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段睿珺 通讯员 朱婷婷
4月,是富有生机的时节,草木萌发,柳细风斜。在崆峒区白水镇高沟村雷晶家的院门口,雷晶刚和猪贩谈完卖猪的事。院中除了猪舍,还有用数十根木桩围成的围栏里,放养着5只成年鸵鸟,它们扬起脖子后,约有2.5米高。
据雷晶介绍,2020年5月,在快手上无意间刷到的鸵鸟养殖的短视频,勾起了她的好奇心。经初步了解,她得知饲养鸵鸟比较简单,鸵鸟对食料没有过多要求,蔬菜、野菜叶或粉碎后的秸秆均可成为鸵鸟的食料,而这些食料在高沟村遍地都是。于是,她开始给自己“充电”、探路,与邻居高宏玉结伴到庆阳以每只800元的价格购买了20只鸵鸟。
对雷晶来说,她养殖鸵鸟毫无经验。由于家里地方小,只能容纳几只,无法形成规模化养殖,加之院里土质湿软,鸵鸟爱乱吃石头、玻璃渣之类的东西,刚开始雷晶的5只鸵鸟受损,这让有着6年养猪经验、早有心理准备的她信心受创。
“想着容易,做起来难。我没想到鸵鸟没有想象中好养,损失几只后,心里不是个滋味。多亏了我家掌柜的支持,他说咱们既然能把猪都能养得这么好,肯定也能把鸵鸟养好!”雷晶说。
从此,她更加细心照顾鸵鸟,饲料、饮水、清理圈舍……大事小情她都亲力亲为,不敢马虎。
日复一日,过去的不止是日子,还有她日渐提高的鸵鸟养殖技术。
“长着黑色羽毛的是雄性鸵鸟,长着灰色羽毛的是雌性鸵鸟。一个圈里,雄鸟和雌鸟的比例2:3最为合适。仔细观察,鸵鸟的双腿粗状有力,近1米高,每只脚上长有两只脚趾,其中一只脚趾状似鹰爪,但比鹰爪大且厚。”雷晶以一个专业人士的口吻给记者介绍。
看到有人靠近,几只鸵鸟伸出长长的脖子,吓得记者连忙躲闪。
“不要怕,鸵鸟攻击人不是用嘴啄,而是用爪踢。”雷晶说,鸵鸟一般不主动攻击人,除非有人抢它的蛋。据了解,鸵鸟其实很胆小,哪怕前面只有一根线拦着,它们也会停下来。因此,不能干重体力活的老人和妇女都可胜任鸵鸟养殖工作。
如今,不到一年时光,雷晶圈里的鸵鸟已从10来斤长至110斤左右。“再有8个月时间就可以产蛋了。如果卖肉的话,无骨肉每斤可卖50元,带骨肉每斤可卖35元。比起前几年务工,养殖畜禽不仅能照顾家里的学生,还能把农活打理好,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雷晶乐呵呵地说道。
有了小产业加持,就有了更多的经济效益,致富自然就有了基础。而今,产业富民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核心举措。据了解,近年来,崆峒区白水镇大力扶持“一村一品”产业工程。通过产业扶贫、大户带动、鼓励农户自行发展等措施,推进特色养殖,鼓励农户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和市场销路,改变传统种植养殖模式,盘活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畜+禽”养殖,以此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