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栽培有多种方法,主要是生料裁培、半熟料我培和热料栽培。生料裁培是指利用棉籽壳等加水拌匀后直接栽培的方法,适用于秋冬气温较低、杂菌污染较少的季节;半熟料栽培时要先进行堆问发酵,利用发酵产生的热量(温度达60℃以上),杀死原料中的杂菌和害虫的虫卵,从而达到争化原料的目的;熟料教培时要求利用专用灭菌设备对生料进行彻底灭菌,其优点是用种量少,病虫发生少,平菇产量高,质量好,但投资大,技术环节较多
栽培评估的原料主要有棉籽壳,玉米芯,木屑,麦秸,稻草,花生壳等。棉杆壳培养料物理性状较好,营养丰富,是栽培平蕴的上等原料,产结率般在0吗~120%,生产中应用最为普遍。棉籽壳培养料配方:棉籽壳9%,生石矣1%,多菌灵0.1%
糖籽充培养料的发酵、将棉籽壳及辅料加水拌匀,依据原料的多少堆成圆锥形或长梯形,高度一米左右,用塑料膜将料堆盖严,气温在15℃以上时,堆闷一天,原料维内的温度即可达60℃以上,这时翻堆一次,再发酵6~8天,其间在魏堆2次。气温较底时可延长发酵时间,发酵好的料可见大量白色或灰白色放线菌.并散发出大量的热气
玉米芯原料来源丰富,种菇后的废料蛋白质含量也很高,可用于养猪、养鸡但玉米芯原料因为组织疏松,间隙偏大,持水性较差,管理时菌丝体易大量断裂而影响产量,出菇率为60%~70%。玉米芯培养料的配方:①玉米芯75%,棉籽壳225%,生石灰18%,过磷酸钙0.7%;(2玉米芯88%,麦麸85%,生石灰2.6%,石膏09%;()玉米芯88%,麦麸4.3%,玉米面43%,生石灰2.5%,石膏09%。
用粉碎机将玉米芯粉碎成花生粒大小的颗粒,或在场内用拖拉机碾压成颗粒。处理后的颗粒大小应适宜,太大或太细都不利于平菇菌丝生长。
玉米芯培养料的配制:生料栽培时,将原料按比例称量好,尿素、石膏、生石灰、过磷酸钙、复合肥等易溶于水的物质都加入水中溶化,然后按一定的比例将原料拌均匀,最后将麦麸或玉米面加入原料中拌匀;熟料栽培的发酵处理过程与棉籽壳原料的发酵过程相同,发酵的时间可适当延长2~3天。
木用是指木材加工厂生产出的锯末,或专用加工设备生产出的木材颗粒。我国绝大多数的树种生产出的木屑都可用于平菇栽培(除松柏类木屑外),平原地区的杨柳、榆及多种果木,都是生产平菇的优质树种。常用配方为:①木屑92%,麦麸4.5%,石灰1.5%,石膏1%;②木屑47%,棉籽壳28%,玉米芯18.5%,麦麸4.5%,石膏1.8%,尿素0.2%。发酵方法与棉籽壳相同,发酵期6~10天,发酵期内翻堆3~4次
其他培养料如麦结、稻草、花生壳等栽培时均应加入一定量麦族或其他辅料,不进行发酵处理时、均应加入0.1%的多菌灵、2%~3%的生石灰、发酵处时石妖用量可加大到5%-8%。
在培养料装袋之前,要调节含水量在0%左右,一般在发酵前每100千克干料加水110~120千克。简易测量含水量的方法是用手紧提培养料,以指缝间见水而不下滴为度
塑料袋栽培平菇的特点是生产技术简单,便于管理,占地少、成本低,出菇快,产量高,菇质好。这种方法已在全国各地广泛应用,深受群众欢迎
平菇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4~35℃,最适温度为22~26℃;出菇温度范围为4~38℃,最适温度15~25℃。根据当地气候特点,首先确定产菇的始期和末期,然后在产菇始期的基础上向前推40天左右(发菌所需时间),即可算出平菇播种的具体时间。一般秋栽接利期为9~11月份,气温在8~28℃;春栽为2~4月份,气温在10~25℃。因春栽后期气温回升较快,因此宜选用较耐高温的品种。而秋栽与平菇生长发育所需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同,是最适的栽培期。若采用温室等保护地栽培时,可人为地创造适宜条件,满足平菇生长发育各阶段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因此不受季节的限制。
夏季栽培秋冬季栽培可选择的品种数量较多,如新831、推广1号、清丰1号、丰抗90、AX3、1012等10多个中温型、广温型的品种。春季栽培宜选择推广1号、新831、ZP一1、87一18等品种。夏季栽培可选择ZP一1、87-18等较耐高温的品种。
采用生料栽培,塑料袋多选用聚乙烯膜,规格一般为宽24~28厘米、长40~45厘米,厚度0.15~0.2毫米,每袋可装干料0.5~1千克;采用熟料栽培时,多用宽20~22厘米、长40厘米、厚度0.2~0.3毫米的塑料袋,每袋可装干料0.51千克。
装袋播种多采用层播的方法,以3层料、4层菌种为好。先将裁制好的塑料袋一端放置地上并折叠少许,左手提起袋,用右手装拌好的培养料,边装边用手将料压实,与塑料袋相接触处要压实一些,中间不要压得太实。
装至高8~10厘米时,在料面上均匀撒一层事先处理成小碎块的菌种。菌种的碎度以玉米粒大小为宜。菌种破碎太细,对菌丝的损伤大,播种后影响菌丝的恢复与生长;菌种块太大,则需种量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一般用种量为干料的15%。
用力将菌种与培养料压紧压实,然后再装第二层培养料,边装边压实,再撒播入第二层菌种,然后装第三层培养料,边装边压实,最上一层要用菌种将料面盖严,装到离袋口7~8厘米处为宜。
用旧报纸包棉籽壳做成直径3厘米的塞子,棉籽壳内加5%左右的生石灰粉:将塞子放在播种好的料面上,将多余的塑料膜拉起用绳将袋口与塞子扎紧,要系成活结。
翻转塑料袋,使下层袋口朝上,整理好后撒入一层菌种,再用报纸棉塞扎好干棉籽壳做成的塞子能起到增加通气、过滤空气的作用,与两端用绳扎死法相比,菌丝萌发快,吃料早,菌丝提前5~7天长满袋。这种接菌方法的用种量为培养料的10%~15%。
层播也可采用3层播种法,即培养料装2层,菌种为3层,中间1层,两端各1层。
除以上接种法外,压可以先装满培养料,两端扎死打完接种,在菌丝生长后肌要注意刺孔通气,以利于菌丝的生长。但这些方法易遭受剂菌的侵染,因此在些技术方法掌国不够准确和经验不丰富的情况下,尽量采用传统的层插法
装好料后进行养菌,养菌即培养菌丝,场地可以是室内、窑洞、密闭暗光的简易塑料大棚、日光温室或其他场所。近年来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在全国各地发展很快,利用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生产平菇,可以充分利用大棚内的有利条件,提高平菇产量,延长出菇时间,提高种菇效益。
塑料大概按用材可分为钢骨架大强、竹木骨架大福、水泥骨架大栅等,
从外观上又可分为弓形塑料大棚、斜坡形塑料大棚、地上式塑料大棚和半地下式塑料大棚。
弓形塑料大棚是最常见的菇棚,骨架多采用钢管、竹木、塑料、水泥预制品等,中间高度一般为2.5~3.0米(中间高度),宽5~10米,长度20~60米不等。
塑料薄膜多采用高强度的聚乙烯薄膜或无滴型聚氯乙烯有色大棚专用薄膜,保温遮阳材料多采用稻草或麦秸草帘,也有专用的黑色遮阳网。
建造大棚选择土地平整、朝阳、取水方便、交通便利的地方,大棚多东西走向,以利增加光照。棚的大小根据生产量和投资多少决定。搭建时先将主骨架按照一定的方向、方位和间距固定好,再将塑料薄膜覆盖好,用压膜绳或尼龙绳将薄膜拉紧,固定牢靠,再在塑料薄膜的上方覆盖好遮阳物。
斜坡形塑料大棚采光性好,保暖性好,建造省力,成本低。通常为东西走向,北高南低,北面用砖墙或土墙,高2.5~3.5米,南面筑砖墙或土墙,高1~1.5米(也可不筑墙而直接用塑料薄膜)。北墙厚度要厚一些,南北墙上每隔2米左右留一通风孔。大棚骨架多采用竹木或水泥预制品,取材容易,建造省力省工,农村多采用这种形式。
半地下式塑料大棚是指大棚的空间主要部分向下深挖1米左右,大棚的地而高度较低,而棚内的高度却较高。大棚可大可小,外部弓形和斜坡形均可。其优点是保温保湿性能好,冬暖夏凉,结构简单,建造省材省工,适合农村及贫困地区生产使用。日光温室是近年来对塑料大棚的改进型结构,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光能,保温性能好,对平菇生产非常有利。利用日光温室从事平菇生产,在冬季可以满足平菇正常生长对温度的要求,解决了一般大棚加温困难、保暖性差的问题,可以节约大量的燃料费用、省工省力。
日光温室一般坐北朝南,东西延长,向东或向西偏斜5°~7°,有土筑墙式和砖筑墙式两种结构。高度一般2.8~3米,后墙高1.8~2.0米,跨度6.5~7米,长度50~60米,土筑墙的墙体厚度80~100厘米,砖筑墙的墙体厚度50厘米。骨架一般选用钢架材料或竹木材料,也有专用的水泥预制品骨架。塑料薄膜多采用聚氯乙烯耐老化无滴膜或聚乙烯多功能复合膜。砖体墙的保暖材料多用炉渣、锯末、硅石等,后坡多用秸秆和草泥保温,前坡多用草帘保温。
不同生产季节要采用不同形式的保温大棚。春秋季生产平菇可用弓形塑料大棚,高温期内可以利用半地下式塑料大棚生产平菇,冬季气温低时,则可利用日光温室生产平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