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孟向东 通讯员 司马连竹 杜福建 陈康
“起网了!”6月8日,在桐柏县月河镇,45岁的沈庄村村民杨柳划着胶壳小艇,从稻田中捞出一个个沉甸甸的捕虾篓。望着满仓的收获,老杨笑得合不拢嘴:“4月份才开始养小龙虾,没想到这几天就挣了万把块!”
杨柳是沈庄村的贫困户,今年年初,在驻村干部的帮扶下,他承包了10亩稻田开始养殖小龙虾。“这一茬虾能卖两万块,这个月插上秧再放批虾苗,8月又能捞一茬虾,加上卖稻米,今年咋说都能挣个五六万。”老杨告诉记者,有了这个致富好项目,他现在浑身都是干劲。
在桐柏县,像杨柳一样依靠“稻虾共作”项目脱贫致富的例子不少。目前,该县小龙虾养殖面积已超过两万亩,带动了1200余户贫困户增收,已有600余户贫困群众通过养殖小龙虾实现了稳定脱贫。
“刚接了笔武汉的订单,对方急需3000公斤小龙虾。”在沈庄村口的玉皇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驻村第一书记岳金树正在整理网上的订货信息。他告诉记者,进入小龙虾需求旺季,合作社全天开足马力捞虾,依然供不应求。
沈庄村是桐柏县最早开展小龙虾养殖的村,村里的1000多亩水面都是稻虾共作。“2016年我来驻村时发现,收了稻谷后,大部分稻田有大半年都撂荒了,太可惜。”岳金树说,经过调查走访,他发现村里几名小龙虾养殖户采用的“稻虾共作”方式很好地利用了稻田的资源,实现了“一份稻田、两份收成”。于是他发动村里这些养殖户成立合作社,在全村推广稻田养虾。为帮扶贫困群众,合作社为每户贫困户申请了5000元到户增收资金用于启动养殖项目,并且免费提供虾苗、技术指导,实行统一销售。
“养小龙虾不算太辛苦,我包了50亩田,夫妻两个就能照顾过来。”5年前就从事小龙虾养殖的杨华峰告诉记者,小龙虾为稻田除草、松土、增肥,稻田为小龙虾供饵、遮阴、避害,采用这种模式能亩产小龙虾150公斤、水稻400公斤,每亩纯收益在5000元以上。
沈庄村的“稻虾共作”模式已在当地推广开来,如今,不单是月河镇,在条件适宜的吴城、固县、黄岗等乡镇,都涌现出一批“稻虾共作”专业村。
桐柏县小龙虾协会负责人邓春阳告诉记者,“稻虾共作”产出的龙虾和稻米绿色无污染,很受市场欢迎。目前,桐柏小龙虾主要销往信阳、郑州、武汉等地,每天平均对外发货1万公斤以上。
“远抓茶近抓艾、稻田养虾致富快”是如今流传在桐柏的一句顺口溜,稻田小龙虾成为继茶叶、艾叶等特色产业之后的富民新产业。据统计,桐柏全县现有5000余人从事小龙虾养殖,年产小龙虾5000吨,产值达2亿元以上,还带动了育种、物流、销售和餐饮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