮扶机制。团县委联合农业、科技、银行、劳动等部门,成立了专门针对返乡创业青年的综合服务中心,对返乡创业青年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缺乏资金、技术等问题及时给予帮扶,畅通信息交流渠道,搭建服务平台。

其实,在夏邑县,像王飞、王纪伟、王建立一样返乡创业的典型举不胜举。他们致富不忘乡邻,更没有忘记仍处在困境中的贫困户们。他们有的给贫困户捐钱捐物,有的带领贫困户发家致富,有的安排贫困人口就业。如,会亭镇莲花台村返乡创业青年王伟,就在自己创办的打火机厂安排老弱病残贫困户就业,入厂包岗位、技能包培训、收入保底数,使79名贫困人口当年就实现了脱贫;返乡创业青年张辉,在家乡创办了五谷煮意(河南)食品有限公司,为实现产品网上销售,他不遗余力地在村民中普及电脑知识,积极搭建电商技术平台,协助乡政府创建淘宝村等;王集乡返乡创业青年程康,通过“旺农贷”累计为贫困户提供了100万元的贷款支持,解决了附近20多户贫困户的资金与技术需求。

据不完全统计,夏邑县目前有300多名小有成就的返乡创业青年,带动了5000多人脱贫致富。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