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度,22—26℃最适温度,26—28℃上限温度,28—30℃亚健康温度,30—32℃病态温度,32—34℃垂死挣扎温度,34—36℃随时死亡温度。15℃以下菌丝生长缓慢,10℃以下基本停止生长。
2.光线,菌丝生长阶段全程暗光,防止阳光直射,光线过强,通风一定要注意避光。转色期需要散射光,但是也忌阳光直射。
3.湿度,全程空间湿度不高于70%,防涝防雨,菌丝没有满袋前禁止雨水浸泡菌棒。
4.翻堆,翻堆是菌棒管理一项重要措施,第一次翻堆后每隔10天翻堆一次。
5.刺孔,第一次在每穴菌丝连手时,刺在菌穴四周菌丝边缘50px以内,每穴刺5—6个,深度37.5px。第二次在菌丝满袋后,瘤状物占菌棒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时,每个菌棒刺12—15个透孔或20—30个半孔。
6.菌棒吐水时及时排除黄水,防止高温烂棒,带保水膜的菌棒在菌丝满袋时及时割开袋头通气。
7.养菌过程中,温度、光线等环境因素影响菌棒的质量和以后的产量,因此发菌期要靠科学细致的管理,一定要遵循其生理特征来管理调控其需求的适宜生长环境。
8.转色的程度关系到菌棒的产量和质量,有光泽棕褐色菌膜为转色适当,出菇正常,疏密相宜,质量好,产量高。色泽过重菇大量少,色泽过轻,出菇早,菇小而薄,密度大,产量高质量差。
猜您喜欢
往期精选▼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