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新疆新闻8月24日电(李夏)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走在泉子街镇的乡间小道上,千亩海棠果挂满枝头,在秋日的暖阳下果子晶莹剔透,红果配黄叶,分外漂亮,吸引了不少路人驻足围观。

在泉子街镇悬梁地村崔顺禄家果园里,浓浓的果香扑鼻而来,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冰心海棠果口感好、成熟后的果实多汁、酸甜爽口,非常受消费者喜爱。“我种植的是冰心海棠果,今年是挂果的第二年,亩产能达到500公斤左右,亩产收入可达800余元。”虽然每天都很忙碌,但看到挂满果的80余亩果园,成就感满满,果农林崔顺禄高兴地说。

海棠果是蔷薇科苹果属植物,又名沙果,因其外观如同一个缩小版的苹果,又有“小苹果”的别称。海棠果又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具有促进胃液分泌,提高肠胃消化功能的作用。海棠果既可以鲜食,也可以制作成果脯、果酱、果汁、果醋以及罐头等产品。

“目前,全镇像果农崔顺禄的种植户就不下一百户。泉子街镇位于县城南部的山区,昼夜温差大,这里适合种植海棠果、黑加仑、草莓等,果品糖分多,维生素含量高,经济价值高于普通农作物。现在全镇种植5000多亩海棠果,海棠加工后具有很好的食疗保健作用。海棠果榨汁酿成果酒或制成海棠原汁直接饮用。因为果树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绿色无污染,产品深受上海、天津等地消费者欢迎,使其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泉子街镇党委委员、副镇长赵志鹏说。

据了解,由于采摘的新鲜海棠果不易储存,且市场价格较低,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解决海棠果的销售问题。泉子街镇小浆果合作社社长、小浆果协会党支部书记汤林文成立了海棠果加工小作坊,带领辖区农户走深加工路线,雇用周边农户在小作坊内将海棠果加工成果干,增加村民收入。

泉子街镇小浆果协会党支部书记汤林文说:“泉子街镇小浆果协会于2003年成立,海棠果加工小作坊于2019年正式运行,现在每年8月底都会集中收购全镇海棠果进行深加工处理,加工周期在40天左右,每年能加工海棠果近50多吨的鲜果,帮助农户销售将近50多吨,有20余名的村民在这里打工,平均每人一天收益都在100元以上,小作坊年收入能达到8万余元左右。”

“我的海棠果酱厂于1999年成立,当初成立时,投资了将近100多万元,经营效益还不错,再加上政府扶持,一直运行到现在,现在规模和技术方面也比较成熟。我自己比较喜欢这项事业,也带领着全村的返乡青年一起加入海棠果酱加工。目前海棠果酱厂规模扩展到了500至600平方米左右,加工的果酱基本上都销往全国各地,一年加工将近200到300多吨果酱,加上黑加仑和草莓能达到600多吨左右,平均每吨的收入差不多都在7000-8000元左右。”泉子街镇小浆果酱厂负责人王玉泉说。

近年来,泉子街镇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立足自身实际因地制宜推进特色种植业发展,加快特色种植产业发展带动农户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种植,为帮助更多群众走上致富道路奠定坚实基础,同时,通过“农户+合作社+基地”的新模式,让农业休闲采摘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引擎,推动特色农业与文旅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