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国草鱼主产区养殖情况及市场预测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姜鹏:草鱼是我国重要的大宗淡水经济鱼品种,得益于草鱼自身所具有的广温性、草食性(饲料来源广泛、易驯食)、长速较快、肉质符合大众口味等特点,使其养殖量常年稳居首位。据《2022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均有草鱼养殖,分布广泛,其中又以广东、湖北、湖南等省份的体量较大,而且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养殖模式与消费市场。以广东省为例,作为我国水产种苗生产繁育的核心基地,年产包括草鱼在内的淡水苗种超8 000亿尾,形成了以规格鱼种、统级超市鲩(1~1.5千克/尾)、大草鱼(2.5千克/尾以上)、脆肉鲩(3.5千克/尾以上)为链条的集中分级养殖模式。分级养殖既有利于养殖管理与风险管控,也有助于资金周转效率的提升。与此同时,广东草鱼逐渐形成了一条从良种研发、苗种繁育、高效养殖、疫病防控、品质提升到流通销售的集群式产业链,并塑造出超市鲜鲩、吊水鲩、脆肉鲩、客都草鱼等多个以改善鱼肉品质为目标的特色品牌,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近年来,为贯彻落实渔业绿色发展理念,珠三角地区正积极推进百万亩池塘升级改造绿色发展行动,着力构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渔业发展新格局,这也为草鱼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1960年,老一辈水产科研工作者钟麟先生成功突破草鱼全人工繁殖技术,彻底解决了苗种依靠江河捕捞的瓶颈问题,从而开启了草鱼产业发展的新纪元。经过六十余载的积累与沉淀,草鱼产业在养殖技术、饲料营养、病害防控等领域均成绩斐然,有力助推了产量稳步增长,相关领域科研攻关也步入“深水区”。

花白鲢养殖致富经_养花白鲢的利润与成本_花白鲢养殖亩产量

然而在整条产业链中,依然存有明显短板或缺失,即草鱼至今没有人工选育的良种,依然是野生种的直接利用。由于草鱼性成熟周期长,即使在广东通常也要3~4年达到性成熟,良种培育周期长,加之众多中小型苗种场没有雄厚的资金、技术和意识来自主开展良种培育,因此在经过六十余载的人工繁育后,缺少定向选育,又不注重引种与科学留种的部分生产单位难免出现草鱼近亲繁殖,苗种表现出畸形率增加、抗逆性差等问题,导致区域性的种质退化现象时常发生。另一方面,也说明依赖良种促进产业增效增收的潜能还远未挖掘。种质问题逐渐成为限制草鱼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核心要素,亟待加强对草鱼种质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良种选育。

珠江水产研究所草鱼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在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等项目资助下开展研究,主要包括:①草鱼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收集佛山、荆州、长沙、瑞昌、益阳等多地1 000多尾草鱼亲本、2 000多尾后备亲本进行研究,通过比较测定不同地理种群后代的生长性能和不同种群间杂交子代生长性能,获得3个在生长性状上有明显优势的地理种群和2个杂交优势组合。利用优势杂交配组结果指导企业生产优质苗种,取得较好效果,不仅初步解决了企业因盲目配种引起的种质近交衰退问题,也打造了品牌效益。②开展优质草鱼新品种培育。针对产业现状与市场需求,在确立选育核心群体基础上,以快速生长、“低脂-型优”为目标性状,确定和实施了以BLUP家系选育为主,结合分子辅助育种进行综合选育的技术方案。目前新品系已培育至F 3 代。近期对选育家系进行养殖对比测评,结果显示,在同塘养殖条件下,经15个月养殖,草鱼速生选育系F 3 代比非选育群体长速提高20%以上,选育效果显著。不过,由于选育周期漫长的客观因素,草鱼良种选育工作任重道远,仍需继续进行研究。

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广州综合试验站讲师周爱国:广东省是草鱼养殖大省,也是养殖集约化程度较高的省份。广东省的草鱼养殖有其独到之处,产业链也更加成熟。目前,广州地区除了普通草鱼,还打造了“诚一鲜鲩”“中心沟瘦身草鱼”等品牌草鱼,通过特殊的投喂及养殖方式提高商品鱼的附加价值,这类草鱼的价格一直比较稳定,比普通草鱼的价格高出50%以上,目前价格在16~24元/千克。一般为中大型养殖企业养殖,养殖设备的机械化、智能化程度较高,一般企业自配销售门店或售往酒楼等消费场所,有些更是制成特色菜品。如“诚一鲜鲩”是利用智能化、机械化养殖设备和天然咸淡水的优势精养高质量的品牌草鱼;中心沟草鱼主要是利用陆基工程化推水方式使用水槽进行养殖,用池塘处理草鱼的粪便、残饵。30~50亩水塘配备8个水槽,每个水槽大概养殖 5 000 千克草鱼,一般是购买500克/尾左右的鱼种进行养殖,养至1千克/尾再进行售卖,售出规格一般是小规格草鱼 0.9~1.1 千克/尾,该适中规格草鱼市场接受度最高,适合家庭消费;而中山脆肉鲩则一般养至 2.5~4千克/尾再投喂蚕豆,养至5~6千克/尾再行售卖。目前广东地区的普通草鱼塘头价格在12元/千克左右,并未出现较大的浮动。而普通草鱼的养殖模式大多为主养草鱼,套养少量鲢鳙、鲮鱼、鲫鱼等品种。一般采用单次放苗起捕或轮捕轮放、捕大留小的方式,养殖产量在1 500~2 500千克/亩。广东地区目前尚未出现大规模病害,养殖户购苗后基本会注射疫苗,所以发病情况比较少。

目前有些草鱼产区可能因为养殖成本增加、利润摊薄,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明显下降。但对于广东地区,草鱼仍是其水产养殖产量最大的品种,养殖品种的选择与国民的消费习惯、养殖的难易程度都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对广东养殖户的积极性应该也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尽管目前行情不佳,但广东地区的特点是劳动支出及塘租等成本较其他地方高,特别是佛山、中山等地,加之天然的气候优势。这些特点就决定了广东的养殖节奏相对较快,无法因为行情不佳就放缓节奏,等一个好的价格,养得越久成本越高,亏损可能就会更严重,但2022年开年至7月底,草鱼塘头价格一直在12元/千克上下浮动,并未出现太大的起伏。且新冠疫情在全国各地多点散发,消费终端紧缩,后期草鱼价格上涨的可能性较低。

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武汉综合试验站副研究员朱勇夫:湖北作为常居国内草鱼养殖产量前两位的养殖大省,养殖群体庞大、模式多样,养殖技术与经验十分丰富。经过多年的发展,打造了一条从育种、养殖、饲料、动保、加工、流通和销售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条。湖北省的草鱼养殖一般以主养为多,采取轮捕轮放、捕大留小的养殖方式,大草鱼和小草鱼并行。小草鱼养殖以放养规格为350~500克/尾的鱼种为主,养至1.5~2千克/尾的规格。大草鱼则放养1.5~2千克/尾的规格鱼苗,养至3.5~4千克/尾甚至5千克/尾以上再出售。2022年初至7月底,湖北各地草鱼养殖尚未暴发大规模病害,发病情况均在正常范围以内。2022年湖北草鱼育苗企业的销售情况都较好,一部分原因是去年鱼价高企,年初养殖户的投苗意愿非常高。湖北是草鱼苗种生产大省,每年不仅满足省内供应,同时也能兼顾部分外省的苗种供应。今年草鱼的养殖情况比较好,前期的极端天气也未对草鱼养殖造成明显的影响,加上去年的草鱼存塘,导致整体存塘量较大。今年湖北的草鱼塘头价格一直在12元/千克上下徘徊,即使按照往年规律鱼价最高的时候 — —端午前后,鱼价也没有出现明显的起伏。后期大量新口鱼集中上市,还将对鱼价形成一定的冲击,价格上涨的可能性非常小。

养花白鲢的利润与成本_花白鲢养殖亩产量_花白鲢养殖致富经

九江大北农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经理刘韬:江西省以精养草鱼为主,套养少量花白鲢以及鲫鱼来调整养殖结构。大部分养殖户选择在2-4 月放养 20 尾/千克规格的鱼苗,放养密度一般1 500~2 000 尾/亩,也有密度高达 3 500 尾/亩的,养至11-12月,养成0.85~1千克/尾的商品鱼。江西的草鱼养殖平均密度高于湖南、湖北,但低于广东。每年6、7月是草鱼病害的高发期,此时,水温陡升,天气变化大,草鱼极易暴发“老三病”:肠炎、烂鳃、出血病。为预防疾病,大部分养殖户会在这段时间采取控制投喂的方式,减少投喂量,保证鱼体拥有健康的肝胆状况。到了8、9月,草鱼生长的最佳时期又会大幅增加投喂量,因为彼时草鱼相对较大,发病概率会下降很多。一般而言养殖户会选择在清明节前将鱼的体质调理到较好的状态,否则后期养殖过程中发病死亡率会大大提高。江西的草鱼养殖户近年来健康养殖理念明显提高,一般会在每年的4、5 月给草鱼注射疫苗,主要预防病毒性出血病。去年江西草鱼最高的塘头价格达到了20元/千克,之后价格就慢慢下滑,7、8月降至14~16元/千克,11、12月则降到了10~12元/千克。去年江西省草鱼养殖亩产在1 000~2 000千克,平均亩产在 1 500 千克左右,收益非常可观,亩利润在6 000~12 000元。而与之相比今年端午草鱼的塘头价格仅在12元/千克左右,几乎被腰斩了,养殖户的心理落差非常大。目前的草鱼塘头价格仍在12元/千克徘徊。而今年的饲料和苗种成本都比往年上涨了不少,若此时出鱼养殖户的利润空间非常小。但后期新鱼陆续上市,市场供应充足,价格上涨的概率较低。

浙江恒兴技术服务总监黄书道:浙南和浙北地区的草鱼多为水库养殖,一般采取轮捕轮放方式,捕大留小,水体利用率较高,水体中各种规格的草鱼都有。但这种模式的缺点也很明显,即塘口放养数量不清晰,投喂管理难度大、饲料产品效果模糊。浙江的池塘养殖模式比较复杂,套养青鱼、鲫鱼等其他品种的情况非常多。是否起捕上市大部分以鱼价为导向,价格太低就会延长养殖周期。养殖区域非常分散,养殖户的自主性非常强,受周边大环境影响比较小,套养品种也非一成不变。

江苏省是水产养殖大省,在草鱼养殖方面也毫不逊色。江苏省的养殖模式多样,有精养、混养、网箱养殖等。而每个区域也有各自的养殖特色,如淮安、徐州以及与山东相邻的一些地区以2龄草鱼套养鲫鱼为主,每年2、3月开始放苗,亩放500克/尾规格的草鱼200~400尾。上市时间也会根据养殖密度灵活多变,一般养殖密度较高的地区会选择在7、8月捕捞部分超过1.5千克/尾的“热水鱼”上市,而密度较低的则一般养成2.5~3千克/尾的大规格草鱼,在年底集中上市。有些主养小草鱼的地区则会选择放养规格为10~20尾/千克的苗种,亩放600~800尾,套养鲫鱼,养至年底达到1.5千克/尾左右的规格上市。

随着整体防范意识的提高,养殖户的养殖理念也越来越好,养殖小草鱼都会非常注重进行疫苗接种,很多流行病的发病概率大幅下降;大草鱼养殖户会比较注重日常的保健内服,增强鱼体免疫力,在用料上也都有自己的考量。虽然江苏有些地方的养殖户反映有出血病暴发,但仍然在正常范围之内,甚至比往年情况还要好一些。这也与今年的饲料价格偏高、行情不佳、养殖户投喂积极性下降、养殖节奏变缓、养殖技术防控体系日渐成熟息息相关,7月底鱼体质较好,整体发病概率自然下降。今年草鱼苗的价格也比去年同期要低得多,小草鱼大概在10元/千克左右,2龄鱼种也只有10元/千克。去年是草鱼养殖的历史高峰,养殖户心理落差较大。

自2020年初受新冠疫情影响以来,全国消费能力增长缓慢,这种趋势在积累了两年之后带来的后果开始映射到各行各业。而草鱼作为一个全国消费量较大的大宗淡水鱼品种,主要消费群体还是普通务工人员,特别是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几个大城市的务工群体对草鱼的消费量是非常大的。但目前由于新冠疫情影响,许多在外务工人员纷纷返乡,工厂务工群体的消费量大幅下降,消费端疲软。另外新冠疫情对市场流通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2022年二季度华东地区许多批发市场,特别是上海的批发市场处于未开通的状态,直接切断了商品鱼的流通和供给,导致许多周边产区去年的存塘商品鱼无法正常上市,再加上2022年后期新口鱼集中上市,估计到2022年底市场都难以完全消化,鱼价基本很难再上涨。

今年华东地区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导致草鱼整体规格比去年同期低。目前温度已经大幅下降,正处于养殖后期的投料高峰,容易出现水体亚硝酸盐过高、氨氮超标以及寄生虫如锚头鳋等,鱼体有伤口再加上天气变化,就可能出现短期内大量死亡。鱼本身是一种变温动物,若温差较大,容易发生应激反应,鱼体容易发病或者缺氧、翻塘,损失就非常大。建议养殖户在塘口常备一些增氧产品,定期检修塘口电路设备,防止出现紧急情况。另外,江苏地区的小草鱼苗一般会注射疫苗,所以病毒性出血病发病率相对较低,相对而言2龄草鱼发病概率会更高。出血病属于季节性疾病,所有塘口都有暴发的风险,但是如果做好水质管理和鱼体质管理就会大大降低发病概率。一般来说,只有在水环境变化、鱼体质较弱以及水体环境中病原较多三者皆具备的情况下,养殖鱼才会发病。建议到了养殖后期,每7~10天进行1次改底。一般到了养殖后期投喂量增加后池塘底部会沉积很多残饵、粪便,后期的氨氮、亚硝酸盐也会升高,所以要定期进行底改,建议交替使用化学底改和生物底改产品使底改效果显著增强。另外,建议分区域使用,减少成本,如在池塘投料区、增氧机周边以及下风口这种容易沉积杂质的区域重点使用,以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有效提高改底效果。

2.上游:草鱼苗种、水产饲料

草鱼养殖产业链上游包括草鱼苗种、水产饲料的生产等处在整个产业链开端,具有基础性、原料性等特点的相关产业。产业链上游的企业对产业链其他部分发展的速度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易受下游需求的变化和要求影响产生波动。

2.1.草鱼苗种

水产养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优质苗种的支撑,中国水生生物种质资源丰富,随着遗传育种科学研究的进步,中国水产养殖业逐渐摆脱了对野生苗种的依赖,进入人工繁殖的新时代。分阶段来看,中国水产种业经历了以捕捞天然苗种为主、以简单的人工繁殖苗种为主和遗传改良种应用逐步扩大三个主要阶段,基本形成了中国现代水产良种与种业体系。

截至2019年,全国已建成31个水产遗传育种中心,84家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820家地方级水产原良种场。2020年,全国淡水鱼苗产量为13097亿尾、淡水鱼种产量为356.88万吨。与2013年相比,中国淡水鱼苗产量下降了6046亿尾,降幅约为31.58%;淡水鱼种产量则与2013年大致持平,增长了0.14万吨,增幅约为0.04%。2014年以来,中国淡水苗种产量波动较为平稳,其中淡水鱼苗产量常年保持在13000亿尾附近波动,波动幅度低于5%;淡水鱼种产量常年维持在360万吨附近。

图表4:中国淡水鱼苗产量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智能渔技”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制图:农小蜂)

1960年,老一辈水产科研工作者钟麟先生成功突破草鱼全人工繁殖技术,彻底解决了苗种依靠江河捕捞的瓶颈问题,从而开启了草鱼产业发展的新纪元。然而1龄草鱼成活率低,规格小,养殖周期长,成本高等因素仍然是发展草鱼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另一方面,草鱼至今没有人工选育的良种,苗种畸形率增加、抗逆性差等种质退化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制约了中国草鱼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2.水产饲料

水产饲料主要使用鱼粉、谷物原料和油脂为原料进行生产,并添加一定量的酶和微量元素来增强饲料的适口性和营养性。常见的水产饲料有:鱼粉、河蟹饲料、膨化生物饲料、虾粉料、添加剂、牛蛙饲料、水蚯蚓等。随着水产养殖在全国水产品生产中所占的比重进一步扩大,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水产饲料加工产业也在快速发展。目前中国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水产饲料产业体系,水产饲料行业已进入稳步发展阶段。

2021年,随着水产养殖量的提升,水产饲料产量再次回到上行通道,全国水产饲料产量2293万吨,较2020年的2124万吨同比增长8.0%。2013年起,中国饲料行业整体进入存量调整期,逐渐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与2013年的1846万吨相比,全国水产饲料产量增长了429万吨,增幅约为23.01%。

图表5:中国水产饲料产量规模变化趋势

花白鲢养殖致富经_养花白鲢的利润与成本_花白鲢养殖亩产量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