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羊肚菌的仿生栽培方法,它的栽培工序依次是进行母种制作工序,原种制作工序,栽培种制作工序,发菌培养工序,菌核培养工序,出菇处理操作工序,产品采收工序。其栽培种制作工序配方为:小麦粒80%、麸皮18%、石膏1%、葡萄糖1%、水1∶1,另与占其总重量30%的混合草炭土,即96%草炭土、4%木材灰和30%水的混合草炭土,将上述原料混合搅拌。其菌核培养工序为:将发菌培养工序菌丝发满的塑料容器,调温达到16-18℃,避光、空气温度90%-95%,若CO↓[2]浓度超过0.5%,则通风换气1次/小时,培养时间25天左右。该技术可向工厂化规模生产,使羊肚菌的人工栽培技术成功现实。
全部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食用菌的栽培方法,是一种羊肚菌的人工智能化控制栽培 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羊肚菌只能靠野生生长,不能人工栽培,虽然有人通过多种方式试 图人工栽培,但是均不理想,其结果是,或是不出菇,或产量很低,使羊肚菌 的生产成本过高,既不能推广,也不能进行能够人工大量栽培。按照传统的菌 类人工栽培办法均告失败或不可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人工控制仿野生气 候,可工厂化规模生产,生产成本低、产量高的。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它的栽培工序依次是进行母种制作工序,原种制 作工序,栽培种制作工序,发菌培养工序,菌核培养工序,出菇处理操作工序, 产品采收工序;所述的母种制作工序为a、 配方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 酸镁1克、维生素Bi 50微克、水1000毫升;b、 按常规方法制作成试管培养基,并灭菌;c、 将羊肚菌种无菌接入,置温度24—26°C、相对湿度小于80%的环境培养5天;所述的原种制做工序为a、 配方小麦粒80%、麸皮18%、石膏1%、葡萄糖1%、水l: 1,另加其总 重量10%左右的土壤;b、 将配料装满广口瓶的40——80%后,在料上层覆盖一层一公分厚的细粒 湿润纯草碳土,并压实弄平整;c、 将装满广口瓶的配料杀菌后,无菌操作接入母种并在温度18—22。C左右、 湿度70%以下,避光培养5—7天;d、 避光培养5—7天后,控温16—18'C培养10天,获得大量菌核;所述的栽培种制作工序为a、配方小麦粒80%、麸皮18%、石膏1%、葡萄糖1%、水l: 1,另与占其 总重量30%的混合草炭土,即96%草炭土、 4%木材灰和30%水的混合草炭土,将 上述原料混合搅拌。
b、 将以上配料装入600X400X300的方形有盖塑料容器中,覆盖10公分 厚并平整;c、 高压或常压杀菌处理;d、 将原种中获得羊肚菌菌核浸水4—6个小时后,将其切瓣后用5—7个羊 肚菌菌核均匀无菌操作撒入塑料容器中,然后进入发菌阶段;所述的发菌培养工序为将进入发菌阶段的塑料容器,在避光、温度22—24°C、湿度90%,、 C02不超 过0.5%的条件下培养,每小时通风l次,约需15天菌丝发满; 所述的菌核培养工序为将发菌培养工序菌丝发满的塑料容器,调温达到16—18°C,避光、空气湿 度90%—95%,若C02浓度超过0. 5%,则通风换气l次/小时,培养时间25天左 右; -所述的出菇处理操作工序为a、 连续上述操作后,用干麸皮15%、干小麦粒85%,混合搅拌后,放入塑 料容器中的菌料上面,每个容器中放1500克,7天后移出;b、 在再每个容器中放入用臭氧杀菌后的无菌水0.16升,IO天左右,然后 逐渐加水至饱和状态,18个小时后将水排出;c、 将水排出后,降温到5'C—8°C, (]02浓度小于0.5%,通风换气50分钟/ 次,间隔2小时,每天如此,这样培养7天左右,然后升温到10_13°C,同时 控光500勒克斯左右,相对湿度90_95%;d、 升温3天左右,球状菌丝团的原基开始形成,IO天后羊肚菌长成,达到 成熟采摘,所述的产品采收工序为当羊肚菌子实体棱脊开始变黑,孢子释放出来后即可采收。
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述优点本专利技术利用仿野生人工控制气候, 可成功培育出大量的羊肚菌子实体,克服了传统工艺不能培育出羊肚菌的缺点, 该技术开创了羊肚菌能够人工规模化生产栽培的先河,并可向工厂化规模化生 产发展,使羊肚菌的人工栽培技术成功实现。 附图说明附图为羊肚菌人工智能化控制栽培技术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 ,它的栽培工序依次是进行母种制作工序,原种制 作工序,栽培种制作工序,发菌培养工序,菌核培养工序,出菇处理操作工序, 产品采收等工序;下面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叙述。1、 母种制作工序a、 配方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磷酸二氢钾)KH2P04 3克、(硫酸镁)MgS03l克、维生素B: 50微克、水1000毫升(综合PDA培养 )b、 按常规方法制作成试管培养基,并灭菌。c、 将羊肚菌种无菌接入,置温度24—26。C、相对湿度小于80%的环境培养 5天。,2、 原种制做工序a、 配方小麦粒80%、麸皮18%、石膏1%、葡萄糖1%、水1: 1,另加其 10%左右的土壤。b、 将配料装满广口瓶的40——80%后在料上层覆盖一层一公分厚的细粒湿 润纯草碳土,并压实弄平整。
c、 杀菌后无菌操作接入母种并在温度18—22t:左右、湿度70°/。以下,避光 培养5—7天。d、 控温16—18i:培养10天,获得大量菌核。3、 栽培种制作工序a、 配方小麦粒80%、麸皮18%、石膏1%、葡萄糖1%、水l: 1,另与占其 30%的混合草炭土 (混合草炭土为96%草炭土加4%木材灰,水30%)混合搅拌。b、 将以上配料装入600X400X300的方形有盖塑料容器中,覆盖10公分 厚并平整。c、 高压或常压杀菌处理。d、 将原种中获得羊肚菌菌核浸水4一6个小时后,将其切瓣后用5—7个羊 肚菌菌核均匀撒入塑料容器中(无菌操作)。然后进入发菌阶段。4、 发菌培养工序将进入发菌阶段的装有菌核的塑料容器,在避光、温度22—24-C、湿度90%,、 C02不超过0.5。/。的条件下培养,每小时通风l次,约需15天菌丝发满。5、 菌核培养工序菌丝发满后,调温达到16—18°C,避光、空气湿度90%—95%,若C02浓度 超过0. 5%,则通风换气1次/小时。培养时间25天左右。6、 出菇处理操作工序a、连续上述1——5项操作后,用干麸皮15%、干小麦粒85%,混合搅拌后,放入塑料容器中的菌料上面,每个容器中放1500克,7天后将麸皮和干小麦粒 移出。
b、 将移出麸皮和干小麦粒后的每个容器中放入用臭氧杀菌后的无菌水0. 16 升,IO天左右,然后逐渐加水至饱和状态18个小时后将水排出。c、 将水排出后,降温到5'C—8'C, (]02浓度小于0.5%,通风换气50分钟/ 次,间隔2小时,每天如此,这样培养7天左右。然后升温到10—13°C。同时 控光500勒克斯左右,相对湿度90—95%。d、 完成上面操作后,升温3天左右,球状菌丝团的原基开始形成,10天后 羊肚菌长成,只要达到成熟,即可采摘。e、 反复以上操作,可收3—4茬羊肚菌,每个容器中可收70个左右羊肚菌, 单位产量达到6公斤/米2。7、 产品采收工序当羊肚菌子实体棱脊开始变黑,孢子释放出来后即可采收。采收后的羊肚 菌晾干或烘干贮藏或鲜销。8、 包装成品出售将烘干的羊肚菌按等级分装,置于塑料袋中密封,放入纸箱,重量一致, 直至成品出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高压或常压杀菌处理。高压杀菌处理是指温度121——130度, 压力1.4——2.2公斤,时间1.5小时,常压杀菌处理是指温度100加减5度, 常压,时间12小时。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它的栽培工序依次是进行母种制作工序,原种制作工序,栽培种制作工序,发菌培养工序,菌核培养工序,出菇处理操作工序,产品采收工序;所述的母种制作工序为a、配方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镁1克、维生素B150微克、水10
【技术保护点】
羊肚菌的仿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的栽培工序依次是进行母种制作工序,原种制作工序,栽培种制作工序,发菌培养工序,菌核培养工序,出菇处理操作工序,产品采收工序;所述的母种制作工序为:a、配方: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镁1克、维生素B↓[1]50微克、水1000毫升;b、按常规方法制作成试管培养基,并灭菌;c、将羊肚菌种无菌接入,置温度24-26℃、相对湿度小于80%的环境培养5天;所述的原种制做工序为:a、配方:小麦粒80%、麸皮18%、石膏1%、葡萄糖1%、水1∶1,另加其总重量10%左右的土壤;b、将配料装满广口瓶的40-80%后,在料上层覆盖一层一公分厚的细粒湿润纯草碳土,并压实弄平整;c、将装满广口瓶的配料杀菌后,无菌操作接入母种并在温度18-22℃左右、湿度70%以下,避光培养5-7天;d、避光培养5-7天后,控温16-18℃,培养10天,获得大量菌核;所述的栽培种制作工序为:a、配方:小麦粒80%、麸皮18%、石膏1%、葡萄糖1%、水1∶1,另与占其总重量30%的混合草炭土,即96%草炭土、4%木材灰和30%水的混合草炭土,将上述原料混合搅拌。b、将以上配料装入600×400×300的方形有盖塑料容器中,覆盖10公分厚并平整;c、高压或常压杀菌处理;d、将原种中获得羊肚菌菌核浸水4-6个小时后,将其切瓣后用5-7个羊肚菌菌核均匀,无菌操作撒入塑料容器中,然后进入发菌阶段;所述的发菌培养工序为:将进入发菌阶段的塑料容器,在避光、温度22-24℃、湿度90%,CO↓[2]不超过0.5%的条件下培养,每小时通风1次,约需15天菌丝发满;所述的菌核培养工序为:将发菌培养工序菌丝发满的塑料容器,调温达到16-18℃,避光、空气湿度90%-95%,若CO↓[2]浓度超过0.5%,则通风换气1次/小时,培养时间25天左右;所述的出菇处理操作工序为:a、连续上述操作后,用干麦麸皮15%、干小麦粒85%,混合搅拌后,放入塑料容器中的菌料上面,每个容器中放1500克,7天后移出;b、在再每个容器中放入用臭氧杀菌后的无菌水0.16升,10天左右,然后逐渐加水至饱和状态,18个小时后将水排出;c、将水排出后,降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万鹏,
申请(专利权)人:临漳县鑫荣珍稀食用菌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全部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我是这个专利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