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仅靠种菇走上了致富路,成了远近闻名的“种菇大王”,而且还不吝传授种菇技术给乡亲们,带领一方群众在高原地区闯出了一条脱贫致富新路子。他就是平塘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建龙生态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杨勇。

葡萄种植致富采访_致富采访种植葡萄视频_走访葡萄种植户

杨勇(左)在开展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

不忘初心 砥砺奋进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杨勇的创业经历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几经波折,有过家人的不理解,也有老天的不眷顾,可他凭着自己的坚韧,最终收获了喜悦的成果。

在农村,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每月有一份固定的工资,是很多人年轻人追求的目标。当时,他是原新塘乡小学教师,但是创业带富的欲望让这个年轻人“蠢蠢欲动”。杨勇看到很多的乡亲们由于找不到致富的方向,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年轻人都纷纷远离家乡到外地打工,照顾不了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有的自然村没几个年轻人。喜欢思索的他总在想,能否利用本地资源找到一条致富的路子?“带薪创业”!他决心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和弟弟俩人先是种植枇杷、杨梅200亩,由于种植果树周期长,他利用待果期间发展林下养鸡和林下养猪,由于没有经验,加上遇上一场瘟疫,他的养殖计划失败了,那年,他亏损了将近15万元。但他没有放弃,默默坚守内心最初的那份执着与信仰,在经历了失败之后,他在一份资料上看到,蘑菇种植销路广,而且投资小高回报。栽培技术要求也不是很高,种植劳动强度也不大,很适合妇女及老人种植,还可以利用闲置的土地。“这是一条可行之路,我一定要再试一试!”于是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劝阻和反对,他毅然到湖南、安徽、福建等地学习栽培技术,学成归来,买种、包装袋料、搭棚,他一心扑在自己的事业中。

天道酬勤,杨勇的事业开始有了起色,几个月后,他栽培的食用菌出菇了,看到培养袋上那鲜嫩的还带着清香的蘑菇,那一刻,杨勇的心里涌出来的是一份深深的感慨。为了这一天,他不知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虽说蘑菇种植条件要求不高,但是对温度却是格外的敏感,温度太高或太低,都会影响蘑菇的生长,有时甚至会出现烂菇。卖了第一批蘑菇,这给他带来了第一桶金。除了偿还的所有债务外,还有一些结余。开始尝到了创业的甜头,杨勇更加坚定了创业的自信心。“我是一名党员,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致富才是富。”这是杨勇经常说的一句话。2009年5月,他注册成立了“平塘县建龙生态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 110户农户加入合作社,他要让乡亲们一起共同致富,合作社利用土地资源,扩大食用菌栽培面积。他在自己的家里开办课堂,无偿为全体村民进行培训。不论哪个村民来请教,只要知道的他都一一解答;不知道的,把问题记下,回家翻阅资料或者打上网查询,再把答案告诉村民。有些村民遇到栽培上的问题找到他,需要他现场指导,不管晴天下雨,他都随叫随到。在他的指导带动下,全村70%的村民都掌握了食用菌栽培技术。

2011年,杨勇通过资金帮扶、银行贷款以及家人支持,共投入100余万元,建成470平方米的母种、一级母种、二级原种、三级栽培种接种室和15亩培菌场地、3个大棚、4个高温冷库、1个钢构加工场。在创业最艰难的时候,当时贵州省委宣传部对口扶贫工作队驻大塘镇,在得知杨勇的具体困难后,工作队决定帮助杨勇渡过难关,省委宣传部给予了杨勇12万元的帮扶资金,这对于他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在省委宣传部的资助下,他的蘑菇种植事业蒸蒸日上,那段时间他是村里最忙的,整天如一条鱼般在大棚里、接种室、培种场地之间穿梭,他一边向大家介绍种菇经验,一边紧锣密鼓地指导社员们搭菇棚,建基地,忙得不亦悦乎。同时他还与5户群众利用闲置土地发展野生葡萄种植,他要在家乡带领群众闯出一条科学种植的路子来。

2014年,杨勇的食用菌生产及加工厂房等配套设施占地面积已扩大到10035平方米。其中杏鲍菇工厂化生产车间占地面积300平方米,购置有相关的检测仪器,具备日产600斤鲜菌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力量,日产值达3000余元。为村里剩余劳动力提供30个长期就业岗位,并带动周边41户农民发展食用菌栽培。他们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实行产前菌包配送,产中技术指导,产后统一收购的发展模式,提高了产品的整齐度和产出率,有效保证了村民的收益。合作社还扩大野生葡萄基地150亩,投产面积达80亩,带动32户人家从事野生葡萄种植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产值54万元左右,纯收入30万元,户均6万元。自动喷灌松茯苓育苗基地3000平方,种植基地60亩。茯苓种子覆盖大塘镇部分群众外还远销贵定、都匀等,带动群众30余户,年收入2万余元。

近年来,在杨勇的指导下,生态种养殖合作社开展技术培训近50期,科普讲座40余次,组织村民先后到湖南、厦门、安徽、广西等地学习野生葡萄栽培及加工、食用菌生产与加工技术,5000余人从培训中受益。通过杨勇的创业示范带头作用,目前,谷坝村已呈现出农民群众争先致富的良好局面。有了专业合作社的支撑,杨勇的底气更加充足。他决心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谷坝村搭建起产业兴村、产业富民的平台,为谷坝村群众撑起了共同致富的一片蓝天,给乡亲们树立信心,同时给村民们带来更多的实惠。

在食用菌种植中,杨勇善于观察和总结,他创新了一套新的种植模式,一种是利用谷坝村的森林资源,在林下搞仿野生栽培,还有一种就是由人工控温的冷库栽培,由人工干预室内温度,实现大面积工厂化生产。就这样,在杨勇的带领下,他们土法加科技,室内林间双管齐下,使食用菌栽培和生产大大上了一个台阶。2016年,谷坝村栽培食用菌面积达200余亩(其中贫困户100亩),公司提供种子和技术,产品由公司保价收购,使贫困户和当地村民得到了实惠,同时也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2011年5月他被县团委授予“青年致富能手”称号,2012年6月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农村致富带头人”,2013年3月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非公有制人才”称号。2014年他的“建龙生态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州、县龙头企业。2015年和2016年,他相继被评为平塘县“劳动标兵”。

为了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2017年2月在合作社的基础上,成立了“平塘县谷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购买了4辆收购和运输产品货车,还购置了一辆解决生产中的上下料问题铲车,大大减轻了生产中的繁重体力活。现公司拥有一套占地10035㎡的食用菌生产加工设备(包括4个食用菌生产冷库、一个储存库和一个生产车间),同时还拥有种植面积150亩,投产80亩的野生葡萄基地。自动喷灌松茯苓育苗基地3000平方米,种植基地60亩,大棚种植5000平方米。如今,他的食用菌栽培基地成为全镇的一个创业典范,他们的蘑菇栽培示范模式正以一种良性循环向周围的村子辐射。

前行路上 永不自满

几年来,杨勇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外村的一些村民也慕名找到他学习食用菌栽培技术,对这些来学习的乡亲,他总是热心传授技术,哪怕就是再忙,他也要抽出时间给他们详细讲解,并把他们带到自己的种植基地,现场讲解。随着他的事业发展,他的名字经常出现在媒体报端,他多次被县里评为带头致富的典型模范,县电视台也相继报道了他的成功经验,对待荣誉,杨勇深深知道,自己的成绩离不开组织的关怀和帮助,他要用实际行动来感谢养育他的这片土地,他先后培训带动了56户办起了自己的生产基地,已经远销到湖南的靖州、广西南宁、云南砚山等地。在他的引领下,“小蘑菇”栽培已经成为谷坝村脱贫致富的“大产业”和“一村一品”专业村。2016年,谷坝村种植香菇35万袋,杏鲍菇32万袋,食药两用松茯苓3200余亩,户均近3300袋,产值近300万元的好收益,纯利润约100余万元,每户增收达2万余元。

杨勇,这个勇于挑战的年轻支部书记,不忘使命,正带领着广大群众脱贫致富,他用行动树立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形象,在同步小康的路上体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