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虾养殖新法_室内青虾养殖技术_青虾养殖需要什么条件

技术概述:

“太湖1号”青虾是通过杂交育种技术获得的青虾养殖新品种,具有生长快、早上市、抗病力强等杂交优势,为将其杂交优势广泛应用于养殖生产,规范杂交青虾“太湖1号”池塘主养、虾蟹混养技术,特制定本技术。

本文规定了“太湖1号”青虾池塘主养春秋虾双季养殖、虾蟹混养的池塘条件、苗种放养、饲料管理、捕捞、运输等技术,虾蟹混养技术操作要求。

此技术适用于“太湖1号”青虾池塘主养、虾蟹混养。青虾池塘主养、虾蟹混养可参照执行。

杂交青虾“太湖1号”经过江苏省水产技术推广站连续4年的应用与推广,养殖面积逐年增加,产量效益得到根本性提高。《“太湖1号”青虾养殖新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项目获2013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太湖1号”青虾规模化繁育及生态高效养殖技术推广》项目获第三届江苏省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奖一等奖。

增产增效情况: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情况表明,在同等养殖条件下,比普通青虾单位产量提高25%左右。

双季主养时根据“太湖1号”青虾生长情况适时捕捞。虾苗放养40天后,即开始捕捞。根据市场需求和青虾生长情况,采用地笼、抄网等多种方式及时捕捞,项目示范推广区显示,适时捕捞执行到位的塘口,全年亩均产量可在100千克以上。

技术要点:

1.主养池塘条件

1.1 池塘环境

应符合NY 5361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1.2 池塘水质

水源充沛、水质符合NY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1.3 面积

2-10 亩。

1.4 水深

1.5-2米。

1.5 池形

长方形,池底平坦,池底四周设有浅水型滩脚。池底中部设有向出水口倾斜的集虾沟,沟宽5-10米,集虾沟至出水口形成20-30米2的集虾坑,沟坑与池底边坡呈缓坡,以便拉网。

1.6 清整消毒

虾苗放养前10-15天,进行池塘清整和药物消毒。亩用生石灰100-120千克化水后全池泼洒。

1.7 池塘进水

池塘清整消毒一周后,用60目以上的筛绢过滤进水1.2米左右。

1.8 水草设置

为适应青虾对栖息环境的需求,适量设置水草25%左右,以浮性水草为主。

1.9 增氧机械

虾池配备增氧机械,采用微孔管增氧方式。

1.10 肥水

实施基肥和追肥相结合的施肥方式调控水质。虾苗下塘前5天,亩施放经充分发酵的畜禽粪肥150-200千克为基肥,采用堆压施肥方式。水质偏瘦可泼洒经腐熟发酵的有机肥浆液,浸泡后的菜子饼浆液,生物有机肥等调节水质,透明度控制在30厘米左右。

2.苗种来源

(1) “太湖1号”青虾良种繁育场。

(2) “太湖1号”青虾秋季虾养殖池繁育的虾种。

3.秋季虾养殖

3.1 虾苗放养

3.1.1 放养时间

7月底前放养结束。

3.1.2 虾苗质量、规格

体质健壮、活力强、无病无伤。虾苗规格1.5厘米左右。同塘放养的虾苗要求同一批次、规格一致、一次放足。

3.1.3 放养密度

亩放养虾苗6-8万尾,不超过10万尾。

3.2 喂养管理

3.2.1 饲料品种

青虾杂食性,除天然饵料生物外,糠麸、饼类、麦粉、玉米粉、糟类等植物性商品料,鱼粉、蚕蛹粉、小杂鱼、螺蚌肉等动物性饲料,以及颗粒配合饲料。

3.2.2 投喂方式

每天两次,上午8:00,下午6:00。上午投喂全天用料的30%,下午为70%,实行定位投喂,在滩脚浅水处呈点状、条状投喂。投喂量为池虾体重的5-8%。3小时以内基本吃完,具体投喂量结合实际摄食情况灵活掌握。

3.2.3 饲料质量

应符合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饲料适口性好,动、植物料比3:7,颗粒配合饲料蛋白含量35%左右。

3.3 水质管理

3.3.1 池塘水位

虾苗入池正值高温季节,水位应达到1.2米,并逐步提高到1.5米左右。

3.3.2 水质

随着水位的增加,水草的生长,应及时追肥,保持相对稳定的水质,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

3.3.3 水质调节

(1) 充注新水,每次加水3-5厘米。

(2) 换水,每次20厘米以内,特殊情况例外。

(3) 生物制剂5月中旬开始使用,10-15天一次。

(4)亩套养花、白鲢夏花鱼种100-150尾,细鳞斜颌鲴10厘米以上的鱼种100尾左右。

(5) 20-25天使用一次生石灰,5-10千克/亩,化成浆液全池泼洒。

(6) 适时开启增氧设施,科学增氧。

(7) 适时追肥,保持相对稳定的水质,透明度30-40厘米。

3.4 水草

保持良好的水草生长状态,及时捞除死草残草,进行水草量的控制性养护。

3.5 病害防治

(1) 采取水质调控、科学喂养的基础性防病技术,做好病害预防工作。

(2) 每月使用一次细菌性病害、寄生性病害交叉用药的病害预防工作。

(3) 每10-15天使用一次生物制剂。

(4) 加强巡塘,及时发现病害,正确诊断、对症用药、综合治疗。

3.6 秋季虾捕捞

秋季虾养殖8月份即开始捕捞,主要捕捞工具:地笼、虾笼、抄网等小型生产工具。采取日常捕捞方式,捕大留小,并可结合池虾生长情况、市场需要采用拉网方式批量起捕上市,12月份拉网干塘捕捞。

4.春季虾养殖

4.1 池塘条件 同3

4.2 虾种放养

4.2.1 放养时间

当年12月-次年2月。

4.2.2 虾种质量

体质健壮、活力强、规格整齐、无病无伤。

4.2.3 放养数量

亩放养规格2000-3000只/千克的虾种8-10千克,或不同规格相应的放养只数。

4.3 饲养管理

4.3.1 越冬水深

虾种放养后的水深1.5米以上,确保安全越冬。

4.3.2 水质管理

越冬期间保持较肥的水质,透明度40厘米以内。3月底4月初开始逐步降低水位至1.2米左右。追施经充分发酵的畜禽粪肥、有机生物肥、菜籽饼浆液等调节水质,透明度30厘米左右。4月下旬开始逐步提高水位至1.5米左右,并保持水质肥度。

4.3.3 喂养管理 同4.2

4.4 春季虾捕捞

5月份开始利用地笼、虾笼、抄网等小生产工具日常捕捞,6月中旬拉网、干塘捕捞结束。

5.虾蟹混养

“太湖1号”青虾蟹池混养,即在河蟹养殖生产基本不变的基础上大幅提高“太湖1号”青虾的产量,形成虾、蟹混养结构新模式。

5.1 池塘条件、蟹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河蟹捕捞等均按NY/T 5065-2001《无公害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规范实施》。

5.2 增氧设施

按DB 32/T1697-2011 《蟹池微孔增氧生态养殖技术规范实施》。

5.3 “太湖1号”青虾苗种放养

5.3.1 秋季虾放养

7月份亩放养1.5厘米左右的虾苗2-3万尾。

5.3.2 春季虾放养

当年12月-次年2月亩放养规格1000-2000尾/千克的虾种2-3万尾,或不同规格的相应放养只数。

5.4 “太湖1号”青虾蟹池混养产量

5.4.1 秋季虾产量

在以上放养量的基础上,混养虾产量25千克/亩。

5.4.2 春季虾产量

在以上放养量的基础上,混养虾产量25-30千克/亩。

5.5 “太湖1号”青虾蟹池混养相关要点

(1) 虾、蟹混养池不再套养鳜鱼

(2) 虾、蟹混养池必须严格清塘消毒、过滤进水,做好野杂鱼等摄食性敌害生物的杀灭与预防工作。

(3) 虾、蟹混养池饲料投喂,先投蟹料,间隔1-1.5小时后再投虾料。

5.6 捕捞

5.6.1 “太湖1号”青虾秋季虾捕捞

9月份即开始采用地笼、虾笼等捕捞工具日常捕捞,捕大留小,11月份河蟹捕捞结束,随之干池捕虾。

5.6.2 杂交青虾“太湖1号”春季虾捕捞

春季虾捕捞以地笼、虾笼等工具为主,4月份即可开始捕捞,6月底前基本捕捞结束,残留存塘虾留塘繁育秋苗继续养殖。

适宜区域:适宜在长江流域等我国大部分地区人工可控的淡水池塘养殖。

注意事项:

1. 池塘进出水口用孔径150~187.5微米筛绢制成的双层过滤网袋过滤。防止杂交青虾“太湖1号”逃逸到自然水体。

2. 及时捕捞到位。转变养殖户留塘压塘的不良养殖习惯,将适时捕捞落实到位。

技术依托单位:江苏省水产技术推广站

联系地址:南京市汉中门大街300号

邮政编码:210036

联 系 人:邹宏海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