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新闻网5月19日讯(通讯员 陈洁)在一块块稻田四周围起了白色的纱帐,走在田埂上,小黑蛙们争先恐后的跳入两边的沟渠中。总会听见一群“呱呱呱”的叫声,这就是吉信镇火炉坪村隆文武的养蛙产业。隆文武之前一直在外务工,但是因为父母年纪较大,同时孩子成长也不能有父母的缺席,回到家乡既能陪伴父母和孩子又能赚钱,通过了解发现到了黑斑蛙的养殖很有“钱”景,他说干就干,2020年承包了几亩地,开始试着养殖黑斑蛙。
其中一块黑斑蛙养殖基地
从养蛙技术到养蛙环境,隆文武一直在不断的学习改进。开弓没有回头箭,养殖之初,也并不是一帆风顺,掌握的养殖技术不是很成熟,养殖的经验也仅仅存在理论上,没有实践经验,无法掌握温度和孵化两者之前所存在的联系,所以刚开始的孵化率不是很理想。但是这些在他看来都是可以通过学习可以解决的问题,经常去到周边的县市学习交流养蛙经验。三年来,他养蛙越来越得心应手,“从孵化、育苗、养殖、销售,到温度合适进行投苗,到长脚登陆”,隆文武都是自己一手抓,渐渐的他越来越得心应手。
据了解,他一天要多次去到养殖基地给蛙喂食。黑斑蛙一般是需要养殖一年的时间,长到25克以上进行售卖,今年端午节的时候售卖去年成长的黑斑蛙。隆文武说:“我们湘西山区冬天的温度不高,有一些蛙在冬天冬眠的时候就冻死了;去年下雨不多,水源也少,一部分的蛙死了,温度和水源对于他们真的很重要”
养殖基地的稻田等到插秧的季节时就需要开始插秧,秧苗与蛙共生。这样就实现了“稻蛙共生”。“稻蛙共生”是一种绿色生态、互促共赢的种养模式,黑斑蛙能吃掉水稻害虫、排泄物可作水稻肥料,而水稻既能净化蛙田水体,又能为蛙提供生长适宜场所,实现两者共生互促。同时,能够避免水稻使用化肥和农药,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升稻米品质。
隆文武正在给黑斑蛙喂食
在养蛙的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也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政府了解到其发展产业意愿后,通过乡村振兴专干、银行专员、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走访了解发现需要一笔启动资金,政府部门联合吉信镇农商行完成贷款合同签订,顺利拿到5万元贴息贷款,目前隆文武养殖青蛙6亩,每亩大概有3-4万只黑斑蛙。实现毛收入10万元,年纯利润3万元,随着隆文武青蛙养殖技术愈发成熟,隆文武的“规划”也越来越大,2023年底计划再流转10亩耕地发展养殖产业,带动身边的困难群众一起增产创收,形成“造血功能”循环供应不间断,为帮扶脱贫人口发展产业和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随处可见的鸡鸭鱼肉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黑斑蛙市场广阔,养殖“钱”景可期。有固定的销售渠道,销路不愁。在后期的养殖过程中,会慢慢的扩大养殖基地,形成一定的养殖规模。
正在吃食的黑斑蛙
稻田梗上的黑斑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