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报道,对家住合浦县西场镇卸江村的村民全德华来说,今年是他开展养殖产业的一个转折点。过去的十多年,为了一家6口的生计,全德华对虾养殖连年亏损却要硬着头皮苦撑。“最差的一年,只产了100来斤虾。”全德华说,他原本以为走投无路了,村里的扶贫小组恰好这时组织贫困户成立了农民合作社,贫困户只要入了股,就等着盈利年底分红。若是亏了,还能保本。
卸江村距西场镇政府约7公里,土地广阔,有4个自然村,住户734户,总人口3110人,全村耕地面积4000亩,当地村民以种植水稻、甘蔗、木薯,及养殖鱼虾为主。
全德华是卸江村58户贫困户之一,家里有6口人,靠着家中的四五亩虾塘过日子。但多年来,全德华发现养殖对虾并不容易。他投入了大量的成本和精力,但由于缺乏养殖技术,对虾的成活率一年不如一年,十多年来一直在亏本。往年暴雨过后,看着虾塘里浮着的死虾,全德华既着急又无可奈何。
“想过很多办法,问了很多人,可这虾就是难养活。”为了维持生计,给孩子挣够学费,全德华转而外出做了水泥工人,不出工就去摸螺,可三个孩子的生活学费和家里的日常开支,让全德华觉得压力山大。“还是养虾吧,不然家里的虾塘闲置,打零工又赚不来几个钱,万一养好了呢。”全德华心想,还想搏一搏,打算再次尝试养虾。
2016年,虾塘边上又出现了全德华忙碌的身影。可在养殖行业,付出了可不一定就有回报。一季下来,全德华三四千元的成本和各种精力投入,却只换来少得可怜的收成。“又亏了,想通过养虾早日脱贫,结果越养越贫。”全德华叹气。
“由于缺乏技术和劳力保障,当地人渐渐对养虾失去了信心,部分虾塘也处于闲置状态。”卸江村第一书记张庆东告诉记者,像全德华这样缺乏养殖技巧的贫困户不少,加上外出打工引起的劳务输出,村里剩下的老的老,小的小,这都导致了村里虾塘撂荒,限制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影响当地经济成效。
为进一步帮助卸江村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今年1月,卸江村村支两委申请成立养殖虾和罗非鱼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希望通过集中贫困户的闲散虾塘开发养殖对虾项目,使所有参与其中的贫困户得到收益。
今年3月,在市、县帮扶单位的帮助下,项目获总投资78.1万元,村里开始修建占地80余亩、14个连片虾塘,成立了合浦县西场镇卸江村盈收产业扶贫养殖基地。该基地预计可放养500万尾虾苗和10万尾罗非鱼苗。5月,经过多方筹备的养殖基地终于正式放水育苗了,截止7月,一期已投放虾苗310万尾、罗非鱼苗7万尾,计划在10月份收成。
“加入合作社,贫困户不用自己掏钱就能享受基地带来的可观利润。”张庆东告诉记者,为了让贫困户获得切实利益,合作社入股资金由市级财政扶持资金、市级巩固资金和市本级入股合作社资金提供,采用的是“村大户+村党支部+贫困户”参股模式。贫困户只需提供虾塘,以扶贫资金为入股资金,项目实施工作组就会将虾塘集中划分,让具备养殖技术的村大户统一投放养殖,收成后贫困户就可享受分红。
了解到有这么一个惠利项目后,全德华和村里的其他57户贫困户一起,自愿加入了合作社。“入股合作社,每年结算一次并利润分红,亏了保本,赚了还有分红,按入股股金10%保本分红,对于我们贫困户而言,简直是天大的好事。”全德华笑着说。
全德华现在经常绕上几公里的路,到养殖基地四处转转。走在虾塘间的田埂上,看着养殖专业技术人员在虾塘忙碌,池塘里的鱼成群地游,全德华打心眼里高兴。基地建设以来,卸江村工作组长余远财带来了专业养殖技术,一天到晚都在基地忙活,这让贫困户对养殖脱贫重拾信心。
余远财还有一个身份,他是村里的养殖大户。成立合作社后,为便于照顾虾苗,余远财在虾塘边搭建了一间简陋棚屋,天天都在这个“家”吃住,时刻注意着虾塘变化。偶有天气异常,他也会带着技术人员到虾塘里检查打氧机是否正常运作,观察水质是否异常。“虾的长势很好,照这速度来看,再过两个月就能收成了!”余远财信心满满地说。
预计到今年10月,养殖基地就会收成第一批鱼虾,可基地距离西场镇上有3公里的路,大部分还是泥路。路没修好,车进不来,就只能卖冰虾,市场上的冰虾与鲜虾有着20元/公斤的差价。负责实施管理该项目的扶贫领导小组成员经商议决定,打算在收成前,将合作社的路修起来,便于鱼虾运输方便,入股贫困户的收益也能再提高。下一步,他们计划修建养殖基地库房和健全其他配套设施,扎实推进扶贫工作,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得知这些计划的全德华更高兴了。吃了十多年搞养殖的亏,如今总算有点过上好日子的盼头了。
合作社这个经营组织,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起了很大作用。尤其是在2017-2018这两年,将是中国农业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农业将面临一次洗礼,而作为重要经营主体之一的合作社,同样也面临一场巨变。
很多专业合作社成立只是为了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套取政府奖励资金,成了名副其实的“挂牌社”;有的合作社以村组干部或家庭成员凑人数而成,只具有法律形式,而没有按章程运作,成为“空壳社”。别看各地有很多合作社,其中很多合作社没有公章、没有组织机构代码证、没有税务登记证、未办理银行开户许可证。
编辑说:从2015年开始,各地陆续开始针对合作社进行检查和清查,2016年力度加大,今年仍会继续。对于挂牌社和空壳社,各地政府基本就一个态度——取缔。所以大家办了合作社,一定要尽快经营起来,别放着不动。
企业可以加入合作社,企业也可以“改组”成合作社,但没有严格执行“一人一票、按交易量返还”等合作社的基本原则,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意识很差;有的合作社甚至由家庭成员出资,其运作和利润分配往往是一人说了算,成了典型的“一人社”。
编辑说:合作社跟企业不一样,企业赚多少钱都是老板一个人的,合作社赚多少钱并不全是理事长一个人的。虽然实际操作中民主管理有比较多的困难,但是不能变成一言堂,让人看不出来跟企业的差别,否则合作社肯定达不到申报示范社的标准。
有些合作社确实能拿到补贴,但补贴基本占了盈利的一半甚至以上,通过补贴的平衡,合作社才不至亏钱。在国家未来两年的发展中,这类合作社将很容易被淘汰。因为在未来两年,农业补贴政策将有重大调整,对有经营能力、盈利能力的合作社大力倾斜,而对于靠补贴维持的合作社来说,恐怕将进入寒冬低谷。
编辑说:合作社在拿补贴方面确实有很大优势,国家一些政策优惠都明显向合作社倾斜,但补贴一定是锦上添花的事,自己一定要有产业立足为稳,补贴才能更好地发挥优势。而那些光想靠骗补贴度日的合作社,将被严查关闭。
在目前的经营主体中,只有合作社优势最大,其核心之一就是可以做资金互助,直接融到钱。但有些人打着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的旗号,采取高额回扣、金钱利诱等多种形式,变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然后异地放贷。一旦资金断裂,就卷款跑路,给农民带来无尽的伤痛,严重者家破人亡!
编辑说:农民合作社可以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在本社成员内部开展信用合作,但不得改变信用合作资金的农业生产经营用途,不得吸收存款、发放贷款。
很多合作社财务管理混乱:一是账目残缺不全;二是缺乏严格的分工制约机制;三是白条、私人开支的假发票过多,真假难辨;四是财务人员缺乏,管理随意,账目遗失,给有关人员贪污犯罪提供了掩护;五是财务开支随意性大,吃喝账目过多,各种名义的开支以加班费、招待费的名义报销,缺乏严格监管。
编辑说:财务规范不仅关系到合作社拿补贴,还关系到合作社合法经营,还有以后申请示范社时也是一项重要评判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