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开发式扶贫之路

开发式扶贫是新时期政府扶贫的主导模式。这种模式注重通过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条件,培植富民产业,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生产经营能力,达到贫困地区发展、贫困农民增收、基层组织加强的最佳成效,彰显新农村建设的“普照效应”。

新沂市地处江苏北部,与山东接壤,全市总面积1613平方公里,耕地116万亩,人口99万。近年来,新沂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新型工业化高速推进,招商引资高潮迭起,开发区建设突飞猛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高效规模农业快速发展,各项改革深入推进,社会事业欣欣向荣,和谐氛围更加浓厚。但是,全市仍有3.75万户、12万人的农村贫困人口,其中20%的农户和25%的贫困人口集中在棋盘、时集、新店、港头、唐店等5个镇27个经济薄弱村。我们根据新沂经济薄弱村扶贫攻坚的实际,积极创新扶贫机制,全面推广了开发式扶贫的新模式,以整合各类帮扶资源为主抓手,大力实施扶贫项目,积极解除培育富民产业的刚性约束和制约因素,把干群的兴奋点集聚到产业发展上,走出了一条“造血”扶贫的新路子。

开发式扶贫坚持把整合各方力量、强化整村推进贯穿于扶贫工作全过程,实现外部支持和内生发展高度融合,较好地解决了钱往何处投、劲往何处使的问题,保障了扶贫攻坚合力的形成和扶贫效率的提高。2005年,徐州市委安排扶贫工作队对我市棋盘镇10个村进行重点帮扶。2006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又将新沂列为重点扶贫县,并安排省外经贸厅等8家单位和徐州市外经局等15家单位,作为挂钩帮扶单位,选派精兵强将,组成扶贫工作队进驻我市,对27个经济薄弱村进行为期两年的重点帮扶。通过广泛深入调研,我们认为,省和徐州市重视我市经济薄弱村的扶贫开发工作,对于新沂来说是难得的机遇。抢抓机遇,加大各类资源的整合力度,增强“造血”功能,应是新沂扶贫攻坚的最好选择。为此,我们从系统规划制定、领导体系建立、扶贫项目精选、帮扶资金落实等关键环节入手,构建整合机制,形成推进合力。在规划制定上,市委、市政府按照“突出产业扶贫,突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突出村级班子建设”的“三个突出”、“注重吸纳群众意见,注重部门参与,注重专家评审”的“三个注重”原则,于2006年初,认真制定了《新沂市扶贫开发五年规划》和经济薄弱村发展的专题规划,细化年度实施方案,主要包括高效农业发展、劳动力培训转移、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内容。在领导体系建立上,市委、市政府于2006年专门成立了新沂市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构筑了以省委扶贫工作队为主体、市级挂钩帮扶单位和市直单位帮扶指导员以及镇级联络员密切配合的组织网络。2008年,我们在调整充实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村企挂钩,使扶贫开发组织体系更加健全,扶持力度更加强大。在争取外援支持上,激发各级扶贫队员和镇村领导的潜能,加强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帮扶单位的联系与沟通,加深了解,增进感情,争取专项扶贫项目和后方单位的支持。2006年以来,全市经济薄弱村共落实各类扶贫资金1.6亿元,吸引农民直接投入4200多万元,保证了开发式扶贫环环紧扣,步步深入。

开发式扶贫重点强调解决制约富民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搭建基础平台,激发贫困农民主动创业、艰苦创业的内驱动力,加快形成农民持续增收的主导产业。在经济薄弱村扶贫攻坚过程中,切实用好、用活扶贫项目资金,明确资金投向,重点培育规模养殖、温室大棚、草柳编以及劳务经济等四大主要产业,强力打造“一村一品”。棋盘镇官沈村24户农民利用扶贫项目解决灌溉水源所创造的良好条件,发展46个大棚草莓,每个大棚平均纯收益在1.2万元左右,不仅改写了丘陵山区难以发展设施瓜菜的历史,而且农民在一次性收回投资的同时,还能获利4000元。目前,该村积极引进外地能人,还成立了新沂市美誉草莓合作社,有200多户农民计划在今年秋季发展大棚草莓种植。港头镇半城村利用肉鸭深加工企业――乡情农业有限公司落户本镇的优势,以扶贫资金解决基础设施配套为基础,通过“公司+农户”,引导46户贫困农民兴建标准化肉鸭养殖小区。2006年以来,新沂市经济薄弱村新发展规模畜禽养殖小区21个,培植规模养殖户426户,新建温室大棚209个,规模达610亩,新增杞柳1.1万亩,培养草柳编技术工人2432人,培训农村劳动力4729人,新增转移劳动力4256人。目前,全市已涌现出棋盘镇官沈村瓜菜和花厅村肉牛养殖、港头镇半城村肉鸭养殖、新店镇窑连村特种养殖、时集镇明甫村高效温室大棚、唐店镇双山村肉鸡养殖等18个“一村一品”专业村。2007年,省定27个重点扶贫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340元,比2005年增长23%。

开发式扶贫在注重产业化扶贫的同时,还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使贫困地区农民能够逐步享受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成果。新沂坚持把加快经济薄弱村农民致富与解决民生有机结合起来,从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入手,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棋盘镇山徐村地处高氟高亢山区,农业灌溉和群众吃水难的问题尤为突出。徐州市国土资源局投资10余万元用于该村改水工程建设,使500户群众吃上甘甜的自来水;投资30多万元打深水井10眼,解决3000亩农田灌溉问题;同时还针对党员群众无活动阵地问题,又一次性拿出15万元,建成综合性体育文化活动阵地。这三个工程被群众誉为“甜水暖心”工程。省外经贸厅和徐州市国土资源局领导通过入户调研了解到,棋盘镇还有不少贫困家庭,因经济窘迫,子女考上大学,无法完成学业。两家单位积极动员干部职工伸出援助之手,捐款10多万元,使35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由此改变了他们的命运。2006年以来,全市经济薄弱村共投入1800万元,打井36眼,新建、维修翻水站40座,修建大小农桥85座,改造中低产田2.8万亩,村庄河塘清淤42.2万方,铺设村内道路42公里,建设村级党员活动室、文化中心、卫生室19个,改水、广播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深受群众欢迎。

开发式扶贫紧扣干群和谐主题,重点突出村级班子建设,推动经济薄弱村干部素质能力的提高和工作作风的转变,使之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的强有力战斗集体。2006年以来,我们按照“五星村支书”、“五好党支部”的目标,大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围绕提高村级组织效能,全面推行了以“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村党组织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为主要内容的“一制三化”工作机制。围绕提高干部素质能力,在强化村级阵地建设的同时,多项措施并举,教育培训村级干部。围绕打造活力型干部,深入开展了“三创强基”活动。全市经济薄弱村的村级班子凝聚力明显增强,村干部服务和驾驭经济发展的能力明显提高。时集镇明甫村党组织积极整合扶贫资金,采取“统一规划建设、统一土地流转、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服务”的“四统一”模式,一步到位规划了500亩温室大棚基地,首批建成的30栋地温式日光能温室大棚,收效颇丰。目前,全市经济薄弱村的“双强型”村干部已达到村干部总数的90%以上。绝大多数村干部都拥有自己的致富项目。

实践证明,开发式扶贫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一种有效扶贫形式,是缩小差距、促进和谐的最有效途径。我们一定要以实施整村推进“菜单式”扶贫项目为主线,聚合各类帮扶资金,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扶贫基地建设,加大“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的产业培育力度,构建“龙头企业+农民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条,让贫困农民在稳固的产业链中获得长久、稳定的收入。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村组道路、电灌设施、村级桥梁以及农村沼气等,加快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环境面貌。加大社会服务领域扶贫工作力度,建立健全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以农民支出的减少来缓解贫困。不断总结扶贫开发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使我市的扶贫开发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作者系中共新沂市委副书记)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