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科学院吉红教授、董武子教授专题调研汉中和安康多鳞白甲鱼资源保护和繁育状况。每到一处都与企业业主进行交流,了解因新冠疫情对养殖企业影响;与养殖生产负责人深入探讨人工养殖多鳞白甲鱼的技术问题,了解从业人员对林业草原局将多鳞白甲鱼列为国家级二级保护动物的意见;通过与当地水产技术人员交流、走访当地村民、渔民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山溪河流中野生多鳞白甲鱼资源现状。为进一步促进多鳞白甲鱼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出意见和建议。
吉红和董武子两位教授与南郑区水产站李万春站长首先调研了汉中市特别是南郑区多鳞白甲鱼野生资源状况和人工繁育基地的发展情况。汉中市南郑区巴山北麓是包括齐口裂腹鱼和多鳞白甲鱼适宜的分布区,但是目前多条溪流中很少见到多鳞白甲鱼和齐口裂腹鱼。2013年,南郑区红庙镇中心村9组成立了南郑区群福齐口裂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始驯养繁育齐口裂腹鱼和少量多鳞白甲鱼原种培育,2017年首次多鳞白甲鱼人工繁殖,获得鱼苗近10万尾;同年被省水利厅命名为省水产良种场。目前存塘多鳞白甲鱼种苗共计25余万尾。
随后,吉红和董武子两位教授驱车前往安康,与安康市渔业生产工作站李志安副站长一道考察了安康紫阳、岚皋和镇坪等县的多鳞白甲鱼资源保护和人工养殖情况。在紫阳县任河国家级多鳞白甲鱼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核心区,专家实地勘察了保护区界牌标志建设和资源保护情况,现场查看了盘厢河的水情水势,查看了部分养殖户野外收集养殖的多鳞白甲鱼的情况;随后,考察了拟建多鳞白甲鱼原种场地以及水源水质情况等。专家表示,首先要加强任河多鳞白甲鱼国家级资质资源保护管理,必须健全保护区的机构和充实专业人员;其次通过合法收集整理紫阳任河保护区的珍稀多鳞白甲鱼原种,加快原种场建设,提升人工养殖和繁育水平;增加资金投入,制度化安排增殖放流,恢复任河多鳞白甲鱼野生种群;以多鳞白甲鱼资源保护为前提,加强三产融合,开展科普教育和发挥休闲渔业综合效能。
在岚皋县绿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渔场,详细了解近几年了多鳞白甲鱼繁育、养殖和销售效益等情况;公司多鳞白甲鱼苗繁育成功,推动了区域河流的土著鱼类增殖放流,资料表明每年提供增殖放流多鳞白甲鱼苗近5万尾。在镇坪县,特派员一行考察饮源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多鳞白甲鱼繁育基地,听取了公司负责人杨永南有关院士工作站的建设、原种土著珍稀鱼类的收集整理情况,这种介绍了多鳞白甲鱼人工繁殖情况。目前院士专家工作站子一代多鳞白甲鱼超过200万尾;其它土著鱼类红尾副鳅、齐口裂腹鱼、赤眼鳟、花䱻鱼和拟鱨等。为今后人工繁育奠定了基础。
在镇坪县华坪镇毛坝河上游15 km的河段,河道平缓、水量充沛,是自然河道多鳞白甲鱼养殖模式的典型案例。在多处河段,专家仔细观察多鳞白甲鱼种群发育和生态养殖生长情况,经过两年的养殖管护,多鳞白甲鱼种群数量得到长足的增长;随后,考察队到湖北竹溪县八卦山自然保护区,实地考察同样利用自然河流增殖放流多鳞白甲鱼养殖种群恢复、渔获产量与可持续发展情况。考察队一行高度肯定了这种养殖模式的生态环保理念和可复制性;并就后期为适应多鳞白甲鱼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之后,这种河道养殖多鳞白甲鱼如何发展,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推广这一模式,既保证投资者的利益,又能促进野生多鳞白甲鱼资源恢复,保护生态环境。专家从多鳞白甲鱼生态习性、水体饵料、放养密度、水体承载量、伴生动植物的生长等方面,建议管理者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进行科学的实验分析,为多鳞白甲鱼潜在分布区资源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活动是在林业与草原总局发布野生动物保护名录征求意见稿中把多鳞白甲鱼列为国家级二级保护动物(仅限野外种)的情况下开展的。目前我省多鳞白甲鱼野生资源仍有大量分布,但是主要集中在人迹罕至的山区溪流中;通过几年的原种驯养和人工繁殖,人工养殖种群数量呈现指数增长。本次综合调研目的是希望掌握我省多鳞白甲鱼资源和人工繁育的状况,调查收集各主要养殖企业及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为决策机构的政策制定提供真实充分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