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采用保种场家系留种、运用分子手段,对皖西白鹅种群进行遗传力和多态性的检测。研究发现,不同温度对于皖西白鹅的孵化率有影响[1]。分别利用繁殖性能高的四川白鹅、太湖鹅、豁眼鹅作父本,以皖西白鹅作母本进行杂交,再用 3 个杂交组 F1 代为母本,以皖西白鹅为父本进行回交,再与皖西白鹅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杂交后代繁殖性能提高[2]。从 9 对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 6 对引物对 49 只皖西白鹅的 DNA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等位基因组成,计算基因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结果表明皖西白鹅保种群遗传多样性一般[3]。采用 PCR-SSCP 法分析皖西白鹅 PRL 基因,在外显子 2 发现 1 处 C-T 碱基突变。经检验,群体在该位点处于 Hardy-Weinberg 不平衡状态,多态信息含量(PIC=0.372)说明群体处于中度多态水平,表明皖西白鹅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近亲繁育[4]。对皖西白鹅FSHβ 基因外显子 3 序列进行 PCR-SSCP 分析,发现1 处 C-T(126)碱基突变。群体在该位点处于 Hardy Weinberg 平衡状态,多态信息含量(PIC=0.200 6)表明群体在检测位点具有低度多态性,说明皖西白鹅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繁育,没有明确的选育目标且系统选育程度不高。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