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生产高价值的西瓜等瓜果类蔬菜,为全国的“菜篮子”服务;夏秋季和冬春季,种植大白菜、上海青等叶菜,供应岛内市场……海口梁丰大园种养专业合作社位于旧州镇,占地面积290亩,年产值约600万元,被评为我市蔬菜培育科技示范基地。

近年来,该基地通过采取“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在海南省农业科学院技术支撑下,组织生产种植和产品销售,带动周边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拓宽村民脱贫致富路。

□本报记者龙易强

运营有方村民致富

9月17日下午4点,工人江桂丹正在基地的大棚里收割蔬菜。在一片绿油油的大白菜地里,只见她蹲在地头,一手抓着大白菜,另一只手拿着弯弯的小镰刀,随着脚步往前移动,一把把大白菜被割倒并快速收拢起来,整齐码放到旁边黄色的塑料筐里。一会儿,塑料筐就被装满,她取上一片芋头叶盖上,防止青菜水分流失,保持菜品新鲜。

江桂丹的家就在基地旁边的道美村,离家近,工资每月能有3000元左右,她觉得,“在这里工作,既能照顾得了家,又能拿到不低的工资,挺不错的。”

工作顾家两不误,江桂丹一干就是5年。当天,在基地干活的工人共有37个,主要来自基地周边的道美、光明、旧州等村庄。

海口梁丰大园种养专业合作社于2016年12月注册成立。据了解,为带动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2019年采取“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与雅秀、旧州、道美、光明四个村委会合作,签订入股协议,接纳四个贫困村共计投入320万元与合作社合作,按照固定分红11%的方式,为村集体经济创收,进一步带动和夯实村集体经济基础。同时,为扩大生产经营,基地还与光明之路种养专业合作社签订租用协议,充分发挥自身农业技术、资金等资源优势,发展壮大合作社经营规模。

科学种菜增产丰收

在采访过程中,天气骤变,下起了瓢泼大雨。站在大棚里,记者发现,菜地上空没有雨水滴下,工人照常收割。而一陇陇菜地之间,雨水通过遮阳网和排气网流进排灌沟渠中排走。

“你看,外面下暴雨,里面种菜和收菜一点都不受影响,我们的连栋分体大棚设施经得起考验。”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叶菜研究室主任蔡兴来说。

基地的发展离不开科研技术的助力。在海南省农科院蔬菜所的技术支持和指导下,基地初步完善了机耕道路和排灌沟渠的修建,建成了290多亩的塑料薄膜大棚及微喷灌系统等设施,并掌握了耐湿热优良品种应用、降温覆盖材料应用、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合理轮作套作及病虫害综合安全防控等叶菜标准化栽培技术。

今年基地的大白菜卖得非常好,每天可以销售6000至7000斤,价格也好。基地负责人梁振英满脸笑容,直说“没有海南省农科院的帮助,就没有我们的丰收。”

在蔡主任眼里,科研就是优势,就是生产力,“别人种不出的菜,我们有技术,就能种出、种好,并第一时间上市抢占市场。”

目前,基地与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成为海南省农科院的科研与教学示范基地。海南省农科院蔬菜所技术人员也常年为周边蔬菜种植户提供农技服务。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