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养殖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具体有哪些的养殖方法技术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蚯蚓的养殖方法有哪些,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用兔粪如何养蚯蚓

1.兔粪必须经过发酵才能使用。进行了新鲜兔粪、湿发酵(浇水发酵);和干发醉(不洒水)三种兔粪养殖蚯蚓的比较。结果,新鲜兔粪内放养的蚯蚓全部逃逸,而发酵兔粪,不论湿发酵或干发酵的都能吸引大量蚯蚓钻进。

2.兔粪湿发酵与干发醉各有其长。干发酵兔粪不易失效,便于存放较长时期,但养殖蚯蚓前必须加70%的水拌湿再存放6

天;湿发酵兔粪浇水发酵10天即可使用,周转快。因此粪堆占地少。

3.发酵兔粪不宜掺拌畦土养殖蚯蚓。试验取长约50厘米的木匣一只,从中锯断,一半全部装兔粪,另一半盛上混合兔粪(兔粪、畦土各半拌和)。然后将两半从锯断

处对接,每边各放蚯蚓10条。共试验4次,每次1一3昼夜,共80条次,其累计结果是纯兔粪内有74条蚯蚓,而混合兔粪内仅6条。

4.可以利用不同场地堆积发酵兔粪养殖蚯蚓参见表1、20

5.蚯蚓是一种繁殖力极强的环节动物在5~6个月的试验期间,增殖倍数最高达156.13,最低54.7,平均90.73,增重倍数最高98.72,最低27.80,平均42.75。据日本养蚯蚓专家斋藤氏的记载,蚯蚓养殖4个月增殖10倍,8个月增殖100倍。与之比较,发酵兔粪养殖蛆X51效果极佳。

蚯蚓又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环节动物。本试验中增殖倍数及增重倍数的最高、最低记录差异虽大,主要并非因养殖场地差异所致,而是由于投料(发酵兔粪)是否及时充足以及湿度能否保持正常(如露天养殖,夏季能否有凉棚遮荫)影响的结果。

6.发酵兔粪养殖蚯蚓可因地制宜。

坑养水蚯蚓的方法

养殖名特优水产品,饲料是其重要的物质基础与制约因素,它关系着饲养品种的成败与效益好坏。水蚯蚓繁殖快、营养价值高(干物质中含粗蛋白62%,必需氨基酸总和达35%,氮回收率达98%),是许多水生动物苗种期喜食的开口饵料,更是鲟、鱼危、鲤、鲫、鳅、娃娃鱼及黄鳝等底栖鱼的主要食粮。水生蚯蚓中适于养殖的种类有:苏氏尾鳃蚓和霍氏水蚓。养好水蚯蚓,可为养殖水产品提供长期稳定的优质动物饲料,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和养成品质。这里介绍一种简便易行的水蚯蚓坑养法。

一、水蚯蚓的生活繁殖习性

水蚯蚓个体不大,长约100毫米,但群体产量较高。尾鳃蚓和水丝蚓的区别是前者有尾鳃,尾部常露出泥外,随水摆动呼吸,缺氧时颤动加快;后者没有尾鳃。水蚯蚓喜生活在有机质丰富的微泥水域的淤泥中,一般潜伏在泥面下10厘米~25厘米处,低温时深藏于泥中。水蚯蚓喜暗畏光,不能在阳光下曝晒,以食泥土吸取其中的有机腐植质、细菌、藻类为生。水蚯蚓2个月左右性成熟,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卵粒包藏在透明胶质膜构成的囊状蚓茧中。一般一个蚓茧内含卵1~4粒,多则7粒。生殖期每一成体可排出蚓茧2~6个。水温在22~32℃时,孵化期一般为10~15天,人工培养的寿命约3个月。

二、坑养方法

1.坑池条件

建造一个适于水生蚯蚓生活的生态环境,要求微流水、土质疏松、腐植质丰富、避光等。坑池可以新掘或利用与沟渠相通的水坑改建,面积视需要而定,3~5平方米(长宽比为3∶1~5∶1)为宜,水深20~25厘米,底部用保水性好的黄土或三合土筑底,并设进排水口。一般进排口应分开,一端进水一端排水。在引种入坑前,还要培养好底泥,最好是挖肥沃的鱼池淤泥,铺在坑底,厚10厘米,然后每平方米加入畜禽粪或农家肥7.5~10公斤,最后加入经发酵后的饼、麸、糠糟等。

2.引种入坑

引种量视水质、泥质、粪肥来源与季节而定。肥源、混合饲料源等充足,引种量大,产量高。一般每平方米放种蚓0.25~0.5公斤。培养30~45天后,每亩日采收量可达10~15公斤,最高可达48公斤。

3.管理

保持微流水,以使水质清新,溶氧量较高,加速代谢产物的散逸,增加蚯蚓的摄食生长。一般水流的流速以2~8厘米/秒为度。速度不能太快,如太快水流会冲走营养物质和蚓茧,影响产出。蚯蚓引种后,应每隔2~3天投饲一次。若投入的是精饲料,饵料系数为2.6左右;若用猪、牛粪,饵料系数为7.8~10.4。

4.采收

可在晚上减少水流量或断水,造成第二天早上或上午坑内缺氧,水蚯蚓就会被迫群聚成团浮于泥表或上浮至水面,用捞子捞取即可。

发酵料如何养蚯蚓

一、配料

按要发酵物料重量的0.1%(即千分之一)备好金宝贝一型肥料发酵剂;用新鲜米糠(注:“米糠”不是“统糠”,米糠的营养性与透气性均好,陈旧米糠或统糠营养较差,均不利)将发酵剂稀释(每1公斤金宝贝发酵助剂加5公斤米糠)。

将鸡粪(占50%左右)与一定比例的秸秆粉、蘑菇渣、花生壳粉、或稻壳、锯末混合搅拌后,加入稀释好的金宝贝一型肥料发酵剂。

二、调节水分

调水分时注意先少加,快接近要求(65%)时,慢慢再加,防止水分超量超标,万一加水超量超标,可再加干物料调整。

原料65%的水分的判断办法:手用力紧抓物料,见水不滴水,落地能散开。实际上,65%的水分并不显太湿,请用户注意正确判断。

三、建堆。

备料后边撒菌边建堆,堆高与体积不能太矮太小,要求:堆高1.5~2米,宽2米,长度可以根据发酵物料的多少自由调整,最少不能少于2米。

四、拌匀通气。

金宝贝肥料发酵剂是有(耗)氧发酵,故应加大供氧措施,做到拌匀、勤翻、通气为宜。否则会导致厌氧发酵而产生臭味,影响效果。

五、温度。

启动温度最好是在10℃以上较好(四季可作业,不受季节影响,冬天尽量在室内或大棚内发酵),发酵升温控制在70~75℃以下为宜。

六、完成。

第2-3天温度达65℃以上时应翻倒,一般一周内可发酵完成,物料呈黑褐色,温度开始降至常温,表明发酵完成。

七、调PH

发酵完成之后,测试一下PH值(加入金宝贝蚯蚓饲料发酵剂的粪料其PH会自然降至6.5~7.5,一般情况下不必调节〕。蚯蚓饲料一般要求适宜PH值为6~7.5,但很多动植物废物的PH值往往高于或低于这个数值,例如:动物排泄物的PH值是7.5~9.5,因此对蚯蚓饲料的PH值要进行适当的调节,使它接近中性,以适合蚯蚓生长。

八、饲喂

我们采用上添法和侧喂法,上添法就是把饲料盖铺在原有已被蚯蚓吃完的饲料上,每10~15天进行一次;侧喂法就是取出部分已吃完的饲料再把新饲料添在一边,下次添加另一边。

另外,用金宝贝肥料发酵剂发酵的物料可以饲喂鱼、蚯蚓、黄粉虫等低等动物,如果想要利用营养成分比较高的动物粪便(如鸡粪)发酵饲料饲养猪、鸡、鸭等高等动物,可以用金宝贝二型饲料发酵剂。

水蚯蚓池养、田养均可,但以池养产量最高,每亩年产量可达750~1000公斤。

水蚯蚓一年四季都可繁殖。其繁殖是通过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方式来进行的。每年7~9月份繁殖最快,其生长、繁殖适温范围为20~32℃,适宜水深3~5厘米,要求水质清新、溶氧丰富,PH值以5.6~9为宜,养殖池最好保持微流水。在适宜的环境下,水蚯蚓每天繁殖量以整数倍进行,一般下种30天左右即可采收。

(一)选种

水蚯蚓是水栖寡毛类中的一大类群,又名水丝蚓,俗称红线虫、沙虫子、丝蚯蚓等。应当选择当地的优势种类作为人工养殖的对象,一般选用的有深栖水丝蚓、正颤蚓、指鳃尾盘虫、叉形管盘虫及苏氏尾鳃蚓等5种,其形态特征及生产性状如下。

1、 深栖水丝蚓

活体长约10~15毫米、体宽0.75毫米,体重5.78毫克。蚓体由50~70个体节组成,口前叶呈圆锥形,全身只有钩状刚毛,体前端7~8条一束,中部减为3~4条一束,最末端1~2条一束。生殖环带在第11~12节。本种对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极强,其产量居上述5种之首,秋、冬、春3季均能高产,仅高温季节的7、8、9月份稍差。深栖水丝蚓的群体产量占全年总产量的60%以上,是一个最适合人工养殖的品种。

2、 正颤蚓

活体长约20~30毫米、体宽1毫米,体重6.76毫克。蚓体分60~80节,口前叶为钝锥形,背腹刚毛始于第2节。身体前端背面每束刚毛由1~3条发状刚毛和3~5条针状刚毛组成,向后则发状刚毛逐渐减少直至全部消失,针状刚毛也逐渐减少但不消失。环带在第9~12节上。本种在周年各月的产量相对最为稳定,秋冬季(10~12月份)略高,可以认为它是一个更喜低温的种类。正颤蚓的群体产量占全年总产量的20%左右,是生产中的一个主要品种。

3、 指鳃尾盘虫

单体长约5毫米,因能行无性分裂繁殖,所以连芽体长度在内达6~12毫米长,体重5.06毫克。蚓体分9~26节,无吻,身体大部分呈血红色。背刚毛自第11节开始,每束针状、发状各一条。尾鳃盘较体为宽,具鳃4对。环带在第5节上。本种在高温的7、8、9这3个月的生长与繁殖速度最快,产量所占的比例也大,而在其他月份则较低。可认为它是偏爱高温的种类,在生产中有重要的接茬互补作用。其群体产量约占全年总产量的10%上下。

4、 叉形管盘虫

体长约25毫米、宽0.5毫米,体重1.42毫克。有体节18~25个。口前叶圆形,背刚毛自第5节开始。尾鳃盘漏斗状,腹前有两根“触须”,具鳃3~4对。环带位于第5~8节上。本种的生态特点与指鳃尾盘虫相似,在高温季节其产量比重大,其他月分则显著减少,也是喜高温的种类。尽管其群体产量只占全年总产量的5%以下,但在生产中同样起接茬互补作用。

5、 苏氏尾鳃蚓

这是水蚯蚓家庭中个体最大的一种,活体长达150毫米以上,宽1~1.25毫米,体重50.55毫克。体色淡红至深紫色,尾部每个体节有1对丝状鳃(整条蚓至少有60对以上)。口前叶锥形,背刚毛自第2节开始,环带在第9~12节上,呈隆肿状。本种在群体中所占年总产量不足5%。

(二)建池

水蚯蚓和其他水生动物一样离不开水,所以养殖池应建在有水源保证的地方。实践证明,城郊生活污水沟旁的零星空地、热电厂排水沟边、小溪河旁、水库坝下、鱼(种)场(站)的渗漏水集散地都是建池的好地方。蚓池宜建成长条形,长10~30米,宽1~1.2米,深0.2~0.25米,这样的养殖池便于精养细管并夺得高产。池埂最好用0.25米宽的条石砌成,也可用砖和水泥等建材构筑,以方便饲养管理人员行走踩踏。池底最好铺上古板或打上“三合土”(硬底池可不处理)。要求蚓池有0.5%~1%的比降,并在较高的一头设排水沟和排水口,进、排水口均需安装栅栏,以防鱼类、螺等生物敌害闯入。注意,蚓池要有一定的长度,否则投放的饲料、肥料很大部分会被流水带走。如果受场地限制无法建成长条池时,可因地制宜建成曲流形,环流形池等。

(三)培养基制作

制作优质培养基,不仅能为水蚯蚓提供良好的生活、生长、繁殖环境,而且是缩短产品采购周期从而获得高产的又一技术关键。培养基的底料可选用富含有机质的污泥,例如鱼池底部的淤泥、稻田肥泥、污水沟边的黑泥等,掺进适量的疏松物(甘蔗渣等)、有机物(牛粪等)即成。向蚓池装填培养基的程序是:先在池底铺垫一层甘蔗渣或其他富含糖分的纤维物,用量为2~3公斤/米2。随即铺上一层污泥,使总厚度达到10~12厘米,加水淹没基面浸泡,2~3天后施基肥,用量为猪、牛、鸡粪共10公斤/米2。接蚓种前再在表面铺一层厚约3~5厘米的污泥,撒上一薄层经发酵处理的麸皮、米糠、玉米粉等混合饲料,用量为150~250克/米2。最后加水,使培养基面上有2~5厘米的水层。这时就可引来水蚯蚓种进行接种了。

(四)引种与接种

水蚯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所以在引种时间上没有十分特殊的要求,我国南方地区几乎一年四季都可引种接种,北方地区则应在水温达到10℃以上时引种培育。通常以春季和初夏引种培育的当年产量较高。

水蚯蚓的种源我国各地都不缺乏,不必去异地长途运输。一般来说,大城市内的明沟暗渠、城镇近郊的排污沟、排污口、港湾码头和禽畜饲养场及屠宰场、皮革厂、制糖厂、食品厂等的废水坑凼等处,天然水蚯蚓比较丰富,可以就近采种。注意用作种子的水蚯蚓不必淘洗得很干净,可连同部分泥、渣一起运回,下种时适当折算成纯蚯蚓就行,因为淘洗不仅损伤蚓体,而且会把大量的蚓卵(卵茧)也洗掉。各地所产的天然水蚯蚓种类可能不完全相同,但都是当地的优势种群,具有适应本地自然环境条件的生物特性,适合作为人工养殖的对象。

接种工作就是把采运回来的蚓种均匀地撒在蚓池的培养基面上。接种量的大小与蚓产量的高低及距第一次采收日期的长短呈正相关。试验结果表明,以500~750克/米2的接种量较为经济、合理。在水温25~28℃的自然条件下,接种30天后测定,每平方米培育池的日产蚓量可达500克左右。

(五)饲料与投料

水蚯蚓特别爱吃具有甜酸味的粮食类饲料,禽畜粪肥、生活污水、农副产品加工后的废弃物也是它们的优质饲料。但是所投饲料(尤其是粪肥)预先应充分腐熟、发酵,如果让其在蚓池内发酵产生高热便会“烧死”蚓卵与幼蚓。其中粪肥可按常规在坑凼里自然腐熟;粮食类饲料在投喂 16~20小时加水发酵,在20℃以上的室温条件下拌料。方法是混合加水,加水量以手捏成团、丢下即散为度,然后铲搅成堆,拍打结实后,盖上塑料布。如果室温在20℃以下时,需加酵母片促其发酵,用量是每1~2公斤干饲料加1片左右。例如:在头天下午3~4点钟拌料,第二天上午即能发酵熟化。揭开塑料布有浓郁的甜酸酒香味即证明可以喂蚓了。

要使水蚯蚓繁殖快、产量高,必须定期投喂饲料。接种后至采收前每隔10~15天,每亩应追施腐熟粪肥200~250公斤;自采收开始,每次收后即行追施粪肥300公斤左右,粮食类饲料适量,以促进水蚯蚓快繁速长。投喂肥料时,应先用水稀释搅拌,除去草渣等杂物,再均匀泼洒在培养基表面,切勿撒成团块状堆积在蚓池里。投料前要关闭进水口,以免饲料漂流散失。

(六)擂池与水体管理

这是饲养管理绝对不能缺少的一个环节。方法是用“T”形木耙将蚓池的培养基认真地擂动1次,有意把青苔、杂草擂入泥里。擂池的作用,一是能防止培养基板结;二是能将水蚯蚓的代谢废物、饲(肥)料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驱除;三是能有效地抑制青苔、浮萍、杂草的繁生;四是能经常保持培养基表面平整,有利于水流平稳畅通。水深调控在3~5厘米比较适宜。早春的晴好天气,白天池水可浅些,以利用太阳能提高池温,夜晚则适当加深,以利保温和防冻;盛夏高温期池水宜深些,以减少光辐射,最好预先在蚓池上空搭架种植藤蔓类作物遮阴。太大的水流不仅会带走培养基面上的营养物质和卵茧,还会加剧水蚯蚓自身的体能消耗,对增产不利。但过小的流速甚至长时间的静水状态又不利于溶氧的供给和代谢废物等有害物质的排除,从而导致水质恶化,蚓体大量死亡。通常每亩养殖池每秒钟有0.005~0.01立方米(5~10公斤)的流量就足够了。水蚯蚓对水中农药等有害物质十分敏感,所以工业废水、刚喷洒过农药的田水或治疗鱼病的含药池水都不能进入水蚯蚓培育池。

(七)采收与分离

水蚯蚓的繁殖能力极强,孵出的幼蚓生长20多天就能产卵繁殖。每条成蚓一次可产卵茧几个到几十个,一生能产下100~400万个卵。新建蚓池接种30天后便进入繁殖高峰期,且能一直保持长盛不衰。但水蚯蚓的寿命不长,一般只有80天左右,少数能活到120天。因此及时收蚓也是获得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采收方法可采取头天晚上断水或减小水流量,造成池缺氧,此时的水蚯蚓群聚成团,漂浮水面。第2天一早便可很方便地用聚乙烯网布做成的小抄网舀取水中蚓团。每次蚓体的采收量以捞光培养基面上的“蚓团”为准。这种采收量既不能影响其群体繁殖力,也不会因采收不及时导致蚓体衰老死亡而降低产量。

为了分离水蚯蚓,可把一桶蚓团先倒入方形滤布中在水中淘洗,除去大部分泥沙,再倒入大盆摊平,使其厚度不超过10厘米,表面铺上一块罗纹纱布,淹水1.5~2厘米深,用盆盖盖严,密闭约2小时后(气温超过28℃,密闭时间要缩短,否则会闷死水蚯蚓),水蚯蚓会从纱布眼里钻上来,揭开盆盖提起纱布四角,即能得到残渣滓完全分离的纯水蚯蚓。此法可重复1~2次,把渣滓里的水蚯蚓再提些出来。盆底剩下的残渣含有大量的卵茧和少许蚓体,应倒回养殖池继续让其孵化生长。

(八)暂养与外运

若当天无法用完或售尽,应将水蚯蚓暂养。每平方米池面暂养水蚯蚓10~20公斤,每3~4小时定时搅动分散一次,以防集结成团缺氧死亡。需长途运输时,途中时间超出3小时以上的,应用双层塑料膜氧气袋包装,每袋装水蚯蚓不超过10公斤,加清水2~3公斤,充足氧气。气温较高时袋内还需加适量冰块,确保安全抵达目的地。冰块可用小塑料袋装盛,并扎紧袋口后放置四周。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