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虾广泛分布于我国江河、湖泊、水库和池塘中的河虾,是优质的淡水虾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高蛋白低脂肪的水产食品,颇得消费者青睐。多年来,青虾在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畅销不衰,且价格不断上涨。大力发展青虾人工养殖,既是优化渔业结构,促进渔业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措施,同时也可为农(渔)民开辟一条致富的新途径。青虾河虾养殖技术详解,具体来了解一下:
一、生物学特性
青虾生物学分类:甲壳纲,十足目,长臂虾科,沼虾属,青虾平均个体重4.1克,最大个体达15克。广泛分布于日本、东南亚和我国南北各地的淡水江河、湖泊中,也常栖息于低盐度的河流或淡水水域。
(一) 习性与食性。青虾幼时营漂浮生活,生长到1厘米以上营底栖生活,喜欢在水底、池壁或水草丛中攀缘爬行,青虾有昼伏夜出的习性,避强光,趋弱光,在有月光的夜晚,活动频繁。
青虾是杂食性动物。天然水域中増殖,主要摄食水生昆虫的幼体、小型甲壳类、水生蠕虫、软体动物螺、蚌、蚬的肉以及新鲜鱼肉等,青虾还喜欢摄食水生植物的嫩茎、嫩叶、根须和丝状藻类、附着藻类。青虾不喜欢吃未经处理的菜籽饼,对其有拒食现象。人工养殖青虾,因其消化道很短,缺乏有效的消化酶,自身免疫力低,在青虾不同生长阶段投喂的全价颗粒饲料在营养搭配上、饲料粒型上必须有所区别。
(二)生长与寿命。青虾有靠蜕壳生长的特性。蜕壳在虾类的生命史上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与体长增长有关,还与变态、附肢再生和交配产卵相关。青虾一生要蜕壳20多次;青虾寿命很短,一般只有14~15个月。因此人工养殖青虾时须将1周年的老虾及时捕捞上市,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三)水温与溶氧。青虾为广温性动物,生存水温为0~40℃,生长水温10~30℃,最适水温25~28℃。通常水温在10℃以上开始摄食,并随水温升高而摄食加强;水温在8℃以下时摄食显著减少,乃至停食。青虾的耗氧率高,窒息点较鱼类高,对缺氧非常敏感。据测定,耗氧率小虾为1.429毫克/克·小时,大虾为0.634毫克/克·小时,抱卵虾为0.539毫克/克·小时;窒息点小虾为1.12毫克/升,大虾为1.00毫克/升,抱卵虾为0.98毫克/升。通常鱼还没反应,而虾已浮头,一旦有虾缺氧浮头,就会有部分刚蜕壳的软壳虾死亡。
二、苗种繁育
(一)虾苗繁殖。
1、 池塘条件。池塘为长方形,东西走向,长宽为(3~4):1,土质为壤土或黏土,面积3~5亩,水深1~1.2米,坡度1:(3~4),池底淤泥不超过15厘米,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pH7.0~8.5,进排水口设置60~80目网片。
2、亲虾来源。从江河、湖泊、沟渠等水体选择捕捞的野生青虾作为亲虾,也可在青虾主养及虾蟹混养池塘中选购青虾作为亲本,但需无病无伤、体格健壮、大小规格整齐,且体长在4.5~5厘米,雌雄亲本比为(3~4)∶1;或在繁殖季节直接选购体长5.5厘米以上抱卵虾作为亲虾。
3、水质培育。虾池放养的抱卵虾大部分卵子由暗绿色或灰褐色变成透明或灰白色,且胚胎出现黑色眼点时,根据水质变化,追施发酵腐熟的有机肥,一般每亩施100~200千克,新开挖塘口需施氮磷复合肥1~2千克。以培育轮虫、枝角类等青虾幼体喜食的饵料生物。施肥时每亩可加入0.25千克EM 菌或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肥料既可全池撒施,也可堆放在池塘四周浅水滩上,以便逐渐释放肥效。
4、饲料投喂。亲虾饲料投喂以配合饲料为主,投喂量为亲虾体重的2~5%,并适当投喂鲜活动物性饲料,投喂量为亲虾体重的5~8%。
5、产卵孵化。当池水水温18℃以上时,亲虾开始交配产卵,抱卵虾可在苗种培育池直接培育孵化,也可进行专塘孵化(即选购野生抱卵虾移人苗种培育池培育孵化),每亩虾池放养抱卵虾10~12千克,孵化过程中,需定期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青虾卵经20~25天孵化,当卵粒成透明状、胚胎出现眼点时,每亩追施腐熟的有机肥50~100千克,当虾池80%抱卵虾孵出幼体时,用地笼捕出亲虾上市销售。
(二)幼虾培育。
1、饲料投喂。(1)早期饲养。虾苗早期培育以肥水和泼洒豆浆为主,育苗池出现溞状幼体上下游动时,根据池水肥度、天气变化情况,可连续泼洒豆浆3~5天,每天上午8~9时、下午4~5时各投喂1次,每天每亩用量2~4千克。当池水肥度大、浮游生物多或气压低时,减少豆浆投喂量,当池水清淡,浮游生物少时,适当增加豆浆投喂量。(2)中后期饲养。虾池青虾幼体经15~20天孵化变态,沿塘埂四周平游时,开始搭喂粉状配合饲料;随虾池变态苗比例的增加,适时增加粉状配合饲料投喂量,虾苗经30~40天培育后,开始投喂粉碎状颗粒饲料,日投喂量为虾苗体重的6~10%,每天上午8~9时和下午5~6时各投喂1次,分别占日总投饲量的1/3和2/3。
2、日常管理。
(1)巡塘观察。虾苗培育过程中,每天要强化早晚的巡塘观察,仔细查看虾池水质、溶氧变化及虾苗活动状况,严防虾池水质恶化和虾苗缺氧浮头。虾苗培育期间正处气压多变季节,尤其黎明时分,极易引起虾苗严重缺氧和大量死亡,根据池水变化及虾苗活动,及时启动水泵加注新水,或启动增氧机增氧。在无风、闷热或雷阵雨天气更要随时启动增氧机或加注新水。
(2)水质调控。 虾苗培育过程中,应做好池塘水环境管理及水质调节,及时清除残剩饵料,经常捞除水面漂浮物,清除蛙卵、蝌蚪、青蛙、杂鱼等敌害生物,铲除池埂杂草,控制池中水草,保持良好的池塘水环境。①水肥度控制 要保持水质“肥、活、嫩、爽”,池水透明度控制在20~35厘米,若水质过浓可适当加注新水,若水质变清,可适当追施腐熟有机肥,一般每亩施50~100千克。②pH值调节 虾苗培育过程中,水体pH值控制在7.5~8.5。若pH值低于7.5时,则适当泼洒生石灰水或水质改良剂,以提高pH值,改善水质条件。③充气增氧 幼虾培育过程中,溶解氧需在5毫克/升以上,当虾池溶氧低于5毫克/升时,开启增氧泵,或用水泵加注新水,增氧时间为凌晨至日出,阴天或闷热天气要及时开启增氧机。④泼洒生态制剂 育苗期间每7~10天泼洒EM、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一次,拌饲料投喂VC、免疫多糖、多维3~5天,用量参照产品使用说明,可有效地改善池塘水体环境,促进虾苗摄食力大、活力强、规格整齐。
3、虾苗捕捞。虾池幼虾经45~55天培育后,日出前或傍晚,喜在池塘埂四周集群平游和逆流游动,且体长为1.5~2厘米时,通过准确计数法(即:随机取苗称得重量后过数,通过几次称重计数,计算出单位重量幼虾的尾数),转入虾苗捕捞和商品虾养殖苗种放养阶段。虾苗捕捞有“赶网”拉网法、冲排水法、抄网法、地笼法。
(1)“赶网”拉网法。先在虾苗塘埂一边设置一个网箱(4米×8米×2米),网箱一边开口,开口靠外侧一角紧连赶虾网。赶虾网高2米左右,顶边有浮子,下边安装有铁链作沉子。操作时拉着赶虾网的另一端沿池塘四周一圈,将虾苗赶入网箱。该虾苗捕捞法,需人力较少,对虾苗损伤轻。值得重点推广的虾苗捕捞方法。
(2)冲排水法。即进水口加水,排水口装有网箱收集虾苗。这种法操作对虾苗损伤较小,较适合规格较小的虾苗,一般适合于全长1.5厘米以下的虾苗,因为刚变态不久的虾苗大多在水中游动,容易随水流而行,可用于较大批量的虾苗捕捞销售。
(3)抄网法。即直接用抄网抄捕虾苗。操作简易,但只适合于小批量虾苗捕捞。
(4)地笼法。同成虾捕捞法,地笼网目较密,适合2厘米以上虾苗捕捞。但地笼放置时间根据虾苗量、水质条件等而定,虾苗不宜在地笼中时间过长,否则会使虾苗缺氧死亡。
4、虾苗运输。
(1)运输方法。活水车隔箱分层运输法:水箱可用白铁板、塑料或玻璃钢等制作,网箱规格为100厘米×50厘米×15厘米,用网目为0.15~0.2厘米封起来,上面有网盖扣住,放入虾苗后,网箱垒叠浸没于水箱中,箱中水面应高于最上一层网箱5~10厘米。每只网箱放虾苗3~6千克。水箱底部有充气增氧设备,气泡和水流从底层向上流动,使各层网隔中有足够的溶氧。此法运输量大,操作方便,对虾苗损伤相对较小。
(2) 注意事项。①虾苗放养正值高温季节,不宜长距离运输,运输时间最好控制在2~3小时。②运输用水最好用经过曝气0.5小时的自来水或无毒深井水。③水温调节 虾苗放养与运输正处高温季节,应在早晚装运,避开白天高温、太阳直射。路途较远可用空调车或加冰块降温运输,采取逐步加冰的方法慢慢降温,防止温差太大,运输水温调控在20℃左右。④注意衔接 运输前要检查运输工具和做好准备工作,运输途中要密切注意水温、增氧等情况,要做到快装、快运、快下塘。
三、成品虾养殖
(一)池塘养殖双季青虾。池塘养殖双季青虾,一般是指从当年7月中下旬或8月初放虾苗至春节商品虾捕捞上市为一季,俗称夏秋季;第二年3月初放养2~3厘米幼虾至6月中下旬捕捞上市为一季,俗称冬春季。
1、水源条件。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池水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pH值7.0~8.5,透明度25~40厘米,硝酸氮(NO3-、NO2-)、 硫化氢(H2S)不能检出;非离子氨≤0.02毫克/升。
2、池塘条件。虾池为长方形,东西向,土质为壤土或黏土,池底平坦,淤泥小于15厘米;长宽比3∶1~4∶1,池埂内坡比为1∶3~1∶4,面积3~7亩,池可储水1.2~1.5米;进排水口设置60~80目网片做成的过滤拦网,架设水泵或增氧机一台。
3、清整消毒。虾池需在每年2~3月和6~7月分别干塘一次,加固池埂,堵塞渗漏,清除过多淤泥。并需晒到塘底发白、干硬开裂。若遇阴雨天气,要适当延长晒塘时间;清塘消毒选在晴朗天气进行,气温高,药效快,杀菌力强。加水15~20厘米清塘时,每亩用生石灰25~50千克,用水化开后趁热全池均匀泼洒。
4、种植水草。清塘消毒7~10天后,水草种(移)植面积占池塘的20~30%。水草品种宜选择沉水植物,如轮叶黑藻、菹草等。
(1)轮叶黑藻。是夏秋季虾养殖最理想的水草。由于轮叶黑藻具有须状不定根,每节都能生长出根须,并且能固定在泥中,因此,可用移植法,以穴栽为主,每穴插8~10株,东西向间隔1.5~2米,南北向间隔3~5米。种草时池水深不能超过20厘米,待水草成活后,渐渐加深水位。
(2)菹草。是冬春季虾养殖的理想水草。该种草夏天植物体逐渐衰亡腐败,同时形成冬芽,在10~11月份冬芽开始萌发生长。虾冬季起捕后,可以在虾池种植菹草。种植方法:虾池放水20~30厘米,将草连根拔起,穴插于池底,东西向间隔2米,南北向间隔3米。
5、注水施肥。虾苗放养前5~10天,池塘注水50~80厘米,加水时用60目以上网片过滤;根据池塘水质浓度变化,采用堆肥法追施腐熟有机肥(即:将肥料堆放在池塘的四角浅水处),每亩用量50-100千克,以培育浮游生物,为幼虾提供丰富饵料。
6、苗种放养。
(1)放养数量。虾苗放养采取一次放足的方法。夏秋季养殖,7月~8月上旬,亩均放养当年繁育的体长为1.5~2厘米的虾苗6~8万尾,虾苗放养10~15天后,亩均套养体长8-10厘米的鲢、鳙鱼种20~30尾或鲢鳙大规格鱼种10~15尾(500~750克/尾);冬春季养殖,1月底~3月初,亩均放养体长为2~3厘米越冬虾苗1.5~2万尾。
(2)放养方法。选择晴好天气(夏天应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时段)放养虾苗,放养前先取池水试养虾苗,试验池水对虾苗无不利时,才可放养虾苗,且温差小于±2℃,带水操作,动作要轻快,虾苗不宜在容器内堆压。
7、饲料投喂。
(1)饲料质量。青虾养殖过程中,对投喂饲料要求新鲜、适口、无腐败变质,且以投喂全价配合颗粒饲料为佳,尤其夏秋季养殖更为重要。颗粒饲料粗蛋白32~40%,饲料加工工艺稳定,熟化、粒型均匀、粉状少,尽量使用一种全价颗粒饲料,不得频繁改变。投喂饲料粒型分别为:第一阶段虾苗体长2.5厘米以内,投喂粉状或微颗粒饲料(即0号、1号饲料);第二阶段虾苗体长2.5~4.0厘米,投喂小颗粒幼虾料(2号饲料);第三阶段,虾苗体长4.0厘米以上,投喂成虾料(3号料)。
(2)投喂方法。青虾饲料以均匀投喂在池塘四周离池边1~2.5米浅滩处为主,青虾生长旺季,日投1~2次,每天上午8~9点投喂一次,下午5~7点投喂一次,且上下午投喂量占日投量的1/3和2/3。
(3)投饲量。 青虾饲料投喂量应根据不同月份水温、天气、水质、青虾摄食活动情况适度增减,通常以投饲后4小时内吃完为宜(需每天清晨在投喂区域检查饲料剩余情况),养殖前期日投饲量通常控制在池虾总重量6~10%,养殖中后期日投饲量通常控制在池虾总重量的4~7%。
8、水质调控。
(1)水质调节。青虾养殖过程中,冬春季养虾,水温不高,不易出现水质恶化,但要注意肥水,控制好透明度,防止生长青苔;夏秋季养殖,正遇高温季节,前期池水透明度控制在25~30厘米,中后期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pH7.0~8.5。养殖中后期,由于虾排泄物、残饵积累,水中有害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硫化物等超标,影响虾类正常生长,及时更换新水及定期泼洒微生态制剂。早期保持水深0.5~0.7米,中期0.7~1.0米,后期1.0~1.2米。
(2)肥度调节。 青虾养殖全过程池水透明度应符合上述要求,视水质肥瘦情况,适时加施追肥或加注新水。如池水透明度大,可追施腐熟有机肥,如水色太浓,可适当注入新水。每次追肥量视水质情况,一般为每亩施30~50千克。
(3)底质调控。适量投饵可有效减少剩余残饵、粪便的沉淀,根据虾池水质变化具情况,每隔10~15天施EM菌、枯草芽胞杆菌或硝化细菌等有益微生态制剂一次,或使用底质改良剂(放过氧化钙、沸石)一次,或每20天使用一次生石灰,每次用量为5~10千克/亩,化成浆液后全池均匀泼洒,以起到增加水中钙质、改善池水、调节pH的作用。
9、日常管理。
(1)巡塘、记录。 每天清晨及傍晚各巡塘一次,观察水色变化、虾活动情况、蜕壳数量、摄食情况;检查塘基有无渗漏,防逃设施是否完好,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每天做好塘口记录,主要包括:天气、气温、水温、水质、投饲、用药和青虾摄食等情况。
(2)增氧。每天注意池塘溶氧状况,巡塘时最好用测氧仪检测底层溶氧,适时开增氧机,防止虾浮头,泛塘。根据天气、水色和青虾活动情况,进行浮头预测(特别是夏秋季节傍晚下雷阵雨,容易发生严重浮头),及时采取加水或开动增氧机等措施,提高池水溶氧。主养青虾塘口,一般每亩水面要配置0.5千瓦以上的增氧设备;在夏秋高温季节,每天后半夜至天亮要开机;晴天下午2~3时开机1次,每次1~2小时;天气闷热或雷雨天,容易发生严重缺氧,须随时开启增氧机或冲水增氧。
(3)定期检查。 定期抽样检查是观察青虾生长,调整投饲量,加注新水和药物使用重要依据,一般每10~15天用虾笼取样(数量≥30尾),检查虾摄食、生长和青虾体表有无病灶等情况。
10、常见青虾病害防治。青虾抗病能力强,通常发病率较低,其主要发病期为9~10月。常见的虾病主要有固着类纤毛虫病、烂鳃病和红体病,预防方法如下:
(1)固着类纤毛虫病。①病原。该病病原体很多,最常见的为聚缩虫、累枝虫、钟虫等。它们大多是群体生活,柄呈树枝状分枝,累枝虫不能伸缩;钟虫不成群,伸缩时柄呈弹簧状。②症状。虫体少量固着时,肉眼看不出症状,危害也不严重。虫体大量固着时,患病幼体可见体表有绒毛状物,行动迟缓,摄食困难,重者停止呼吸和蜕皮,最终导致死亡。③流行及危害。固着类纤毛虫病,吸管虫病在育苗期间多发生在中后期,以5月下旬较为严重。在商品虾养殖期间,主要发生在高温季节,即7月下旬至9月中旬。越冬虾有时也患此病,但一般危害不严重。④防治方法。保持水质清洁是有效的预防措施。在苗种放养前清除淤泥,并彻底消毒;放养后常加注新水;投饵量要适中,避免过多的残饵积存在水底。发生病害后,需用95%晶体或粉状的硫酸锌0.3~0.4毫克/升全池泼洒,重症隔日再用1次。
(2)烂鳃病。①症状。青虾鰓部颜色由红色逐步生成黑色斑点,鳃丝残缺破损、溃疡,病虾呼吸困难死亡。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鳃丝从顶端向基部逐渐变灰、肿胀、变脆,最后溃烂、脱落,虾体浮于水面,游动缓慢且厌食。②流行及危害。9~10月份高温时期,发病率为75%左右。③防治方法。苗种下塘时用2~3%食盐水浸泡5~10分钟,每10~15天用8%二氧化氯消毒一次,每亩水深1米用量30-50克;或10%聚维酮碘化水泼洒一次,每亩水深1米用量150~200克;病情严重时,可连用聚维酮碘泼洒2次。
(3)红体病(红腿病)。①症状。躯干和肢体变红,特别是后半身的游泳足呈现朱红色,头胸甲的鳃区变黄,严重时鳃边也变成红色。病虾在池边缓慢游动、厌食,静伏时,并不是以步足支撑身体,游泳足摆动无力,受到惊吓时不会马上跳跃逃窜,而是垂头弓背,腹肢软绵无力、平铺池底、拒食。②病原。由多种弧菌感染。③流行及危害。发病期9~10月份。④防治方法。冬季进行彻底清池,高温季节注意调节水体的酸碱度,高温多雨季节要加强换水,提高水位,每7~10天使用EM菌等微生态制剂1次,保持良好水色和水质;发病季节,定期使用二氧化氯等进行消毒,使得池水药物浓度为0.1-0.2毫克/升,后用复合光合细菌调理水质;合理放养,当养殖密度过大时,排泄物和残饵增多,易导致池水污染、严重缺氧,病原体传播感染的速度便会大大提高,因此易暴发红体病。治疗方法:采用内服与外消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外消:溴氯海因全池泼洒,使得池水药物浓度0.3~0.5毫克/升,或者二氧化氯0.3-0.6毫克/升进行消毒,重症连用2次。②内服:土霉素拌饵投喂,每100千克饲料拌5克,连续3d~5d为一个疗程。
(4)细菌性白斑病。①症状。虾的腹部每一节两侧的甲壳下方各出现一个近似圆形或长椭圆形的白斑,直径约0.5厘米左右,形状不规则。2~7天后,白斑逐渐变为黑斑,外观上鳃部呈黑色,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鳃丝不变黑,表明虾体已染上细菌性白斑病(注意与病毒性白斑病区分开来)。②病原。主要由弧菌感染。③流行及危害。一般5~6月份发病,急性发病时,3~5天后可造成全池90%以上虾体死亡,黑斑时期死亡更多,死亡的一般是体长5~6厘米大虾,危害性较大。主要发病对象为中国对虾,福建以北的虾池多数都发生过此病,而其它养殖品种和地区迄今为止尚无有关此病的报道。④防治方法。目前,还没有彻底解决的措施。加强预防,采取水质改良等配套措施,具体方法可参照红体病。
11、捕捞上市。(1)夏秋季虾捕捞。春节前开始,采用小型拖网起捕上市,翌年2月底干池捕捞,体长达4厘米以上的成虾直接上市销售,体长为2~2.5厘米的二龄幼虾,进行专塘暂养,作为冬春季青虾养殖苗种。(2)冬春季虾捕捞。春季虾4月底开始,采用定置地笼起捕分批上市,6月底干池起捕全部青虾。
(二)青虾与河蟹混养。河蟹与青虾混养模式每年可在河蟹池套养青虾2季,即2~6月套养一季,7~12月套养一季。充分利用池塘水体和饲料,在基本不增加劳动强度和饲料成本的情况下,获得虾蟹双丰收,可显著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
1、池塘条件及防逃措施 。实行虾蟹混养的池塘,一般适宜面积~520亩,水深1~1.5米,塘埂坡度1:3,塘底无淤泥,不渗漏水,排灌方便,水质无污染。池塘四周做好防逃设施,高0.5米,插入土中0.2米,防逃墙内留0.8~1米坡埂,方便工作人员通行。
2、苗种放养。蟹种放养前20~30天,每亩用50~100千克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2月份,亩放一龄扣蟹种500~600只,一龄黄白鲢10~20尾,2~3月套养越冬幼虾0.5~0.8万尾,7~8月放养当年繁育的幼虾1.5~2万尾,放养的虾蟹种苗,需品种纯正,活力强,规格整齐,无病伤。蟹种放养要避开严冬低温期,以提高成活率。
3、饲料投喂。饲料投喂以颗粒、杂鱼为主,辅以少量水草;中期高温期间,增加谷物性饲料投喂量;后期增加高蛋白和动物性饲料投喂量,促进河蟹生长育肥。日投饲量根据存塘量、水温、天气等情况灵活掌握,以2~3小时吃完为宜,以免浪费饲料,败坏水质,不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
4、水质管理。虾蟹混养过程池水要保持适当的肥度,进水口用60目绢网过滤,防止野杂鱼及其卵的进入。养殖初期保持水深0.8米,中期加到1~1.5米,定期注排水。中后期每隔半月施一次生石灰,每亩用量5~10千克,以增加钙质,满足虾蟹生长所需。池塘放养花白鲢,对水质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可防止蓝绿藻的发生。
5、捕捞上市。河蟹在9~10月起捕上市,采用地笼张捕、徒手捕捉。青虾则在元旦至春节期间上市,采用小型拖网起捕,最后干塘起捕所有虾蟹。
(三)稻虾轮作轮养。稻虾轮作轮养既可改善稻田生态环境,又可增产增收,也是今后很有发展前途的青虾养殖模式。其主要操作技术要点:
1、田块选择。养殖青虾的稻田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水位稳定。为此,养殖青虾的田块,具有地势低洼,靠近水源,进排水口独立,面积3~5亩,坡度1:3,塘埂无渗漏,可储水1.2~1.5米。
2、放养虾苗。7月中旬早稻收割后,及时清整消毒,10~15天后开始加注新水,亩均放养规格为3000~5000尾/千克的仔虾3~4万尾。选择阴雨天或晴天的早晨放养,要分点投放,促使虾苗尽快散开,避免幼虾过分集中缺氧引起死亡。放养时带水操作,动作敏捷,以提高幼虾的成活率。
3、日常管理。同池塘养殖双季青虾技术。
四、青虾养殖重视要点
1、重视养殖水体环境。青虾在天然水体环境下,对水质要求不高,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由于高密度、重投喂高蛋白饲料,易造成池塘水质不稳定,变化大,9-10月容易诱发疫病,造成经济损失。
2.重视苗种质量。青虾同塘自繁特性,促使苗种产量高,来源广,推广快,但近亲交配繁殖,易导致优良性状退化、商品虾规格小,抗病力,抗逆性差,直接影响到成虾品质及产量。
3.重视合理放养。苗种放养是提高青虾商品率关键,必须根据水源、池塘条件,准确打样、过数、下塘。自繁自育塘口因无法估计苗种数量,按需投饵不能把握好,同时对水体环境也非常不利。
4.重视水质调节。青虾易养易管,从实践分析,管理马虎,池塘水位浅、水质差、野杂鱼多往往是产量低、效益不稳定的主要原因。管理中,一定要重视清除敌害,保持水质适宜肥力,前期透明度25-30厘米,中后期30-35厘米。
5.重视饲料质量。青虾食性杂,来源广,在人工养殖情况下,优质饲料是获得高产高效的关键,自行配制加工饲料,饵料系数高,且易污染水质,商品虾规格小,产量低,而全价配合饲料,饲料系数低,可减少有害物质积存。
6.重视病害防治。近年来,青虾病害多发,效益有所下降,必须从清塘、选好种、养好水、投好料,层层把关。一旦发生病害必须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尽量避免滥用药,造成药害,造成更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