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粉虫养殖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黄粉虫:又名面包虫一、 黄粉虫的生物学特征 黄粉虫,又名面包虫,其蛋白质含量高居各类活体动物蛋白之首(在国外作为面包的添加剂而得名)。黄粉虫作为自然界中的一个物种,在昆虫分类学上隶属于鞘翅目、拟步行甲科、粉甲属。具有生长快、繁殖系数高等特点。其主要食物为麦麸、农作物秸秆糠粉及废弃蔬菜等。 中国的第三大昆虫产业 地球上昆虫资源十分丰富,全世界已知昆虫种类180余万种,中国已知有33万种;对于昆虫资源的开发利用,世界各国已开始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并取得了许多成果。 在我国能够形成产业的仅有传统的桑蚕及蜜蜂两个昆虫种类。经过昆虫专家多年的潜心研究,原仅作为一种活体饲料的黄粉虫,其用途在不断被开发,经济价值在快速提高。来自国内外的权威专家分析,近几年内,黄粉虫在中国将成为继桑蚕及蜜蜂养殖后中国的第三大昆虫产业。 二、 黄粉虫的用途及市场空间 昆虫的活性蛋白被誉为21世纪人类的全营养食品!用黄粉虫做出的食品,味道鲜、营养高。 制作营养保健品,可提高人体免疫力,抗疲劳,延缓衰老,降低血脂,抗癌等功效。 可作为名贵珍禽、动物、特种养殖的鲜活饲料,且是中国林蛙人工养殖的主体饲料。
虫粪做饲料成分,饲喂效果甚好。虫粪做高效生物有机肥,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黄粉虫规模化养殖及产业化项目是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重点资助项目,被列为十五计划项目。 昆虫蛹菜作为新兴菜品已经走上了大众餐桌,即将跟吃海鲜一样,成为一种时尚饮食消费,专家预测昆虫蛹菜欲将发展成千亿产业。 1、黄粉虫的食品开发利用 1、据有关专家研究表明,昆虫蛹不仅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着特殊作用的甲壳素(又称:几丁质或壳聚糖)、抗菌肽防御素和外源性凝集素,还富含人体必需的九种氨基酸和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元素、不饱和脂肪酸等多种营养成分,且与人体的正常比例一致,很容易被吸收和利用,昆虫食品将是21世纪人类的全营养食品,有着十分巨大的发展空间。 黄粉虫鲜虫体或脱脂蛋白为原料开发的食品、饮料、调味品不断涌现,如菜肴,面包、饼干、黄粉虫蛹罐头、黄粉虫复合补充剂等等。有关专家预测,昆虫蛹作食品规模化的生产,是继蔬菜、禽蛋等之后的一项新兴产业,它开创了一个新能源领城,是我国菜蓝子工程的新兴项目。 国内昆虫虫蛹价不断攀升,在北京的新世纪饭店,油炸昆虫蛹卖到138元一盘,在上海的铜川路水产市场每公斤面包虫蛹卖到78元,且常常奇货可居,无货可供。
2、黄粉虫是特种养殖的鲜活饲料 黄粉虫脱脂提油后的虫粉蛋白质含量达到70%,再经提取甲壳素,可高达80%的蛋白质含量,其营养成分可与进口优质鱼粉相媲美,不但能够替代进口优质鱼粉,而生产成本远远低于鱼粉。同时,黄粉虫是特种养殖的鲜活饲料,中国林蛙人工养殖的主体饲料就是黄粉虫;由吃黄粉虫的鸡孵出的蛋被业界专家称为高能生态蛋(目前,每公斤价格在15元以上)。 3、原料提取及市场需求 黄粉虫可提取优质的食用油、保健品添加用油、化妆品添加剂、变压器用油及航空用油,其含量为百分之二十九。 黄粉虫虫蜕是生产甲壳素的优质原料,其钙质含量远远低于虾,蟹壳、加工难度大大降低。而甲壳素在机能食品、医药用品、保健品和环保材料、纺织、降解膜生产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据统计:变压器油全国需求量为350万吨,航空用油200万吨,食用油全国需求量650万吨,生物肥山东为1000万吨,甲壳素山东省为5万吨,上述产品供需均有很大缺口,可见该项目市场前景较好。 5、黄粉虫的粪便利用价值 黄粉虫粪经化验分析含氮3.37%,磷1.04%,并含锌、硼、锰、铁、镁、钙、铜七种微量元素。黄粉虫粪既是良好的有机肥料,亦可作为粗饲料喂养畜禽。
施用以虫类为主要原料的高效生物有机肥不仅能增肥地力,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还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改善土壤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项目以虫粪为主要原料生产的高效生物有机肥,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三、 规模化养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黄粉虫规模生产及产业化项目属新型高技术和秸秆综合利用环保产品,是国家制订高技术产业发展计划和产业政策列为重点支持开发、技术改造、基本建设和生产的产业、产品。 2、开辟了利用和转化以农作物秸秆为主的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的新途径。 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生产各种农作物秸秆、秧蔓5-6亿吨,用作大牲畜饲养消耗不足20%,用作烧柴的不足10%,其余均被当场焚烧或长期堆积自然腐烂,既造成资源浪费,又阻碍交通,阻挡河道,污染环境。利用和转化这些有机废弃物,并使之产生一定经济效益,是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也是广大农民的热切盼望。黄粉虫是转化秸秆等工农业有机废弃物(腐屑)充分转化为人类可利用的物质,解决了大量秸秆等腐屑资源浪费与污染环境的问题,建立起新的不同于传统生食食物链的腐屑生态系统,开辟了人类获取蛋白质的一个全新途径。
3、大面积推广,可形成新型产业,增加就业门路。 黄粉虫适应性强,养殖技术容易掌握,工厂化养殖和分散饲养均可,适于分散饲养,集中加工。特别适于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经营,地区性规模开发容易取得成功,完全能够成为一县一市农业产业化的龙头项目。以户养为例,每生产5吨成虫可增加3个就业岗位,形成产业后可有效缓解农村和城镇就业压力。本项目不但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还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4、黄粉虫饲料不消耗粮食,并可将大畜禽不能转化的饲料转化为优质蛋白饲料。 人们以饲养黄粉虫这种小家畜为跳板,进而可以饲养各种畜禽和多种经济动物。通过黄粉虫这个中间环节,解决了长期不能解决的“人畜分粮”问题。将传统的单项单环式农业生产模式转化为多项多环式农业生产模式。使农业生产自身形成产业链条,为农业产业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四、 养殖黄粉虫的经济效益分析 以养殖100公斤种虫为例:购种投入成本为100公斤×60元=6000元,场地建设投入为3000元(有废旧民房、仓库可节约本支出),设备投入为1000元,投入合计为10000元。 经30天的饲养可羽化成成虫60公斤,成虫每4天接卵一次,一次可产卵120盒,可连续产卵60-90天(按70天计算,可产18次)每盒卵经一个周期饲养可产虫蛹1.5公斤,在这一个周期(3个月)内可生产虫蛹,120盒×18次×1.5公斤/盒=3240分斤,按此规模全年可生产虫蛹12960公斤。
1、一般规模养殖 目前,市场销售价24元/公斤(超市或饭店),扣除每公斤5元的饲养成本,收益为12960公斤×19元=246240元。再扣除初期投入成本10000元,年收入在236240元。即使按总部回收价每公斤10元(底价)计算,年纯收入也在64800元。从开始投入的第四个月,产品即可开始上市。 2、规模化基地建设 以养殖100公斤种虫全部用于繁殖,每一个养殖周期可增加15-20倍的数量,即8个月可生产成虫2000公斤,14个月后可建成一个拥有4万公斤的大型养殖基地。 五、 黄粉虫养殖项目的国家成果认证 1、被中央电视台农业栏目作重点推广科技项目并多次展播。 2、作为全国农业千县工程重点推广项目在全国各市、县巡回播出。 3、被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列为全国推广科技教材。 4、被列为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专项资金项目(山东农业大学刘玉升博士主持研发)。 5、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奖,并得到长春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沈阳药学院、辽宁省水产研究所等权威机构认可。 六、黄粉虫的养殖条件 养殖黄粉虫,首先必须解决种虫、饲料、设备等问题。 1、种虫:养殖黄粉虫最重要的是有种虫,成龄幼虫、蛹、成虫都可做种虫。
挑选种虫时要认真除去病虫,使各虫期同步繁殖,达到提纯复壮。买到成龄幼虫后,将其放入盛有麦麸的木盘中喂养,添加新鲜菜。如买到蛹,每0.5公斤蛹放在一个盛有麦麸的筛盘里,再放在盛有饲料的木盘中,编号上架,等其羽化,注意清除死蛹。再如买到成虫,将其放在盛有饲料的筛盘中,每隔7天,将成虫筛出换盘,筛下的饲料中混有卵,在木盘中,继续上架孵化。经过细心挑选和饲养的各期虫,都可以做种虫繁殖。不过最好还是幼虫做种虫为好,运输也方便。 2、饲料:黄粉虫的主要饲料是麦麸子,也可以辅以糠麸子,粉碎的秸秆等(玉米面过细,不透气,不能做黄粉虫饲料,玉米麸也可以),菜类主要是白菜、萝卜、土豆等青叶菜类,用以补充维生素,微量无素及水分的需要。为了提纯复壮种群,加快繁殖生长,也可在饲料中添加少量葡萄糖粉、鱼粉等。每0.5公斤黄粉虫在一代周期中可吃掉麦麸子1.5公斤,菜3公斤。 3、黄粉虫的养殖设备要求 1)养殖黄粉虫必须有饲养房,饲养房要透光、通风,冬季要有取暖保温设施。饲养房的大小,可视其养殖黄粉虫的多少而定。一般情况下每20平方的一间房能养300-500盘。 2)饲养黄粉虫的木盘,制作抽屉状木盘,一般是长方形,规格是50厘米×40厘米×6-8厘米,板厚1.5厘米。
底部用纤维板钉好。筛盘:也是长方形,它要放在木盘中,规格是45厘米×35厘米×6厘米,板厚为1.5厘米,底部用12目的铁丝网做底,用三合板条钉好。制作饲养盘的木料最好是软杂木,而且是没有异味的,为了防止虫往外爬,要在饲养盘的四框上边帖好塑料胶条。 3)摆放饲养盘用的木架,根据饲养量和饲养盘数的多少,制作木架,用方木将木架连起来固定好,防止歪斜或倾倒,然生就可以按顺序把饲养盘排放上架。 4)筛盘、筛子。用粗细几种铁筛网做底,12目大孔的可以筛虫卵做筛盘。30目中孔的可以做1-2个筛子,用来筛大龄虫的虫粪,60目小孔的也可做1-2个筛子,用米筛小龄虫的虫粪。 5)饲养房内部要求。温度冬夏都要保持在15℃-25℃之间,低于10℃以下虫不食也不生长,超过38℃以上,虫体发热会烧死。湿度要保持在60-70%之间,地面不宜过湿,冬季要取暖,如冬季不养可以采收取措施越冬,夏季要通风,室内要备有温度计和湿度计。 七、黄粉虫的生物学特征 1、成虫:黄粉虫是全变态昆虫,即成虫、卵、幼虫、蛹四种态型。刚羽化的成虫第1对翅柔软,为白色,然后为黄色,黄褐色,逐渐变成黑色有金属光泽,头部为前口式,唇基两侧不超过触觉基部,成虫在羽化过程中,头、胸、足为淡棕色,腹部和鞘翅为乳白色,开始虫体稚嫩,不愿活动,鞘翅黑色变硬,灵活,第二对翅为膜翅,但因退化不能飞翔,爬行很快,经精心喂养后,成虫群体交尾,产卵,成虫每次产卵2-4粒,每只雌虫约产卵300粒,散产于饲料底部的筛网下,成虫期约50-70天。
2、卵:极小,乳白色,长椭圆形,长径0.7-1.2毫米,短径约0.3-0.8毫米。卵外表为卵壳,内层是卵黄膜,里面充满乳白色的卵内物质。卵期8-10天。在27℃-32℃下成虫产卵最多,质量也高,低于18℃很少交配产卵,低于10℃不交配产卵。 3、幼虫:外形极似金针虫与拟地甲,体细长,唇基明显,即上唇与额间有明显缝线。食植物性食物。刚孵出的幼虫体乳白色,长约2毫米,以后蜕皮,每蜕一皮为一龄。变成棕黄色,老熟幼虫长20-30毫米,体节明显,有3对胸足,在第9腹节有一双尾突。大虫体宽3-3.5毫米,重0.13-0.24克。当最后一次蜕皮时在饲料表层化蛹。幼虫期约80天。 4、蛹:刚由老熟幼虫变成的蛹,乳白色,体表柔软,很稚嫩。之后体色变灰白色,体表变硬些,是典型的裸蛹,蛹长15-20毫米,宽约3毫米,重约0.15-0.25克∕只。背中有淡色纵条,咀黑。腹部侧面有乳状突(雄性蛹 乳状突不明显,基部愈合,端部伸向后方。雌性蛹明显,端部扁平,稍角质化,有分叉,显著外弯)。胸节大,侧面有雏形翅和附肢。头节也大,有一对黑眼点。 八、黄粉虫养殖的技术 1、成虫期: 控制室温25℃-30℃,空气相对湿度60℃-70℃,室内暗光,弱光为好,开始成虫外翅由白、软,渐变黄至黑硬,由弱变强,此期间可以不喂饲。
成虫繁殖期内,有部分成虫繁殖后死亡,属自然死亡,一段时间被活虫咬成空壳一大部分死成虫时用簸箕拨出死虫。成虫期要防成虫逃外,要经常检查,找出逃跑原因。如果逃出来与卵接触,会把产出的卵吃掉,损失严重。同时防止高温及天敌。室温高于35℃时成虫产卵明显下降,烦燥不安。为了提高利用率,孵化率和成活率,也可以将产卵盛期过后,死虫太多,产卵量少的成虫,全盘淘汰,作为饵料喂饲。 要控制好种虫室内适宜的温湿度,夏季通风,降温。冬季保温增温,增湿,室内温度低于15℃,产卵极少。低于10℃,成虫不大活动,低于0℃冻死。冬季空气相对湿度低,对成虫成活,繁殖影响很大,增湿,保湿是重要环节。 2、卵孵化期 成虫产卵在盛有饲料的木盘中,将换下盛有卵的木盘上架或横竖相交的撂起来自然孵化,即可自然孵化出幼虫,要注意观察,不宜翻动,防止损伤卵粒或伤害正在孵化中心的幼虫,在成虫室内同等条件下有一周多的时间就能出虫,当饲料表面出现幼虫皮时,1龄虫已经诞生了。 3、幼虫期 卵孵化到幼虫化蛹前这段时间称为幼虫期,而各龄幼虫都是中国林蛙最好的饲料,目前,饲养黄粉虫的目的也是获得大龄的幼虫作为特种养殖的饵料。因此,幼虫的管理至关重要。
在温度20℃-30℃,空气相对湿度50%-60%,投喂麦麸子和菜类,幼虫期大约100天左右(80-180天)。 黄粉虫的卵经过7-9天孵化后,头部先钻出卵壳,体长约2厘米。它啃食部分卵壳后爬至孵化盘的麸子内,以麸皮为食。长到4-5毫米时,体色变淡黄,停食1-2天,便进行第一次蜕皮,蜕皮后体白,约2天又变淡黄色,以后8-10天蜕一次皮,逐渐长大,每蜕一次皮为一龄,2龄的小虫平均体重约0.03-0.05克。在正常管理下,每盘要保证10万条,小虫虽然耗料少,也要满足,以免食卵或小幼虫,经常在麸皮表面撒碎菜叶,也可适量喷雾在麸皮表面点葡萄糖粉水等,调点湿度,最适的料温是25℃-28℃,空气相对湿度为65%左右。 4、蛹期 幼虫在饲料表层化蛹,在化蛹前大龄幼虫爬到饲料表层,静卧后虫体慢慢伸缩,在蜕最后一次皮过程中完成化蛹,化蛹可在几秒钟之内结束。在蛹期从表面看,不食不动,但体内却的器官却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对外界环境条件也很敏感,要保持适宜的温度25℃-30℃,空气相对湿度65%,保证卫生,禁止吸烟,农药、化学药品。不翻动不挤压蛹体。及时挑蛹,以免被幼虫咬伤。化成成虫及时喂食,以免成虫咬伤未羽化的蛹。
在蛹期要防鼠、防蚂蚁等害虫。有的蛹在化蛹过程中受病毒感染,化蛹后成为死蛹,因此要经常检查,发现这种情况用0.3×10ˉ6漂白粉溶液喷雾空间以消毒灭菌,同时将死蛹及时挑出处理掉。 九、疾病防治 1、螨类:螨类对黄粉虫危害很大,它造成虫体瘦弱,生长迟缓, 卵孵化率低,繁殖力减弱。一般多发生于7~9月份,气温过高,饲料温度大,料中有螨时。 防治方法:严防饲料带螨,有条件的均可将糠、麸隔水蒸20分钟消毒。平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湿度。特别是在夏季雨天湿度过大时,尽量不投或少投过湿的青料。发现螨时,及时把饲料拿到太阳下晒10分钟。 2、干枯病:患病后黄粉虫头部、尾部干枯,全身枯干而死。 防治方法:在干燥高温季节,及时投放青料或地面洒水降温。 3、软腐病:病虫行动迟缓,粪便稀,病虫体变黑软烂,最后死亡。 本病多发于霉雨季节,室内空气潮湿,饲料过湿,放养密度过大或虫体受伤。 防治方法:发现软虫体及时拿出,清除残食,停止投放青料,调节室内湿度。用0.25克氯霉素或金霉素拌麦麸250克投喂。 注:蚂蚁、老鼠都是黄粉虫的大敌,平时要注意消灭。 五、管理措施 在黄粉虫的养殖过程中,掌握好养殖技术和管理措施十分重要,它关系到黄粉虫繁殖的速度,虫体质量,经济效益等问题。
1、禁止非饲养人员进入饲养房,如非进入不可的人员必须在门外脚采生石灰后进入。 2、在黄粉虫的生活史中,四变态是重要的环节。掌握好每个环节变态的时间,形体,特征,就能把握养殖的技术。 3、饲料要新鲜,糠麸不变质,青菜不腐烂,最好用粗麸。 4、在幼虫期,每脱一次皮,更换饲料,及时筛粪,添加新饲料,及时挑蛹,在成虫期饲料底部有卵粒和虫粪,容易发霉,要及时换盘。 5、为了加快繁殖生长,对幼虫羽化后的成虫,在饲料中适当添加葡萄糖粉或维生素粉,鱼粉,每天要喂青菜。(白菜、萝卜、土豆等) 6、饲养人员每天都要察看各虫期的情况,如发现病虫应及时清除,防止病菌感染。 7、黄粉虫的养殖要按计划进行。饲养虫量和养殖经济动物的数量要衔接,使各龄的幼虫数量都要有记录,才能保证黄粉虫养殖的成功。 8、黄粉虫养殖的成本计算。如按自繁黄粉虫自喂林蛙实际测算,每只幼蛙一年喂饲3个月,前一个半月每天采食3龄虫2只,可食92只,后1个半月每天采食4-5龄虫3只可食135只,每只幼蛙饲虫成本为0.07元,每只成蛙一年喂4个月,每天采食5-6龄虫3只,可食360只虫,每只成蛙饲虫的成本为0.5元。据实际喂养计算,养幼蛙10万只,需2-3龄虫90公斤,4-5龄虫400公斤。按计划养殖黄粉虫喂蛙,是保证经济动物养殖成功的关键,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操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