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武鸣区两江镇福江村,村民们正精心打理着地里的旱藕。今年以来,该村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打造一个拥有旱藕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的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带动当地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我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以“大力培育扶贫产业,发展生产脱贫一批”为目标,立足贫困村现有资源,充分挖掘发展特色产业潜能,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各个村屯特色产业的形成,促进了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长久致富,带动农村全面进步与农业转型升级。
找准特色产业
打开农民致富门
乡村振兴,农民生活富裕是根本。拓宽增收渠道,是实现农民富裕的重要发力点。
韦志修是福江村的致富能手。今年,他带领几个返乡青年一起成立旱藕种植专业合作社。这个合作社作为福江村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解决了村里特色产业建设的问题,还能让农民参与到种植、管理、加工、销售的“一条龙”项目中,通过劳动提高收入。
“旱藕产量高、好打理、市场需求旺盛,可算是增收致富的好产业,不少村民积极参与种植。”韦志修说。
福江村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已建成280多亩的旱藕种植示范基地,由南宁市蔬菜研究所提供种植技术,广西大化高山长寿食品有限公司提供加工技术并保障产品销售,为产业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找准了特色产业,贫困村打开了致富门路。今年以来,我市各县区已基本选定县区“5+2”、贫困村“3+1”个特色产业。另外,我市明确了2018年第一批贫困村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建设250个,补助资金1.58亿元,有效地推动了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的有机融合。
推动三产融合
农业农村发展实现突破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去年起,“养生小镇”成为良庆区那马镇冲陶村的代名词。每逢周末,不少游客慕名而来,体验有趣的农家生活。
远近闻名、游客云集,“养生小镇”带动了当地农民的稳定增收。这个集农业、休闲、养生、文化、体育、宜居为一体的旅游扶贫项目,吸引了冲陶村130多户农户参与,平均每户每年仅流转土地一项就获得纯收入5000多元。收入不止这些,“养生小镇”还为贫困户提供每天150元收入的就业岗位150多个,有效拓宽了贫困村民稳定增收渠道。
“养生小镇”只是我市积极推进旅游产业扶贫工作,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通过利用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这些特有优势,我市把乡村特色资源与旅游等产业融合,打造成农村新兴支柱产业,繁荣了乡村经济,传递了浓浓乡愁,形成了文明乡风,助推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实现突破。
培育新型农民
壮大“三农”工作队伍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在上林县大丰镇,致富能人冯应红参加了粤桂两省(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的培训后,在家乡建起了一个立体养殖基地,养龙虾、种莲藕、采莲子,每年可以使村集体经济获得24万元分红。目前,这一模式已在上林县推广,带动上百个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通过粤桂协作教学培训,上林县许多致富带头人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得到明显提升。
近年来,我市致力于加大对农村地区产业扶贫的培训和指导力度,通过培育一批懂农业技术、愿意带领乡亲们致富的致富带头人,带动贫困群众发展产业。今年,全市已举办春耕备耕技术培训626期,培训农民11.21万人次;组织67名专家开展各类培训120场,服务贫困群众6679人次。未来,我市将继续围绕产业脱贫需求,组织科技特派员、各级农(林)业专家和技术人员,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劳动力的产业技术技能培训力度,培训一批新型职业农民、致富带头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力军推进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